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致胜高质量发展,安康有好戏

2019年3月,陕西华银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钒产品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将通过集聚资源、聚焦产业、集中人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加快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融合,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9年9月,安康高新区北医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智宸医疗)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国有企业在安康投资建设高能电子辐照灭菌项目,此项目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中医药、食品的灭菌消毒以及富硒食品、毛绒玩具、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将促进安康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平利县申草园茶业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绞股蓝新品种‘福音’选育与应用”通过网络评审、专业评审视频答辩和公示环节,拟授予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从研究中心到高科技项目,从新品种的选育到生产销售,近年来,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已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从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看到:2019年,全市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2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完成任务的300%;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0.4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46项,有4项成果已通过网络评审、专业评审视频答辩和公示环节,拟授予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数据的背后彰显的是科技的动能,也是安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产业创新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6日,“安康市绞股蓝种质资源及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论证。该中心依托平利县申草园茶业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陕西师大生命科学院、平利县茶业和绞股蓝发展中心共同组建,将针对安康市绞股蓝产业发展现状,以绞股蓝种质资源保护与评价、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为重点,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平利申草园茶业公司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先后培育出“平利1号”“平利2号”“福音”“秦珑”等新品种,为平利县建设中国绞股蓝第一县发挥了带头作用,其中“秦珑”的皂苷含量更是达到了15.8%,创造了中国之最。如今,公司先后取得了19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发明专利,2项科技成果,“无公害绞股蓝系列标准研究”获得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和陕西师范大学“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中,开发出的绞股蓝三元肽降压保健茶、γ亚麻酸绞股蓝种子油、绞股蓝超微粉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对促进绞股蓝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提升平利绞股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致胜高质量发展,安康有好戏

申草园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并不是个例,仅去年一年,市科技局组织对第一批主导产业创新工程项目课题进行了结题验收。通过第一批产业创新工程项目课题实施,在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领域共获得专利授权37项、发表研究论文22篇、发布地方标准10部、制订技术规程7部、选育新品种3个、研发新技术16项、开发新产品9个,新建研发平台5个,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转化新成果9项。围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共征集第二批主导产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41项,通过专家技术评审,对10项急需研发攻关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课题予以立项支持,并下达项目启动经费50万元。为推动我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市县科技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县区建立县域科技工作亮点12个、科技示范基地(点)11个、科技扶贫示范点11个,组织开展重点产业科研攻关20项,逐步打造了一批县域科技创新示范点,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企业创新,连续4年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在全省率行实施对重点培育的10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4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落实市级部门一对一帮扶,并纳入市对部门负面清单考核。安康高新区北医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智宸医疗)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我市首家取得许可证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厂家。4月1日该企业口罩生产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日产口罩20万只。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公司为高校博士创业企业,2019年市科技局帮助企业争取各项扶持资金568万元,近期又协调省科技厅完成老龙沟新材料产业园的规划调整,企业新规划建设厂区将重点先进高分子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全年组织评定市级科技型企业61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企业139家,培育科创板入库企业13家,培育瞪羚企业2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形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式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创新平台厚植循环发展

在陕西华银科技公司的门口,“国字号”招牌赫然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一张闪亮名片,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一项强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钒氮合金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核工业等战略性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它可以显著提高基体材料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机械性能。

市科技局不断优化科技服务,支持企业创新,从争取项目资金、协调基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帮助。华银公司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针对我国钒产业,特别是陕西省石煤提钒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钒氮合金及钒的深加工产品、钒新材料、钒电池及储能材料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推广成熟工艺技术和产品。2017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认定为安康市科技性“小巨人”企业,2019年纳入科创板培育企业。

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公司组建安康市功能分离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走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壮大的路子,推动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平台、资金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2019年度申报市级主导产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1个,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

安康圣泰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集有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及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物高科技公司,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的富硒茶微细粉远销“一带一路”国家,将每亩富硒茶的利用率由20%提升到80%以上。

