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贺子珍舍命保护的红军战士后来怎么样了?

1935年,在北盘江边,红一方面军休养连遭遇敌机袭击,飞机盘旋一圈看准了一位红军战士再次俯冲下来。危急关头,已经隐蔽好的贺子珍不顾一切地冲出来扑到这位战士身上,为他承受了严重的一击,身负十多处重伤。贺子珍以命换命的牺牲精神挽救的这位红军战士是谁呢?要知道,当时毛主席他老人家都为贺子珍的身负重伤流下了热泪。这位战士原来竟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战斗英雄。他就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开国中将钟赤兵。

钟赤兵,原名钟志禄,1914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下西街一个贫民家庭。一家八口人,生活极度艰难。5岁时,他父亲积劳成疾过世,9岁时,母亲省吃俭用,把小志禄送到平江秀野学校读书,希望他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全家的命运。没想到,这一步开启了他参与改变全中国人民命运的征程。秀野学校由革命人士创建,不少秘密共产党员以教职员工身份传播新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钟志禄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更朦胧认识到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的原因,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因家庭贫困辍学后,钟志禄先后到毛笔店、织布店当学徒,亲身感受了旧制度下底层社会的残酷压榨,心里埋下了愤恨的种子。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把红色的革命之火引向了平江大地。小小的钟志禄积极投身工农革命运动,并加入了共青团,开始期望着使广大工农都获得解放。因为这个愿望,1930年7月,钟志禄怀揣着使中国到处飘红的信念,毅然改名钟赤兵,参加了红军。

在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钟赤兵的勇敢引人瞩目,也给他带来了幸运。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党中央、中央红军,毛主席、彭德怀、贺子珍,多次把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的娄山关一战,钟赤兵奋勇作战不幸中弹,右腿负重伤需要截肢。当时,在医疗设备、药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病情如此严重的伤员,放任不管或动手术都会有生命危险。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得知情况后,极力要保住自己的爱将,坚定地命令医生:“一定要想尽办法救活钟赤兵。”虽然钟赤兵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半个月内接受了三次截肢手术,但生命已非常脆弱。贵州地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环境恶劣、人民穷苦,地方军阀凶顽成性。许多人对钟赤兵的走留踌躇不已,带着走要经历作战、颠簸、恶劣环境侵袭,留在百姓家中养伤同样生死难卜。毛主席了解情况后,大手一挥说道:就是抬也要把他抬着走!钟赤兵的勇敢感动了毛主席。钟赤兵随后被安排到中央卫生部休养连,随中央直属部队行动。休养连被称作“特殊的连队”,由老人、妇女、伤员组成,但这不是“特殊”的原因。这里充满智慧、坚毅、乐观,人人富有激情。感染力、感召力是这个连队“特殊”性质的源泉。连队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名望极高的革命老人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为共同理想陪伴高级将领拼杀的红色夫人们,有邓颖超、贺子珍等人;还有一个伤员班,都是勇士。他们互相感染、互相支持,即使是担架员、警卫员都有机会听到政治形势分析、受到革命精神激励。钟赤兵等伤员对这个连队有着难忘的回忆,他们往往害怕出现新的担架员,因为那意味着前一任担架员的牺牲。整个连队都在用生命保卫着他们。


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时,钟赤兵作为中央珍视的革命骨干,开始逐步转换到另外的战线。只要有机会,中央决不会忘记这条血性汉子,戴着眼镜的独腿将军,一个有知识、有潜力的人。1937年11月,中央派一批长征期间负伤的将领到苏联治病、学习,钟赤兵也在其列。这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向往的红色基地,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先进的军事理念。本已战功赫赫的钟赤兵勇于闯荡新领域,不断迎接新挑战,踏上了宝贵的求知之路。1945年9月,钟赤兵结束了近8年的国外学习和艰苦漂泊,回到了祖国。这期间,他在苏联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了先进的政治、军事理论,不仅如此,这个苏联将军的摇篮还对钟赤兵思维方式的锻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苏联的战争理念、军事理论、经典战例带有二战时期明显的大规模工业化战争特征,讲求系统、高效,有浓郁的大兵团作战色彩。钟赤兵从这里辗转蒙古,回到中国时,恰好赶上了国内爆发的大规模全国解放战争,如鱼得水。钟赤兵回国后,被派往东北参与军队工作,大部分时间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部长兼东北银行行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同后勤战线的战友们一道从零开始,作了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使后勤工作达到了能够保障辽沈战役、解放天津这种大规模正规作战的程度,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蒋介石就倚靠铁路、轮船以及美国空海军力量,将国民党军由南向北推进,企图独吞胜利果实,抢占从他们手里丢失的战略要点。尤其是东北,北靠苏联,西接蒙古,东临朝鲜,南连华北,并与山东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占领东北,蒋介石不惜派出了拥有美式装备、接受过美式训练、参加过缅甸作战的“五大主力”之中的两支——新1军、新6军等大批精锐部队。而1945年人民军队出关之时,只有少数干部和10万不成建制的部队,携带少量的轻重机枪、步枪、刺刀、手榴弹等低劣的步兵装备,很多人甚至空手徒步前往。

