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两任妻子,后来怎么样了

如今提起长征,它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吃苦耐劳,激励中华民族奋勇直前,再创新高的精神,而在战争年代,它却是红军一段充满艰辛,历经艰难的历程,为何红军要开始长征?那是因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失利,形势危急所迫,归根到底是因为两个人的错误指挥,一个是博古,一个是李德。

1939年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两任妻子,后来怎么样了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原是德国人,后逃亡到苏联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时,有幸与博古成为挚友,1932年他受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执行护送营救牛兰夫妇经费的任务,万里迢迢从莫斯科来到上海,将经费安全送到特工人员佐尔格手中,他的任务算圆满完成,而在这里他又与挚友博古重逢,已是临时总负责人的博古,邀请李德留下来协助他的工作,几个月后,李德来到中央苏区,他的身份也由苏联特工人员变为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

拥有军事指挥权的李德,却对中国情况不了解,他依照军事教材的条条框框,放弃红军擅长的运动战和游击战,而是实行堡垒战和攻坚战,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造成红军巨大伤亡,被迫长征。长征初期,李德、博古仍没放弃军事指挥权,在突破四次封锁线后,红军主力已伤亡过半,仅存3万人左右,巨大的伤亡让红军总部开始反思,最终在遵义会议中,撤销了两人的军事指挥权,指挥权重新回到主席手中。

1939年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两任妻子,后来怎么样了

到达陕北后,李德曾在延安红军大学执教,1939年8月他结束在中国7年的工作历程,从兰州坐飞机返回莫斯科,因各种原因,他的两任妻子都留在中国,她们后来怎么样了?

李德第一任妻子叫做萧月华,1910年生于广东大埔,童年时期因为家庭贫困,被送到别人家当了童养媳,其实这家人家庭情况也不太好,萧月华13岁的时候,来到海丰县一个袜厂当童工,当时澎湃夫人蔡素萍也在袜厂当工人,实则发展党组织,宣传进步思想,受其影响,萧月华加入了工会,后来还入了党,1932年萧月华来到瑞金,几个月后,李德也来到中央苏区。

1939年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两任妻子,后来怎么样了

李德与我们信仰一样,但毕竟是外国人,对于男女关系处理上过分自由,后来由组织出面,让萧月华嫁给李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两人的结合没有感情基础,虽然萧月华对丈夫照顾体贴入微,但李德却对妻子又打又骂,长征结束后,两人在延安结束了这段婚姻,建国后,萧月华随南下工作团来到湖南,进入公路局工作,后调入交通厅担任办公室主任,1982年以副军级待遇退休,1983年病逝于广州。享年73岁。

李德与萧月华离婚后,后偶然与李丽莲相识,1937年两人结婚,1939年李德接到回国通知后,本打算带着李丽莲一起走,可是没有得到苏联的允许,就一个人回到苏联,留在中国的李丽莲在延安鲁艺音乐系担任助教,建国后从事统一战线和妇幼工作,1965年4月病逝,终年5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