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羅:“吊嗓子”三要點

宋保羅:“吊嗓子”三要點

對於演員來說,氣力都是幫助唱唸的,不會駕馭氣力是唱不好戲的,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對演員很重要。同時“呼吸”對演唱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常聽人說:某某演員嗓子並不好,但是“會用”,所謂“會用”主要是指“氣、力”運用得當,“呼吸”控制得當,這些都需要靠多年的舞臺實踐磨鍊得來。

  聲音吐字的訓練很重要。如果不會“呼吸”憑你再好的嗓子也是缺欠的,或是不經久耐唱的。過去的汪桂芬、劉鴻升、高慶奎、時慧寶諸位老師都是嗓子好,氣“長”,會“呼吸”。

  裘盛戎的晚年嗓子不是很好,氣力也不充沛但是他憑經驗“會用”,所以依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也不是說你的身體好就氣“長”,也不是說氣“短”就唱不好戲,關鍵還是一個“用”字。


  有琴師陪著“吊嗓子”是最好的,但是“吊什麼(唱什麼)”事先須有思想準備,不要信口開河,隨便唱,這樣會養成不嚴肅的壞習慣。先唱幾句【搖板】或【原板】,俗稱“溜溜嗓子”,不要一開口就是高音的【倒板】,這樣容易唱“劈掉”,聲音會嘶啞,“溜一溜”之後休息二、三分鐘,再挑大段的唱腔,吊完後與琴師研究優缺點,不能光吊不說,自以為是。  

吊嗓的時候應注意:

  1、吊嗓子身體要站直,別駝背(又叫“水蛇腰”)。手腳不要“拍板”,拍慣了在臺上也要拍板(不拍反而唱不順),往往自己拍板跟鼓師不是一會事,所以一定要學會“心板”,就是心裡在拍板。  2、吊嗓子時最好看著鏡子。注意自己的五官和口型是不是端正。有的演員吊嗓子有時感覺嗓子不太痛快,拼命吊往往弄出很多毛病。例如:斜頭歪嘴,粗脖子紅筋、瞪眼睛、閉眼睛、搖頭晃腦、端肩膀、精神緊張、肌肉僵硬、荒腔走板、不答調,這都不行,隨時要注意一個“美”字,注意旋律、音色、曲調。  3、唱的段子要分清,剛健、豪放、抒情、悲壯、輕快、話潑、優美、動聽、聲情並茂、動轉自如。最最要緊的是“字正腔園”。不能僅僅從“口腔“發音,要練好“丹田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