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的拐点要来了么?

影响猪价的关键要素还是供给和需求。


猪价的拐点要来了么?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1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2.72元/公斤,这比2019年6月18日的21.36元/公斤高了一倍。


一年过去,猪肉价格翻了个番,这不免让人发出灵魂拷问:猪价的拐点到底会不会来?


其实查看此轮猪周期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原本下行的猪周期,逆向上扬,至此,已经持续了24个月。


而在此背景下,养殖户们也是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不得病还好,一得病血本无归,养猪变得风险十足,避险也就成了多数散养户的选择,我们用一轮数据来说话: 2018年10月份以来,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超过了5%的预警线且降幅持续加大。到2019年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达38.9%,生猪存栏降幅超过41%。


猪价的拐点要来了么?


供给缺了,需求不减,(或者说需求下降的幅度小于供给下降的幅度)猪价应声上涨,没毛病。


但供应就一直会缺,需求会一直不减吗?


很显然,不可能。


在供给端:自2019年10月份开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8个月回升。


从生产周期来看,生猪供给量最快10个月出现恢复性增长。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连续4个月恢复性增长。


周期这东西,等等总会来。


而在需求端,自开年以来,对于猪肉的需求降幅,已经高于猪肉供给的降幅。这也就意味着,猪肉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暂时不香了,吃不起就少吃点或者不吃,肉类有很多,总能寻找到一些替代品。


猪价的拐点要来了么?

供给和需求端的双重影响之下,无疑加速了猪肉回落。即使现在人们依旧看到的是,猪肉板块的依旧逆势上涨,但影响价格本质的因素还是供求,也就是说拐点其实已经在路上了。


只要不发生对产能明显影响的突发事件,能吃肉的日子就不会太远


对此,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什么时候猪价会恢复猪瘟前水平?


就笔者个人的观点,在年内大概率不会。


原因有两点:首先,在国外疫情尚不明朗之际,欧美各国的养殖业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加之新发地时间加剧了人们对于进口食品的担忧,以进口来满足需求的这条路径,可以说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短期来看,虽然国内自供企稳,但在庞大的刚需(复工复产、餐饮消费利好)面前,价格下降的空间是有限的。


第二点:猪瘟疫情以及新冠疫情无疑会加速养猪产业的工业化,对于广大的中小型养殖户来说,他们面临着淘汰困境,龙头企业再强势也装不满全国人民的菜篮子,短期震荡(跌跌涨涨),在笔者看来还是会有的。


猪价的拐点要来了么?


总而言之,价格降至非洲疫情前的程度,年内不切实际。但长期来看,如若疫情不反弹,猪瘟不重来,2021年恢复进入中断的下行通道,价格那时的“冰点”,那还是有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