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3月13日,被称为“三电一兽”之一的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标募资3亿美元。


此次倘若怪兽充电成功上市,它将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然而,顺风顺水的怪兽目前麻烦了,就在这个上市节骨眼上,腾讯新闻报道,早在2020年,CEO蔡光渊就被早期的两位创始团队成员冯一名与尹思成起诉,原因是其一直承诺但始终没执行给两位成员应得的股权登记。瞬间这创业成功人士一下子被贴了上“背信弃义”的标签。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国内诉讼还没完,美国时间2021年3月22日,冯一名和尹思成正式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起针对怪兽充电上市项目券商高盛和花旗的诉讼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二人的申请。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首席独家获得的诉讼官方文件:根据《美国法典》第28章第1782条的规定,原告可申请公开并验证在外国诉讼中使用证据的命令)


怪兽充电成立于2017年,CEO蔡光渊曾任优步上海的总经理兼全国市场总监。天眼查APP显示,怪兽充电成立至今已完成5轮融资,总募资额超过10亿元,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高瓴资本、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等。


招股文件显示,怪兽充电管理层持有投票权,对公司拥有控制权,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蔡光渊、联合创始人兼COO徐培峰以及联合创始人兼CMO张耀榆分别持有怪兽充电6.6%、4.6%和1.2%的股份。


在机构股东中,阿里巴巴旗下全资子公司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怪兽充电的第一大股东,持股约16.5%;此外,高瓴、顺为、软银亚洲、小米、新天域、云九、CMC分别持股11.7%、8.8%、7.7%、7.5% 、7.5%、5.8%、5.4%。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已铺设超过66.4万POI(点位)和500万多个充电宝,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根据艾瑞咨询报告,2020年怪兽充电市场份额达34.4%,位列共享充电行业第一。


以目前的情况,此事如果不妥善处理,最坏的情况恐怕会影响其上市进程。那么股份纠纷的起因到底是为何?蔡到底有没有承诺给到两位创始人相应的股份?而两位创始人有多大机会拿回属于自己的股份?


怪兽两位联合创始人起诉蔡光渊


根据纽约联邦法院公布的案件相关素材,首席试图推理出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其实在2020年10月份,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就接到一份民事诉讼书,而被告就是现在怪兽充电宝的创始人兼CEO蔡光渊。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蔡光渊


在这份起诉书中,两名原告分别叫冯一名与尹思成。起诉的主要内容,源于股权纷争:


冯一名与尹思成作为怪兽的早期创始团队成员,提出了共享充电宝的商业计划,并且深度参与筹建,在各个方面“出钱出力”,而蔡光渊当时书面表示,为了表达“知遇之恩”,愿意给予两位创始人一共3%的股份。但据两位成员反馈,蔡一直不肯兑现当初股份转让的承诺。


而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民事裁定书: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目前此案会转移给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暂无判决。


为了证明3%股份是两位创始人应得,根据其他公布的证据素材,两人罗列了当初对于怪兽充电项目所做出的贡献:


一、冯一名与尹思成向蔡光渊提出了共享充电宝的商业创意计划,并且参与了怪兽充电的起名;


二、在队伍建设方面,冯一名与尹思成介绍了殷志华、徐培峰(目前怪兽的COO)给蔡光渊,组成了6人的核心团队。并且,两人还筹建了硬件设计生产的技术团队;


三、两人收集分析国内充电宝行业的信息,竞争格局等等,完善了怪兽的商业模式,并且组织团队前往深圳考察供应商,还承担了相关费用;


四、两人为蔡光渊修改商业计划书,为融资项目介绍了很多机构认识,拉来了君联资本、美国高通、DCM等等,为蔡光渊融资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人脉,也为后续的融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五、2017 年4 月28 日,以共享充电宝为产品的上海挚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被告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62%。公司成立后,原告继续为公司的成长工作。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3%股份之事是否属实?


诉讼材料中,冯一名提供了一段微信截屏,是蔡光渊(英文名Mars)在2017年3月31日发出来的,其中写道:


“在地铁上真是思绪万千,过去一个月共同奋斗的场景历历在目。因为工作方式原因没能继续合作,的确让我很是沮丧。虽说我希望可以借着给到两位一共三个点股份表达对充电宝项目的知遇之恩,但我也知道以后创业路上一定无坦途,还有很多需要两位帮忙的地方,希望仍可以继续获得支持。”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这段微信传达了几个信息:


第一,3%的股份在之前就已经承诺过的,但是当时还没有以文件的形式确立下来;


第二,冯一名与尹思成与蔡光渊的合作时间并不长,但在前期确实给了其很大的帮助,并且蔡希望后期仍然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


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蔡反悔了,一直避而不谈股权协议的事情。而冯一名和尹思成可能也没想到有这么对簿公堂的一天,当初应该尽快正式地以文件形式确立这3%股份的划割。


原告能不能拿到3%的股份,笔者以为有三点需要考虑:


第一,微信截屏能不能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四条 电子数据包括下列信息、电子文件:(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也就是说,微信聊天信息,只要是真实的,是可以作为法律依据的。


