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与蔡徐坤(流量为王的年代)

首先声明:不是娱乐新闻,不是花边资讯!



四大天王与蔡徐坤(流量为王的年代)



喜欢(可以说讨厌)看娱乐新闻只是我个人好恶所向,其他人对娱乐新闻趋之若鹜欣喜若狂也是别人的事,别人的生活我无权干涉,我只需要管好自己(这样是没错的,作为普通人低头做事挺好,但偏偏我又满怀戾气,笔下重墨无处泼洒,作为一个不想沉默的写字人,没事就想写点东西“指桑骂槐”,这既是爱好也是“情怀”)。


面对微博娱乐新闻占领头条的平常现状已然习惯,曾经一度愤慨想写一篇题为“中国人 娱乐至死”的文章抨击当下的娱乐圈,敲打、提醒深陷“娱乐至死”重围的很多中国人。


但是娱乐圈乱象,娱乐至死的阴霾岂能一腔痛诉能道明说清的?


这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阅读大量有关娱乐圈评论文章,并且得有自己很深刻的思考认识,且自己的思考认识还需三观很正,符合大众视听。最后文章肯定要有结构鲜明,条理清晰,文采飞扬,这也许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才有一定说服力。


否则,要么是被一片骂声掩盖,或者以无人问津的结局冷淡收场。


今天看到一篇娱乐评论文章,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四大天王当年也是流量明星,现在蔡徐坤也是流量明星。为什么蔡徐坤遭很多人诟病和厌弃,而四大天王却成为经典,传为佳话。


如果仔细去看那个文章很容易被带到坑里。

因为文章是循着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将读者引向自己的论点和价值观。


但是我从一开始就没有苟同那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流量明星自身普遍存在缺陷,存在不足,热衷炒作,刷热度,博眼球,数据造假,搞粉丝经济,业务能力还差。


这是事实,没什么可洗的,蔡徐坤被贴上“流量明星”的标签也是有因可循的。(现阶段“流量明星”就暗指自身实力被炒作能力,运营流量能力碾压的娱乐人物)


蔡徐坤几个月前一纸律师函控告B站UP主恶搞自己,损害自身形象,可是想问一句,恶搞你的人多了去了?你律师函是否发的过来?为什么会恶搞你?为什么恶搞你就能引起轩然大波,其他人却没有?(诸如张艺兴,TF等)


蔡徐坤自己身为公众人物,虽然是娱乐明星,享受流量优势,引人注目,但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社会良好氛围的部分责任与义务。(享受万人瞩目的权利,却不承担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义务,说不过去吧)


流量明星本就应该加强自身整体素质,起到正能量的标杆作用。


互联网虽然存在不友好的声音,也存在恶意诽谤及恶搞的行为,但流量明星树大招风,摆在那个位置,就要经得起无数双眼睛的考验,是好是歹是非是对都要用公众的标尺去衡量去监督。


否则,摆在那个位置,光有流量,没有真实力,只是消耗公众关注度却毫没有创造任何文化、艺术及娱乐消遣价值,最终只能成为过眼云烟。


发律师函是蔡徐坤目前拥有的一个大梗,甚至曾有人质疑他有利用这个梗为基础再做文章再炒作再刷热度的嫌疑。


如果这个嫌疑贴合事实(虽然这个事实难以确认),那便可证明了蔡徐坤背后团队利用话题热点继续推波助澜,其经营流量与商业化运作的水平可见一斑。(简直能用得心应手)!


我们回到四大天王成名的那个年代。当时,网络不发达,能传播新闻和舆论的媒介基本是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广播,跟现在发达的互联网根本无法比。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蔡徐坤可以利用现在的热度和流量继续制造热度,类似滚雪球效应。


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却没有这个技术优势及资源优势。



四大天王与蔡徐坤(流量为王的年代)




那是个明星灿如烟火的年代,传统影视及音乐产业蓬勃兴起的年代,“造星”的手段已然基本成熟和完善,但无论如何“造星”,才华是首要的,要么有过硬的演技,要么有广泛认可的音乐实力,或者其它硬实力。


四大天王光鲜表面赫然立于公众面前的时候,背后才华、自我修行、拔擢与培养所经历的磨砺是难以想象的。


那个明星成名之路相对狭窄的年代,“网红”这种事物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一夜成名也是难上加难,谁都明白万人瞩目的明星成长之路何其辛酸。


四大天王里刘德华是影帝(唱歌也很棒),郭富城是舞王(电影演技也是有目共睹的不错),歌神张学友更不用说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朗朗上口,扣人心弦,黎明可能沉默些,但才华是无法被掩盖的,演技,歌喉都是有实力的。

蔡徐坤会啥?他自己说的:“我会唱,跳,rap和篮球。”


篮球打的,不多说了,爱好打篮球的人自然都知道他什么水平,花拳绣腿、有多辣眼睛真是直抵人心,唱的什么样,也不作评论,且听一二(没有杠的意思,G你太美?),跳舞我不是专业的,不妄加言论,rap的水平。。。。


四大天王都已至垂暮之年,可是大多数人提起他,仍然会抱以赞叹和肯定的态度。真正的经典,真正的明星,真正的作品,靠的是实力迎来口碑和怀念,不是为了流量至死为了热度而存的,当大多数人看待他的目光呈冷淡和厌弃时,其实就是对你毫无实力毫无有“营养”的作品还这么火大家统统对其嗤之以鼻的结果罢了。


实力赢得细水长流的流量,流量营造浮华的实力表象。


当轻薄的表象外衣被扯开时,拥具的不对成的流量便从澄澈的小溪变为污脏的池沟。


但流量明星有其受人诟病一面,也有其悲哀一面。


当年的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在TVB大红大紫的时候,公司也没有惯着他,他也有过被雪藏的经历。演得不好的时候,只会收获公司的批评。


除了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坚强的忍耐力,没有什么可以借助的力气让自己坚定走下去。


而现在的流量明星则成了资本的宠儿,娱乐公司的摇钱树,没演绎经验就能当男一女一,享受天价片酬和顶级待遇(碾压韩国明星,直逼好莱坞当红影星),可以任性抠图(某BABY)、用替身,基本功底都不达标(可能本身基础差是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被流量惯坏了,于是怀揣流量赤膊上阵),更不用奢求演技过硬,甚至留下经典作品了。


就算演技再烂,作品再烂,依然有背后团队为其刷热搜吹演技抨作品,依然有“粉丝”为其做数据,控评分,代言、影视、综艺活儿仍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资本的逐利本质太过凸显,急功近利的风气泛滥,已全然不顾细水长流的发展,短期内爆炸式流量创造的受益让似乎资本团队沉醉于声色犬马的“乐园”。


都是因为不敬业的刻意炒作行为络绎不绝,才让“流量明星”的标签发展成遭人诟病的贬义词。反观四大天王出道以来,一直很拼很敬业,这才是根本的区别。


经历风雨才知来路不易,经受锤炼才晓实力为王。



怀念那个实力为王,经典为圣的年代,遗憾这个娱乐至死,流量占顶的现世。


蔡徐坤话题热度已过多时,今瞅见“四大天王也曾是流量明星”的鄙见,感触颇多,特作此文。小家之言,多有粗陋,还望批评指正。


后续更新深度长文:


文在寅的挣扎(韩国危机启示录)


中国国运三十年


中国南海往事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放弃抵抗的日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