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第一位0分考生,你活該!”

河南平頂山一位高考考生在考場發瘋了,我一點沒誇張。

理綜考試結束前10幾分鐘,做不出來題的她,情緒失控,突然站起身,撕掉了身後男生的答題卡。

監考老師發現情況,立即趕過來制止。

但這個女孩的速度太快,又搶過來右邊一位考生的答題卡,直接撕掉。

令人窒息。

視頻來源:澎湃新聞

我想她不會不知道,高考答題卡,對於坐在這裡經歷12年苦讀的同窗來說,意味著什麼……

撕毀它,無疑在摧毀別人的前程。

所幸,事情發生後,經過申請,兩名考生的答題時間延長,得到重新填卡的機會。


“2020年高考第一位0分考生,你活該!”

而那位施暴的女生,根據相關規定,全科成績會被取消。

只因自己考不好,就要拉周圍無辜的同學來墊背。

追根溯源,無非是內心嫉恨在作祟。

而讓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

去年7月,浙江天台的三名學生報警。

填報完高考志願的他們,幾天後發現自己的報考信息遭到了篡改。

警方經過調查發現,始作俑者竟然是這三名學生的共同好友。


“2020年高考第一位0分考生,你活該!”

高考只考了300多分的他,看到朋友們成績都比自己出色,擔心被取笑,就利用三人身份證號碼和志願填報系統登錄密碼統一這一點,先後篡改信息。

僅僅為了自己顏面,就不惜毀掉他人的前程,這種人,配得上“朋友”這個詞嗎?

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有一段時間過得春風得意,但每每和朋友見面時,對方總表現得悶悶不樂。

一次促膝長談,兩人敞開心扉。

朋友告訴她:“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培根說:“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讀《基督山伯爵》時,對這樣一個情節記憶深刻。

羅馬廣場上,劊子手給兩名犯人行刑前,突然來了一道“特赦令”,要赦免其中一人。

另一名犯人立馬發了瘋。

“為什麼赦免他,不赦免我?我倆應該一起死的。你們答應過我讓他先死的,你們沒有權力只讓我一個人死,你們不能這樣!”

他掙脫兩名神甫的手臂,扭著身子,嚎叫著,狂吼著,拼命想掙斷雙手的繩索。

伯爵說,如果沒有控制住這傢伙,他一定會撲到獲救的同伴身上,用指甲摳,用牙咬,撕碎他,讓對方也活不成。

能平靜接受兩人一起受刑,但絕不能接受同伴的獲救。

想到東野圭吾《惡意》中的一句話:

“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

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見不得別人好”,或許是對這種心理最為簡單而深刻的定義。

而生活中,人性這種劣根比比皆是。

“我們倆學歷差不多,憑什麼他能拿到這家公司的offer而我卻沒有?”

“我長得比她好看多了,男神怎麼會看上她?”

“我在公司能力比同事們都強,為什麼升職的機會從來輪不到我?”

主觀的嫉恨,導致了自我認知的偏差,最終造成無盡的壓力和痛苦,甚至於走入歧途。

那位考場上心態失衡的女孩,本身有著更多更好的選擇。

比如堅持考完下午的英語,然後認真去哭一場;抑或是撕掉自己過往所有的理綜試卷,發洩內心的不甘。

但她沒有,她選擇了最灰暗的方式登上了媒體的頭條。


“2020年高考第一位0分考生,你活該!”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人失去了希望,會摧毀他人的希望;一種人失去了希望,會守護他人的希望。

沒人苛求你成為後者,只是懇求你可以不與前者沾邊。

福禍相依,世事變幻,沒有人會一直幸運,也沒有人會一直苦難。

僅僅希望你知道,生活再難,也可以做到不去傷害他人。

你一定有著,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