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01


2020年浙江卷作文题如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02


据悉,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作文,得到了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作文满分!

8月2日,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称,作文《生活在树上》,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

上述文章中,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该满分作文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该篇高考作文引发热议,“某乎”上甚至有人认为,这篇作文得满分是语文教育之耻;也有人嘲讽,看来,只要把阅卷老师唬住就可以得满分。


目前,最初刊发该文的“教学月刊”公众号前已将其删除。我们再次一睹为“快”吧(文中勾画出的,就是震惊高三学生的名人、词语)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满分?


03


这篇满分作文引发的争议如下。

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针对前述作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向澎湃新闻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有位读者认为,看来考场作文,只要多引用几句生僻的名言,多使用几个晦涩的词语,把阅卷老师唬住就能得高分。这样一篇文章被判了满分,今后的考生可能会把主要精力用在报菜名上面了,

海德格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将代替司马迁、李白、苏轼,成为高考作文中新的“网红爆款”


对此,“中学生读写”曾利用大数据分析,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大数据下,中考满分记叙文中的“高级词汇”,感兴趣的读者不妨点击链接查看。

这篇作文,不知你会打多少分呢?欢迎留言讨论。


【说明】本文转自澎湃新闻,“中学生读写”进行了编辑整合。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