然而,到了1948年冬,已经是另外一种情形。东北野战军为解放北平、天津大举入关。此时的东北野战军已经拥有雄师近百万,战马十万匹,数不清的山炮、野炮、榴弹炮和炮车、汽车、牵引车、骡马队、大车队、辎重队等,人马浩荡、前拥后挤,塞满了开往关内的道路。铁路线上,一列列火车载满了整齐的大炮、坦克等特种兵装备,飞速疾驰、直插前线。这支雄壮的队伍刚刚胜利结束辽沈战役,在短短的52天中,歼灭了包含众多精锐力量的国民党军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东北野战军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后来如一股强劲的旋风横扫中华大地,一直解放了远在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东北解放区也承担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角色,将炮弹、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这种巨大的转变,与东北人民军队后勤系统的卓越工作密不可分,一方面大规模部队粮草、被装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不断丰富的兵种需要军械、弹药、车辆、油料、维修等复杂多样的后勤保障内容。大兵团后勤保障是极为艰巨、精细的工作,钟赤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钟赤兵始终心系“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作战方式,为摆脱人民军队游击队式的分散后勤保障模式,力求后勤工作统一、正规,紧抓集中性、计划性与组织性。其次,创造性实行分区保障。东北民主联军经常转战于中长路东西广大地区,在钟赤兵的建议下,组成东线和西线两个后勤司令部,并分别成立一套组织机构,专责各自地域的保障工作,使保障更加及时、稳定。这种区域性后勤所具有的稳定性,正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从摆脱游击性向保障大兵团作战的关键。再次,钟赤兵与后勤部领导人采用后方补给、就地筹划补给和战场缴获补给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符合大兵团作战的巨大后勤需求。钟赤兵还出色领导了东北野战军后勤保障的战略性转变。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为保障辽沈战役,撤销原后勤司令部,调整分编东北军区后勤部和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钟赤兵领导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及新编成的5个后勤分部,高标准完成了兵站线、接收和保管后方送来的物资、作战物资直接供应、伤病员治疗等工作,使后勤工作完成了由线到点线结合的重大转变,把区域性后勤的稳定性和野战后勤的机动性结合起来,使野战军既具有稳固的后方依托,又可及时得到作战物资的及时补充和钟赤兵及其他领导建立起来的东北后勤战线,初步建立起统一的正规化的后勤工作系统,出色完成大兵团、大规模作战的重大任务。


平津战役中总攻天津前夕,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萧华信心满满,他对钟赤兵手下的后勤战将李聚奎说,我们要什么炮弹就有什么炮弹,要多少有多少,敌人的工事再坚固,也经不起我们几百门大炮齐轰啊!


钟赤兵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出色表现,再次得到毛泽东的认可。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立即将一项崭新的特殊任务交给了钟赤兵——创建新中国民航事业。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简称“两航”)在香港毅然起义,摆脱国民党当局控制,回到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当月,中央军委任命钟赤兵为军委民航局局长。毛泽东主席亲自要求钟赤兵:只许干好,不许干坏。钟赤兵此时执行新任务已然得心应手。他白手起家,筹建民航机构和办公设施、选调干部、征求发展意见,很快就建立起了军委民航局,投入紧张的工作。钟赤兵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分析筹划出民航建设的方针、政策,并于1950年3月31日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提交了《民航状况报告》,提出民航经营“小飞的原则”和“采取企业制”等事项。三天后,毛主席批示:所拟方针可用。“两航”起义后,港英当局不准“两航”飞机在香港起飞,冻结了“两航”在机场的各种器材。钟赤兵一面派任伯生去香港与港英当局交涉,一面发表声明抗议港英当局的不法行为。同时,组织员工秘密拆卸在香港的飞机,以整化零、装箱分批将大批飞机部件及电讯器材运回国内,为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1952年11月,钟赤兵调离民航局,任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在军委民航局工作的3年间,新中国民航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重要奠基,民航组织不断发展、系统逐步完善,相关规定、条例配套成型,多种业务逐步展开。钟赤兵用行动和成绩实现了毛主席“只许干好”的嘱托。

1955年9月27日,钟赤兵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深知自己的生命是党挽救的,早已坚定了一心为党奉献的决心。当彭老总找钟赤兵谈话,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说:“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什么官。多少比我优秀的干部死在战场上,连名字都不知道,我怎么能计较评什么衔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