第二,赠予是否被合法认定。从相关证据可以看出,冯一名和尹思成前期确实参与了怪兽共享充电宝项目的筹建,而且甚至是起到了关键性的核心作用,提供了商业创意甚至是商业计划书,组建了核心团队,而且牵线搭桥拉来了投资人。如果法院明确这是合法的赠予,那么蔡就应该兑现承诺。


第三,蔡光渊如何回应诉讼或者庭外和解。


如果蔡有其他相反证据,他完全可以正面应对并拿出证据,或者与原告进行谈判和解,但截至目前为止,原告没有得到其明确回应。


腾讯新闻《潜望》尝试联系蔡光渊本人,对方并未接听电话。


不管如何,首席会持续跟踪报道事态的进展。


Facebook的股权纠纷案


类似的案例在全球也不鲜见,环顾全球知名企业,最相似的案例无疑是Facebook。


2002年12月,文克莱沃斯兄弟和他们在哈佛大学的同学迪维亚·纳伦德拉开始基于哈佛及其他几个大学的校园策划社交网络——HarvardConnection(后改名为ConnectU)。2003年1月,他们的程序员朋友,同样来自哈佛大学的应届毕业生Sanjay Mavinkurve开始搭建这个项目。但几个月后,Sanjay Mavinkurve入职谷歌,结束了程序员的工作。


文克莱沃斯兄弟和迪维亚·纳伦德拉只能重新找人。他们又找来了另一名哈佛学生维克多·高,但高同学后来在新学期需要专心写毕业论文,也不得不离开,他向他们推荐了一个人接替自己的工作,这个人就是现在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


2003年10月,卡梅隆·文克莱沃斯和迪维亚在柯克兰餐厅跟扎克伯格碰面,并向他解释他们的社交网络构想。几天后,扎克伯格接手了高同学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们四个人在扎克伯格的宿舍房间里还聚过几次,并通过往来的50多封电子邮件讨论这个网站的方方面面。然而文克莱沃斯兄弟和纳伦德拉当时并不知道,扎克伯格已经在秘密搭建另外一个社交网络。事实上,扎克伯格是在2004年1月11日才注册了域名thefacebook.com,仅仅比2004年1月15日他们之间的第三次会面早了四天。


2004年2月6日,文克莱沃斯兄弟和迪维亚在哈佛的学生报纸《哈佛深红报》上得知扎克伯格创建了thefacebook.com,并且他们认定扎克伯格抄袭了他们的创意。


怪兽充电麻烦了,上市前CEO却被曝起诉,契约成弃约?

文克莱沃斯兄弟


2004年秋天,文克莱沃斯兄弟将扎克伯格告上法庭。跟Facebook的官司持续了3年多,最终于2008年达成和解,文克莱沃斯兄弟拿到了扎克伯格的6500万美元的现金加股权的赔偿。


这个案例跟怪兽充电有些类似,只不过本文中的原告冯一名和尹思成不仅仅提供了商业创意,在早期的过程中还参与了项目的运作,组建团队,寻找供应商和介绍投资人,并且最终确定的CEO蔡光渊也承诺给予股权。


处理好创始团队利益分配,遵守契约精神


创业企业为何股权纠纷多?首席认为,一是创业初期很多团队处于混沌状态,变化很快,有些利益问题碍于形势或者颜面,没有谈清楚或者没有落实到纸面,二是部分成员搞心机,让别人多贡献,自己摘果实,或者干脆背信弃义,通过一些手段强取豪夺,引起其他创始成员的不满。


在企业初创期,创始团队因为方式方法,价值观理念和贡献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很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创始人核心骨干,也就是董事长或者CEO能够做好评估和管理,尽早解决创始团队的分工和远期利益分配的问题。


一家成功的企业创始团队一定是相互信任,对各自贡献心服口服,并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好各自的股份与权益。如果只看科技圈也有很多好的范例,譬如阿里的十八罗汉,腾讯早期的五个创始人,华为设定的全员持股,都是成功的典范。一个好的商业领袖一定会审时度势,根据企业的情况设定好早期团队的股权结构,一方面是激励团队不断前进,放心做出贡献,另外一方面也避免在分果实时被批不公,徒增纠纷,反而影响了公司更大的发展。


电影《中国合伙人》以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合作创办新东方学校为原型,讲述了中国一代合伙创业者的故事。在实际当中,徐小平、王强回国加入新东方后也是因为跟俞敏洪意见分歧和利益问题而选择离开了新东方,但徐小平、王强的联合创始人身份和利益还是得到了一定保证。


创业本就不易,九死一生的闯关后,终于有机会看到了希望,更应该珍惜曾经志同道合的创业团队,不管是否还在一起攻城拔寨,还是应该信守契约精神,保证公平公义,尊重每一个的劳动贡献,尤其尊重非资本性投入的智力价值。


当然,在法制社会,建议更多的创业者利用好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也更应该以白纸黑字的形式锁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首席希望天下所有创业者都能避开股权纠纷这个“坑”。


参考资料:

《一线丨即将上市的怪兽充电在美因股权纠纷遭诉讼 目前法院已受理》,腾讯新闻潜望,2021-03-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