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低下,可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

小学时,我就背下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那时候,我并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今天以前,我对这句话的认知,都一直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我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这句话,更没有把它用起来。

今天早上,无意间想到了这句话,于是反复地思考了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我自己最近的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突然之间,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一)复习巩固新知识,把新知识变成自己的认知

效率低下,可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

前几天学过的新单词,刚刚学习的时候,我们可能记得非常的牢固,甚至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我们不去复习巩固,我们也没有把它们用起来。当我们再看到它们的时候,可能就会变得陌生。相反,如果我们时常复习巩固,把它们用起来,那些新知识,就会变成我们的认知,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二)回顾过去,可以让我们保持初心

效率低下,可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

很多事,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可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容易懈怠。这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如此,原因就是,这样的行为是符合人性的。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大脑,相信自己的记忆,而事实上,如果有人问你,上周做过哪些事,做得怎么样?上个月做过哪些事?做得怎么样?我们往往已经忘记。

假如我们在行动之前,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运动1小时,每天陪伴家人1小时。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究竟有没有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行动,有没有持续行动,有没有按照标准去行动。如果我们没有经常去回顾自己的行动,可能我们就并不是那么清楚。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无意识停止了最初的行动。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回顾我们已经做过的事,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是否按照既定目标在前行。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改进自己的行动,让自己始终保持初心。要做好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记录自己每天的行为。

当然,记录本身并不是目的,记录完成后,我们要时不时花时间,去回顾那些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是不是按照最初的想法,去行动的。如果我们的行动,偏离了最初的轨道,我们要想办法,把它们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重新理解过去,升级思考与行动

效率低下,可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

由于认知的缺陷,经验的匮乏,对某一个问题,我们最初的看法和理解,可能并不是那么正确、精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以后,当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同样的问题时,可能会得到新的看法,新的理解,引发新的行动。

在认知升级后,我们之前所定下的目标,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是错的。如果我们能够温习过去,能够升级我们的思考和行动,能够优化自己的行动目标,我们的效率,也会跟着提高。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好的行动方案,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我们的思考与行动,应该像手机系统一样,不断优化升级。

(四)温故知新是手段,提高生活质量才是目的

效率低下,可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

温故是手段,知新也是手段,通过温故而知新,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是最终目的。不要沉迷于手段,而要关注最终的目标。

比如写文章这事,最初的时候,几乎都是用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再后来,有的人可能学会了写草书,也就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当电脑出现的时候,人们开始慢慢改变手写的习惯,键盘录入成了写作的新工具,写作的速度,也提升了很多。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写作不仅可以通过电脑录入,还可以通过手机录入。更为关键的是,有了更多的输入工具。例如,通过讯飞语记来进行语音输入,就比键盘输入,要快得多。如果我们不善于回头看,不善于总结反思,不善于寻找新的工具,那我们必然会被时代打败,就像当年的柯达一样。

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入思考,语音录入,不仅提高了写作的速度,它还运用到了物理上的并联,把原来分开的两件事,合并在了一起。换句话说,就是花同样的时间,可以做两件事,语音录入的同时,等于在训练自己的普通话,在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日积月累,不仅写作能力提升了,普通话和演说能力也会跟着提升,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刻意练习。

有时候,我们的效率低下,可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该用并联的方式来做的事,我们用了串联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