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致勝高質量發展,安康有好戲

2019年3月,陝西華銀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釩產品深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通過集聚資源、聚焦產業、集中人才,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增強企業研發能力,加快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為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2019年9月,安康高新區北醫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智宸醫療)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國有企業在安康投資建設高能電子輻照滅菌項目,此項目主要應用於醫療器械、中醫藥、食品的滅菌消毒以及富硒食品、毛絨玩具、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將促進安康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平利縣申草園茶業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絞股藍新品種‘福音’選育與應用”通過網絡評審、專業評審視頻答辯和公示環節,擬授予2019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從研究中心到高科技項目,從新品種的選育到生產銷售,近年來,科技賦能、創新引領已成為我市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從市科技局提供的數據看到:2019年,全市培育入庫高新技術企業2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家,完成任務的300%;全社會R&D投入強度達到0.4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共登記科技成果46項,有4項成果已通過網絡評審、專業評審視頻答辯和公示環節,擬授予2019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數據的背後彰顯的是科技的動能,也是安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產業創新工程引領高質量發展

2019年12月6日,“安康市絞股藍種質資源及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論證。該中心依託平利縣申草園茶業有限公司為主體,聯合陝西師大生命科學院、平利縣茶業和絞股藍髮展中心共同組建,將針對安康市絞股藍產業發展現狀,以絞股藍種質資源保護與評價、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精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等為重點,開展技術研究與創新,搭建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動力,近年來,平利申草園茶業公司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與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先後培育出“平利1號”“平利2號”“福音”“秦瓏”等新品種,為平利縣建設中國絞股藍第一縣發揮了帶頭作用,其中“秦瓏”的皂苷含量更是達到了15.8%,創造了中國之最。如今,公司先後取得了19項外觀設計專利,3項發明專利,2項科技成果,“無公害絞股藍系列標準研究”獲得安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和陝西師範大學“產、學、研”的深度合作中,開發出的絞股藍三元肽降壓保健茶、γ亞麻酸絞股藍種子油、絞股藍超微粉等系列深加工產品,對促進絞股藍產品化、商品化、產業化、市場化,提升平利絞股藍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致勝高質量發展,安康有好戲

申草園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並不是個例,僅去年一年,市科技局組織對第一批主導產業創新工程項目課題進行了結題驗收。通過第一批產業創新工程項目課題實施,在富硒食品、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領域共獲得專利授權37項、發表研究論文22篇、發佈地方標準10部、制訂技術規程7部、選育新品種3個、研發新技術16項、開發新產品9個,新建研發平臺5個,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4項,轉化新成果9項。圍繞富硒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共徵集第二批主導產業重大科研攻關項目41項,通過專家技術評審,對10項急需研發攻關的產業共性關鍵技術課題予以立項支持,並下達項目啟動經費50萬元。為推動我市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同時,通過市縣科技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縣區建立縣域科技工作亮點12個、科技示範基地(點)11個、科技扶貧示範點11個,組織開展重點產業科研攻關20項,逐步打造了一批縣域科技創新示範點,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企業創新,連續4年實施企業創新工程。在全省率行實施對重點培育的10戶科技創新示範企業和40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落實市級部門一對一幫扶,並納入市對部門負面清單考核。安康高新區北醫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智宸醫療)在最短時間內拿到了《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和《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我市首家取得許可證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廠家。4月1日該企業口罩生產項目正式投產運營,日產口罩20萬隻。旬陽領盛新材料科技公司為高校博士創業企業,2019年市科技局幫助企業爭取各項扶持資金568萬元,近期又協調省科技廳完成老龍溝新材料產業園的規劃調整,企業新規劃建設廠區將重點先進高分子材料、納米粉體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產業。全年組織評定市級科技型企業61家,入庫國家級科技型企業139家,培育科創板入庫企業13家,培育瞪羚企業2家,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家,形成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創新示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梯隊式創新型中小企業集群,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創新平臺厚植循環發展

在陝西華銀科技公司的門口,“國字號”招牌赫然成為企業對外宣傳的一張閃亮名片,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一項強有力支撐。

記者瞭解到,釩氮合金是一種優良的新型合金材料,廣泛應用於國防、航空、航天、核工業等戰略性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它可以顯著提高基體材料的強度、韌性、延展性及抗熱疲勞性等綜合機械性能。

市科技局不斷優化科技服務,支持企業創新,從爭取項目資金、協調基金支持等方面給予企業大力幫助。華銀公司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為技術依託,針對我國釩產業,特別是陝西省石煤提釩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釩氮合金及釩的深加工產品、釩新材料、釩電池及儲能材料進行科學研究以及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推廣成熟工藝技術和產品。2017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認定為安康市科技性“小巨人”企業,2019年納入科創板培育企業。

旬陽領盛新材料科技公司組建安康市功能分離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走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發展壯大的路子,推動科技項目、科技人才、科技平臺、資金等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2019年度申報市級主導產業重大科研攻關項目1個,登記省級科技成果1項,申報發明專利2項,累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項。

安康聖泰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集有機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科研及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生物高科技公司,通過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生產的富硒茶微細粉遠銷“一帶一路”國家,將每畝富硒茶的利用率由20%提升到80%以上。

