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地道風味之旅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佔據全國餐飲份額13.5%的火鍋中,近六成都是川式火鍋,其受歡迎程度之廣,從提到“火鍋”大部分人腦中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一口紅油翻滾、辣椒沉浮的九宮格中,可見一斑。


已成為火鍋代名詞的川鍋,其實在我們漫長火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滿打滿算,也只能追溯到清末民初。它和孤高潔傲的唐代菊花鍋、充滿文人風雅味的宋代撥霞供、皇帝代言的清朝皇家銅涮鍋相比,既無顯赫家世,又無名人背書,妥妥不起眼的偏門小戶,誰知卻靠著火辣熱烈的個性後來居上,用不到百年的時間,最終C位出道。

川鍋的興起,是一次味蕾階級的變化,也是一部草根飲食的逆襲史。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1正宗之爭 航運與碼頭

川鍋雖名“川”,卻不一定指四川。你仔細看各個火鍋店的招牌,便會發現在命名上,重慶與成都分庭抗禮,各佔半邊江山。

雖說川渝相鄰,歷史上重慶還曾被劃歸於四川管轄,但在火鍋的追本溯源、爭搶“地道”和“正宗”的冠名上,巴蜀兩兄弟一度吵得不可開交:四川舉證了自貢鹽運船伕們河灘烹食的場景,而重慶則拿出了朝天門碼頭上,縴夫們在岸邊架起小鍋燙食毛肚的照片。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最後受到認可的結論是,火鍋這一食俗起源於長江上游一帶,為航運和碼頭文化的產物。川渝二鍋到底誰也沒能說服誰是哥哥,於是兩兄弟索性出了巴蜀之地,在全國搶灘掠地開店比拼,重慶鍋以牛油飄香吆喝,四川鍋以清油辛鮮攬客。


2各領風騷的川渝二鍋

清油VS牛油

成都火鍋在外地市場的搶佔上奪得先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溫和有回甘的清油鍋底。


成都鍋底:清油+三種以上海椒+花椒+香辛料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蜀人尚滋味好辛香,自貢井鹽、郫縣豆瓣、漢源花椒、以及形形色色的海椒,被放進用菜籽油炒制的底料中,除此之外小茴香、白蔻、八角、香葉、桂皮、香果等香料也會適量放入,整個鍋底的味型偏荔枝味:入口味微鹹、回味甘甜適口、有清新香味。


一個清油鍋中,油水比一般為4:6,油不奪香,水不淡味。吃起來口感上如同成都這座城市一樣,悠閒安逸,既包容又和諧,因此也迅速得到了極高的接受度。


重慶鍋底:牛油+三種以上海椒+花椒+薑片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重慶位於川東,高山深谷陡坡天梯以及烈日和濃霧,滋生出了大氣陽剛的飲食文化。所有的飲食江湖氣息濃厚,還帶些匪氣:要辣就辣,還必須辣得痛快,必須蕩氣迴腸。

老派重慶人只愛純牛油火鍋,上好的牛板油裡,不放香料,只有辣椒、花椒和姜、蔥,以鹹鮮味為主。

重慶鍋底的牛油比例很高,油水比多為7:3,有的甚至是百分之百純油。牛油的油脂香氣能很輕易附在食材上,長時間熬煮過程中,葷菜類的肉類油脂、氣味都融入到牛油底料之中,越吃越香越醇厚。不過,對於腸胃沒這麼能扛的外地人來說,一頓地道的重慶火鍋吃下來,肚子沒有個兩三天緩不過來。


行家的改良鍋底


火鍋的底料是其靈魂。但無論是清油還是牛油火鍋,都有各自的優劣:清油鍋底溫和清香,海椒香辣,花椒取其鮮麻,但久煮之後味道會變淡,為了保持風味,就需要在蘸料裡面加入蠔油重新提鮮。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而牛油火鍋的弊端則在於老油食用安全隱患。牛板油價格昂貴,抄底打鍋用料不菲,若只使用一次,成本很高,再加上老重慶人追求味道醇厚,於是多次燙煮反覆使用的老油成為流行。但老油是否安全一直沒有定論,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鍋底,於是不少商家選擇了要麼降低油水比,要麼收取更高額的鍋底費用。


好在食物的發展總有變化和更新,以包容性見長的火鍋更不會墨守成規,一些大廚開始在清油和牛油的底料炒制中,

加入了酵母抽提物:清油火鍋的耐煮性大大增加,風味得以保存的同時,還可以避免辛香料長時間煮沸後帶來的苦味;而牛油鍋底則可以減少牛油的用量,降低成本的同時,保持住濃郁飽滿的口感。


同氣連枝 改良融合


重味重油的牛油火鍋,是20世紀5、60年代人的最愛,70年代成都清油鍋的興起,也俘獲了一批喜歡安逸舒適口感的川人,而如今的年輕人,更愛的還是新派的川渝火鍋,排隊打卡的大龍燚、電臺巷,幾乎都是川渝融合口味改良的代表:油不膩嘴,辣不刺喉,麻不傷胃。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巴蜀火鍋兄弟二人重新握手言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聯手佔領了城市美食的半壁江山。


