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生意":逛超市天天見,看不上的人居多,背後居然很賺?

可能很多人自己都沒發現,超市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最常光顧的場所之一;尤其是大型商超,往往貨品齊全、空間巨大,冬夏有空調,老人孩子都能逛,就連吃飯都能一併解決。其實除了以上原因以外,人們愛逛超市的原因還有一個:圖便宜。在很多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眼裡:超市的進貨量巨大,成本自然較低,很容易買到比市面上更便宜的商品;而且超市還經常進行打折促銷,可以說"買到就是賺到"。

有個

正因如此,全國各地的超市越開越多,甚至國外大牌都開始馬不停蹄加入進來。所以只要位置不算太差,一般來說超市的生意都不錯,人流量也遠非其他行業可比。其中生意最好的,應該就是零食、蔬菜、水果、生鮮等類目,經常都可以在稱重的櫃檯前看到排起長隊。然而大家都知道,即便生意再好,也不可能每種商品都及時賣光;畢竟超市的存貨量實在太大,不可能全部消耗掉。這種情況下,自然會出現部分商品臨近保質期,卻仍然沒賣出去的問題——對於這些"臨期商品"來說,如果繼續無法賣掉,那可真就徹底作廢了,超市顯然也會損失不小;因此各大超市往往都會專門留一塊地方,將那些快要到保質期的商品單獨拿出來陳列。

有個

如此一來,超市裡就形成了"臨期商品專賣"這一相對特殊的"小生意",其中尤以阿伯知其較短的食品居多。對於經常逛超市人來說,幾乎每次都能看到臨期商品的貨架,不過看不上的人居多。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於商品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在他們看來,臨期產品雖然要便宜不少,不過始終比不上非臨期商品,食用起來還有可能出現"健康問題",有些得不償失。事實上,咱們國家的《食品安全法》只是明令禁止出售過期食品,對於臨期食品卻沒有特別規定。所以臨期商品是完全可以購買的,而且如果大家都不支持,這些商品就會淪為過期商品,最終被徹底浪費掉。

有個

事實上,雖然看不上臨期食品的消費者居多,但是隨著人們食品安全認知的提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購買臨期食品——如果從比例上來看,這些少數消費者就足以支撐臨期食品生意的紅火,因此大家完全不必擔心東西賣不出去。不僅如此,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臨其食品表面看起來雖然比正常商品的售價要低上不少,實際上背後卻是一個"很賺"的生意,這也是很多超市都開始在顯眼位置擺上它們的原因。


一方面來說,現在願意接受臨其食品的消費者數量越來越多,因為他們普遍清楚:臨其食品並非相當於"過期、變質",而是擁有幾乎一模一樣的品質。另一方面,超市裡雖然經常做打折促銷,但是通常仍然沒有臨期食品的優惠力度大;對於一向喜歡"看價格"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這一點顯然十分具有吸引力。況且臨期食品的雖然被貼上"降價處理"的標籤,實際上本身仍然有著不小的利潤:據行業人士透露,臨期商品生意的平均利潤一般能夠達到70%左右;就算是將人工、場地、存儲等成本全去掉,毛利率也能夠達到40%。即便是一些保質期僅餘一月左右的"超臨期商品",掛著50%以上的巨大折扣,通常仍然不會使超市賠錢。

有個

看到這裡,很多人想必都會大呼"意外":一直沒有看上眼的臨期商品,居然挺有市場,而且這麼"賺錢"!實際上,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臨期商品對自身沒有什麼損失,而且付出的代價更小,顯然十分樂意;而對於超市來說,臨期商品的銷售,大大緩解了超市的庫存壓力,也更加有利於資金迴流,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做法。尤其是在當前"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呼籲下,超市銷售臨期食品更顯得十分"聰明";起碼不會讓這些原本有價值的食物,淪為垃圾堆肥或者直接被焚燒掉。

有個

對於以上內容,正在讀文章的你們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積極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