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闰土哥”《故乡》试讲稿

故乡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故乡》试讲稿正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故乡》,在《故乡》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为什么二十年之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作者眼中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阿!闰土哥”《故乡》试讲稿


现在就请同学们快读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故乡的语句,并圈点勾画出来。

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找的差不多了,哪位同学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位同学,你找到了,在第二自然段。——“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找得非常正确。

这描写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故乡呢?老师已经听到同学们说,这是现实的故乡。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来看一看这个故乡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乡?

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你看到这个故乡是“萧索”的、“没有活气”的“荒村”。

那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能够看出来了,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缺乏生机的故乡。

在文章中开头就写了这样的故乡,为全文了奠定了情感基调。什么样的基调呢?——是暗淡的、低沉的基调。

那鲁迅笔下的故乡,都是这样的吗?文中还有没有其他有关故乡的描写?这位同学你的反应最快,你来说一下。他找到的是第十二自然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是什么时候写的故乡呀?同学们说出来了,这是他回忆闰土时候的故乡。这其实也就是记忆中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同样找到了一些关键词:深蓝色、金黄色、碧绿色。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色彩会给你什么感觉呢?色彩很饱满、很有生命力。

那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这是生机勃勃的故乡。

我们已经找到了两段关于故乡的描写,还有没有其他有关故乡的描写呢?老师已经听到同学们读出来了,在文章的末尾,我们来齐读一下:“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阿!闰土哥”《故乡》试讲稿


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呢?唉,有的同学说和迅哥记忆中的故乡是一样的,色彩非常的饱满。那这个故乡是真实存在的吗?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摇头了,不是。这是理想中的故乡。

既然是理想,那它能不能实现呢?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我们可以一起来读一读文中最后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同学们小组讨论:这句话和我理想中的故乡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讨论都很深刻。理想能不能实现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很多同学还说:光有人去追求还不够,还要有更多的人去追求,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作者虽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是他让我们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呐喊》中的其他小说,去追寻答案。


“阿!闰土哥”《故乡》试讲稿


作者简介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