3百菜同煮 蘸料點睛

川鍋裡最經典的食材,莫過於毛肚、鴨腸、豬黃喉三樣,燙過後脆嫩鮮美,成為所有內臟愛好者的心頭好。


偏門食材好味道


因為味道醇厚濃郁,平時不容易去腥食材諸如腰花和肥腸,被沸騰的湯汁一撩,也頓時服帖收斂。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在所有的菜品中,如果不排斥,一定要試試柔嫩的腦花。而且檢驗一口川鍋是否優秀,一副腦花便見真知。如果10分鐘的燙煮之後,入口能品嚐到馥郁的油脂香氣和如內脂豆腐般的細膩,那麼鍋底一定不曾偷工減料。

此外,豬天堂、牛脊髓、貢菜和麻花,如果你能在菜單中找到,不要猶豫,點它!


各司其職的蘸料


炒制、燙煮、蘸料,構成了吃火鍋的三部曲,一碗地道調配的蘸料,不僅可以昇華食物的味道,還能熨帖你的腸胃。

對於川鍋來說,蘸料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原湯、油碟和幹碟。

原湯,即撇去浮油的湯汁。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這是火鍋原教旨主義者的最愛。待火鍋剛煮沸未下菜時,便在沸騰處舀上幾勺盛在碗中,肉菜燙好後再在碗中的原湯裡打一次滾,裹挾著湯汁一起咀嚼嚥下,等待你的,是淋漓的爽辣。


油碟可以緩解火鍋的辣度,也能降低肉菜的溫度,保護食道,因此也是最大眾的調配方法,通常為香油+蠔油+蒜泥+蔥+香菜。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小磨香油由白芝麻磨製而成,清澈不濁,柔滑順口且有顯著的香氣;而蠔油是從廣東傳來,將牡蠣熬製到一定粘度,便可過濾濃縮得到的調味品。不過純蠔油的腥味稍重且偏鹹,如今有一些店家會使用加入了酵母提取物的蠔油,這種天然的調味料可以完美融入醬汁,提供香料基調,且由於其濃郁的香味,還能夠緩和蘸料中鹹味、酸味,口感協調飽滿,對菜品味道的提升功不可沒。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幹碟偏鹹香,主要是海椒面和花生/芝麻面的組合,適合內臟一類的菜品,如肥腸、腰花一類。蘸油碟反而會掩蓋掉食物本身的油脂香氣,而幹碟中的海椒或芝麻面只需略略一蘸,便可增味和降燥,相得益彰。


4川鍋番外 串串香與缽缽雞

火鍋作為混合烹調美食的寶器,又極易製作和上手,其衍生出的美食也逐漸增多。


同樣頗受歡迎的串串,就是火鍋的變體——把葷菜和素菜串到竹籤上,根據是否且燙且吃、是否溫湯拌料、是否滷製油炸,又細分成了麻辣燙、缽缽雞、冷鍋串串、幹拌串串和油滷串串等。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但無論哪一種串串,其靈魂所在,依舊是底料湯汁。為了研發獨門秘方,不少店家會減少油脂的比例,增加傳統的藥材香料來改良口感,擅於舉一反三的店家,則從火鍋底料和蘸醬裡的酵母抽提物裡得到靈感:麻辣燙過於燥辣,湯料中便可在少辣椒與食鹽的情況下,用酵母抽提物提升底味中的辣和鮮,既能夠吃得盡興,又不用過分擔心腸胃不適和油膩上火;而冷鍋串串是將肉菜燙熟後,放入一個盛滿秘製湯汁的大瓷盆中,保溫又入味。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湯汁決定了其風味的的保持,加入酵母抽提物後,肉湯風味濃郁,菜品久浸後味道鮮美。


如果不願染上一身油味,那麼缽缽雞值得一試。“缽缽”是一種陶瓷瓦罐,缽缽裡的湯,是由當地的走地雞熬成,又加以油辣椒和藤椒混煮,此時適當加入酵母抽提物,湯汁變得更加醇厚飽滿,椒香得以充分釋放。晾冷後將已經制熟的菜品放入冷浸,食客們各取所需,拿出前在油湯裡一轉一撈,鮮油淋漓又不失麻辣純香。

夏日炎炎,冷吃的缽缽雞麻而不膩,清香浸人,成為川渝地區鬼飲食的首選。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火鍋從誕生之日開始,就註定了它的包容性和可塑性,一千家火鍋店有一千種味道,大家也不再為牛油清油誰更地道誰更正宗爭執,而是開始更多的考量個性彰顯,給食客們提供獨一無二的專屬味覺,這才成就了川鍋的欣欣向榮與遍地開花。

當然,無論怎樣對湯汁蘸料變化包容,地道川渝人對火鍋最後的倔強和固執,是不點鴛鴦鍋。


思賓格:川鍋,火鍋界的“撩胃狂魔”


下期預告:

川鍋重油重辣,相比之下,追求食鮮本味的粵式火鍋簡直就是其反義詞。同樣是美食天堂,廣東人卻敢以一鍋清水做底燙食,如同照妖鏡般,食材好壞一目瞭然。


思賓格,全球酵母抽提物領導品牌。

酵母抽提物,成就您的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