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 陳向敏《三個男人的“同情”》

河南汝州   陳向敏《三個男人的“同情”》

《三個男人的“同情”》

——讀《心靈的焦灼》有感

茨威格是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傳記作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

初識茨威格,是讀了他的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這部小說裡,他把“愛”寫到了極致。

再識茨威格,是讀了是他唯一的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這部小說,我認為,以輕騎兵少尉霍夫米勒和貴族地主封·開克斯法爾伐的女兒艾迪特的感情糾葛為線索,通過三個男人的故事,用對比手法,把“同情心”寫到了極致。

這三個男人分別是貴族地主封·開克斯法爾伐、艾迪特的主治大夫康多爾、輕騎兵少尉霍夫米勒。

封·開克斯法爾伐原本是一個農家子弟,出身貧賤,做過小夥計,當過經紀人,放過高利貸,從侯爵夫人的財產繼承人——侯爵夫人的伴娘狄稱荷夫小姐手裡低價騙取了她的大部分財產,包括莊園、製糖廠、養馬場、宮殿等。騙術成功,兩人分手時,狄稱荷夫小姐說自己即將到鄉下外甥女家寄人籬下,這使開克斯法爾伐想起了自己以前顛沛流離、無家無室的生活,他突然良心發現,同情心泛起,竟脫口而出“您就待在我這裡吧”。如此求婚,讓狄稱荷夫小姐大吃一驚。三天後,他再次真誠地向她求婚,兩個月後他們結婚了。婚後幸福美滿,還生了個姑娘叫艾迪特。

康爾多大夫是艾迪特的主治大夫,他總為病人著想,每一個病例對他來說都是一種責任,他要是幫不了病人的忙,就覺得彷彿欠了病人一筆債似的。她答應過一個行將失明的女人,一定把她治好……等到她後來雙目失明瞭,責任感加上同情心,年紀輕輕的他竟然娶了這個瞎眼女人為妻,而這個女人比他大七歲,長得不美,也沒財產,還是個歇斯底里的女人……

輕騎兵少尉霍夫米勒,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後天下肢癱瘓的少女艾迪特,出於同情常去陪伴、關心、幫助她,天長日久,使艾迪特萌生了愛情。霍夫米勒發覺艾迪特傾心於自己,便惶然不知所措。經過一番痛苦、矛盾的內心掙扎,霍夫米勒出於同情和憐憫答應與艾迪特訂婚,但旋即後悔。艾迪特得知霍夫米勒毀約,痛不欲生,跳樓自殺。霍夫米勒因此帶著沉重的負罪感抱恨終生。

小說運用對比手法,把“同情心”寫到了極致,闡釋了“同情”的內涵。同情有兩種,一種同情怯懦感傷,實際上只是心靈的焦灼。看到別人的不幸,急於儘快地脫身出來,以免受到感動,陷於難堪的境地。這種同情根本不是對別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觸及自己的心靈。霍夫米勒的同情屬於這一種。另一種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無感傷的色彩,但富有積極的精神。這種同情對自己要達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決心耐心地和別人一起經歷磨難,即使力量耗盡也不停歇。康爾多大夫的同情屬於這一種。而開克斯法爾伐的同情則介於二者之間,是內心深處良心的突然復活。

有人說,“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而“同情”同樣屬於人類的美好情感,同樣能引發人們的共鳴。這大概就是《心靈的焦灼》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