華銀科技、旬陽領盛公司、安康聖泰生物科技公司僅僅是企業創新平臺的縮影。記者從市科技局瞭解到,目前安康高新區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21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總量達到22家,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近一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7743萬元,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202萬元,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年均增速超過40%。旬陽省級高新區創建全省一流高新區推進有力。漢陰縣申報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已經省政府審定上報科技部待批。全市新建省級星創天地、眾創空間4個、新認定省級科技示範鎮1個、鄉村振興示範村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依託各類創新平臺,開發新技術30餘項,研製新產品20個,轉化科技成果12項,引進科技創新人才100餘名。

科技金融服務賦能企業創新

“這是我們公司釩氮合金二期工程,馬上就要投產了。”在陝西華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號生產車間裡,公司負責人傅洪濤指著一條藍色的生產線說,“這期項目能夠順利投產,還要多虧科技局協調的資金支持。”

“2018年,我們1、2號車間的‘新興釩氮合金推板窯工藝與裝備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現在的這條生產線,比之前的更加先進。”傅洪濤說,2019年底,市科技局協調安康市循環產業發展基金投資2000萬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企業將資金用於購買生產設備,即將投產的這兩條生產線,長48米,產能達到日產6噸,是國際領先水平的釩氮合金生產線。

“一直以來,市科技局對我們企業的創新和發展都給予了非常大的關注和支持。這次科技局幫公司協調到的2000萬元基金,有力地推動了公司的項目研發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也為公司壯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傅洪濤介紹。

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科技與金融融合扶持科技企業發展,破解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出資5000萬元分別與陝西科技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建立了1億元的安康市循環產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與國投創益基金公司、科控集團聯合組建2億元的安康貧困地區(科技)產業發展基金,支持我市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裝備製造等產業的優勢科技企業及眾創空間轉化項目。兩隻基金的建立,為全市打造“創新+創業+創投”新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推動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具有積極作用。

安康市循環產業科技創新基金運營以來,完成了63家企業盡職調查,立項支持項目5個,投放資金3000萬元。基金對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和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顯現,此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共同下達《安康市2019年科學技術研究發展項目計劃》,共安排重點科技項目63項,有力推動了我市產業科研創新工作。

科技人才助推脫貧攻堅

2019年,全市選派科技特派員808名,實現了貧困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市科技局積極探索創新科技特派員選派、管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產業脫貧中的作用。漢水韻公司王衍成同志被科技部評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

“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是科技部為了加快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本土科技人才和農村科技創業人才隊伍建設而實施的專項人才支持計劃。

2015年,張百忍被市科技局確定為“三區”人才,選派到嵐皋縣孟石嶺仁豐魔芋合作社開展技術服務。

作為省魔芋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百忍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多年來,他紮根基層,積極幫扶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技術帶動更多人脫貧。

每個月,張百忍都要去仁豐合作社一兩趟。在合作社幫扶初期,他就帶領有關專家深入合作社,調研瞭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為企業量身打造了發展規劃,提出了魔芋種植、種芋銷售、乾片加工、魔芋豆腐生產的發展思路。

為了幫助企業種好魔芋,他堅持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種植,還為合作社購買有機肥15噸,解了企業燃眉之急。為了提高合作社的技術水平,他又將部分試驗、新品種安排到合作社來實施。為了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他組織專家為企業制定了種芋生產和分級標準,幫助企業建立魔芋種子分級系統,以確保種子的質量,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種子銷售受阻時,他積極聯繫用戶,幫助企業解決銷售困難。

在張百忍的積極幫扶下,仁豐合作社魔芋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也在逐漸提升,許多貧困人口通過在園區務工,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同時,他還帶領班子與嵐皋縣科技部門達成全面科技合租協議,構建了“市縣專家結合,龍頭企業配合,一二三產融合”的科技合作框架,以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服務上臺階、出效益。

近年來,市科技局不斷髮揮職能優勢,讓更多科技人才助力安康發展。“三區”科技人才支持計劃專項行動是一項系統工作,前期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需要多部門共同協作。市科技局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制定出臺《安康市“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選派對象管理辦法》,落實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並與有關市級部門積極溝通,對縣區科技部門提出具體要求,明確任務分工,為“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保障。

市農技中心研究員王顯安被選派到鎮坪縣,為振興實業集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現代中藥產業園區技術指導及技術宣傳和培訓工作;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蠶種質量檢驗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黎文平被選派到旬陽縣,開展蠶桑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推廣蠶桑新技術和新品種,帶動實施蠶桑強村大戶建設;市畜牧獸醫中心主任、農業推廣研究員陳少謀被選派到鎮坪縣,開展畜牧產業技術研究、示範推廣服務……多名科技人才被選派到需要他們的地方,發揮自身優勢,助推當地農業產業不斷壯大、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據統計,2019年,市科技局共選派“三區人才”170人,定向深入到園區、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爭取中省支持經費340萬元,召開了全市“三區人才”工作培訓會;組織24人參加了全省“三區人才”科技培訓,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

來源:安康日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