华银科技、旬阳领盛公司、安康圣泰生物科技公司仅仅是企业创新平台的缩影。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安康高新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21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总量达到22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7743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02万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40%。旬阳省级高新区创建全省一流高新区推进有力。汉阴县申报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已经省政府审定上报科技部待批。全市新建省级星创天地、众创空间4个、新认定省级科技示范镇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开发新技术30余项,研制新产品20个,转化科技成果12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00余名。

科技金融服务赋能企业创新

“这是我们公司钒氮合金二期工程,马上就要投产了。”在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号生产车间里,公司负责人傅洪涛指着一条蓝色的生产线说,“这期项目能够顺利投产,还要多亏科技局协调的资金支持。”

“2018年,我们1、2号车间的‘新兴钒氮合金推板窑工艺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在的这条生产线,比之前的更加先进。”傅洪涛说,2019年底,市科技局协调安康市循环产业发展基金投资20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即将投产的这两条生产线,长48米,产能达到日产6吨,是国际领先水平的钒氮合金生产线。

“一直以来,市科技局对我们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都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和支持。这次科技局帮公司协调到的2000万元基金,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项目研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为公司壮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傅洪涛介绍。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科技与金融融合扶持科技企业发展,破解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出资5000万元分别与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建立了1亿元的安康市循环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与国投创益基金公司、科控集团联合组建2亿元的安康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我市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优势科技企业及众创空间转化项目。两只基金的建立,为全市打造“创新+创业+创投”新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安康市循环产业科技创新基金运营以来,完成了63家企业尽职调查,立项支持项目5个,投放资金3000万元。基金对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共同下达《安康市2019年科学技术研究发展项目计划》,共安排重点科技项目63项,有力推动了我市产业科研创新工作。

科技人才助推脱贫攻坚

2019年,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808名,实现了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市科技局积极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产业脱贫中的作用。汉水韵公司王衍成同志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是科技部为了加快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本土科技人才和农村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而实施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

2015年,张百忍被市科技局确定为“三区”人才,选派到岚皋县孟石岭仁丰魔芋合作社开展技术服务。

作为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百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多年来,他扎根基层,积极帮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技术带动更多人脱贫。

每个月,张百忍都要去仁丰合作社一两趟。在合作社帮扶初期,他就带领有关专家深入合作社,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量身打造了发展规划,提出了魔芋种植、种芋销售、干片加工、魔芋豆腐生产的发展思路。

为了帮助企业种好魔芋,他坚持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还为合作社购买有机肥15吨,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为了提高合作社的技术水平,他又将部分试验、新品种安排到合作社来实施。为了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他组织专家为企业制定了种芋生产和分级标准,帮助企业建立魔芋种子分级系统,以确保种子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种子销售受阻时,他积极联系用户,帮助企业解决销售困难。

在张百忍的积极帮扶下,仁丰合作社魔芋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在逐渐提升,许多贫困人口通过在园区务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同时,他还带领班子与岚皋县科技部门达成全面科技合租协议,构建了“市县专家结合,龙头企业配合,一二三产融合”的科技合作框架,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上台阶、出效益。

近年来,市科技局不断发挥职能优势,让更多科技人才助力安康发展。“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专项行动是一项系统工作,前期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市科技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出台《安康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对象管理办法》,落实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并与有关市级部门积极沟通,对县区科技部门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任务分工,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市农技中心研究员王显安被选派到镇坪县,为振兴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现代中药产业园区技术指导及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蚕种质量检验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黎文平被选派到旬阳县,开展蚕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蚕桑新技术和新品种,带动实施蚕桑强村大户建设;市畜牧兽医中心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陈少谋被选派到镇坪县,开展畜牧产业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服务……多名科技人才被选派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当地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9年,市科技局共选派“三区人才”170人,定向深入到园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争取中省支持经费340万元,召开了全市“三区人才”工作培训会;组织24人参加了全省“三区人才”科技培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来源:安康日报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