《史记•李将军列传》之李广(二)

《史记•李将军列传》之李广(二)

李广将军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在公元前130年左右,李广出雁门关抗击匈奴,此次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李广。司马迁描写李广逃脱的细节很生动:李广被抓住时已经受伤,匈奴让两马并行,中间是一张编织好的大网,李广就在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一动不动,其实一直在暗中观察周围的形势。他发现旁边有一匈奴兵骑着一匹良马,目测能跑得快,跑得远,就趁着匈奴兵不注意,突然飞身而上,一晃眼就骑在马上,旁边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李广便一把把马上的匈奴兵推下去,一手顺势取出马上的弓箭,一手扬鞭策马已飞奔出数十里。数百名匈奴兵紧追不舍,李广一边向前飞奔,一边反身拉弓射向追兵。匈奴兵遵循着单于的命令要活捉李广,行动上势必有所顾忌,最终李广得以逃脱。

李广从匈奴处逃了回来,因为打了败仗,又被匈奴活捉,所以被军法吏处置,贬为平民。赋闲在家几年后,正好遇到韩安国打了败仗,被发配到右北平驻扎军队,武帝就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让其和韩安国一起驻守在右北平。

在右北平附近地区的匈奴听说后,称其为“汉之飞将军”,几年之内都不敢入侵右北平地区。李广“飞将军”的名号就是这样来的。

“飞将军”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只是李广没有想到。自从这一名号被叫响以来,他的人生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

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出任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地区,抗击匈奴。其他将领都凭借斩敌之首级数,立军功,封为侯,独独李广没有军功。

《史记•李将军列传》之李广(二)

又过了两年,李广被任命为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则率领万余名骑兵和李广共同出征,兵分两路。对,你没有看错,这个张骞正式被派出使西域的张骞,因为出使西域的冒险壮举被封为博望侯。

李广走了数百里,不知怎么地被匈奴人发现了,他们的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的军队,军士们一时乱了阵脚。李广派他的儿子李敢去侦察敌军的情况。李敢带着数十名精兵,直接冲入匈奴队伍,绕了一圈就飞奔回来,告诉父亲李广这些匈奴兵很容易对付。军士们这才安心了。这里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李敢带着十个人就这样轻轻松松在四万人的包围圈中转了一圈,然后又安全地回来了?如果匈奴人这么容易对付,汉王朝也不会在边境和匈奴人交战这么多年了。很明显这是为了稳定军心。至于是李敢狂妄自大还是李广暗中授意,亦或是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的军事才能,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士兵们没有被匈奴兵吓跑,而是开始积极应战。

李广让士兵们形成圆形军阵,持满弓向外。匈奴兵猛攻,双方箭矢如雨。汉军毕竟人数少,有些寡不敌众,死伤者已经过半,连箭也快用完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他自己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渐渐散去,双方对垒的紧张局势正在缓解。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整顿军队。军中人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博望侯张骞率军赶到,匈奴就撤军了。当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已经没有力量再追击敌人了,汉军只好收兵回朝了。按汉朝法律,博望侯张骞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死刑,后被贬为平民。李广则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史记•李将军列传》之李广(二)

和李广同朝为官的兄弟李蔡名声远不如李广,早已被封为列侯,位至三公,就连曾经是李广手下的士卒有的也被封侯,唯独李广没有,连他自己都感觉到好像活得越来越差劲了。他和王朔闲聊,王朔是当时可以通过觇望一个地方云气,判断人事吉凶祸福的人。李广说:自从汉朝和匈奴开战以来,每场战役我都参加,军事才能也不差,打仗时不甘居人后,为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有被封侯呢?难道我命中不该有吗?王朔让他想想自己平生的遗憾事。李广想起曾为陇西太守,羌人反叛,诱骗他们投降,当时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李广用欺诈手段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仍是最悔恨的一件事。王朔说杀死投降的人不吉利,这就是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这个故事迷信的色彩很浓,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李广对不能封侯这件事耿耿于怀。汉代皇帝及其宠幸们排挤残害李广及其家族的意思也隐含在其中。

又过了两年,卫青、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仍自行请求前往,武帝认为他老了,没有精力了就不许。过了好久还是同意了,却暗中命令卫青不要对李广委以重任,年龄大了精力不行,再者李广的运气太差,恐怕和匈奴交战又打败仗。后来在行军途中,李广率领的这路军队因为没有向导走错了路,贻误战机,没能及时和卫青部汇合攻击匈奴,李广本来就感慨自己命运不济,现在更是觉得天意如此,心灰意冷,就承担了全部责任自杀谢罪。他手下的军士及听说这件事后的老百姓都为他感到伤心难过。

司马迁极力称赞李广,李广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却忠厚老实,精于骑射,勇敢作战,有军事才能,爱士兵,不贪财,只是人生际遇坎坷,作者不禁对其表示了同情和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