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日本文字中夾雜的漢字的意義與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相關嗎?我們來看下面這組詞:非常口、激安、老婆、放題、人參、註文。而在日文中,這些詞的含義則如下:

“非常口”是緊急出口的意思;

“激安”是非常便宜的意思;

“老婆”是老年女性的意思;

“放題”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意思;

“人參”是胡蘿蔔的意思;

“註文”是預定、點菜的意思。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日本漢字的源頭雖然在中國,但漢字漂洋過海千年後,從模仿到取捨再到創造,本土與舶來之間互相碰撞,不斷拓展著文字的體系。

在日本,漢字的形態豐富多樣,有廣為流傳的錯字,有無人看懂的“幽靈文字”,有特定階層使用的語相文字,也有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個人造字,還有廣告招牌上的藝術字……日本漢字學家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資料蒐集和田野調查,以具體而微的案例進入,探討日本文字中的“漢字問題”。

從漢字看日本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基督教文化圈用羅馬字、希臘正教用希臘文字、俄羅斯正教地區用西里爾文字、猶太教文化圈用希伯來文字、伊斯蘭教文化圈用阿拉伯文字、儒家文化圈用漢字,可見世俗世界多有套用“聖典”文字的意識。

自戰國時代起,漢字逐漸傳播到境外。有調查顯示直到今天,越南語約90%的詞彙、韓語約70%的詞彙來自漢語。在越南和朝鮮半島,漢字均已經先後被取代,甚至漢字20世紀在中國的遭遇也是一波三折。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

“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不僅是日本漢字,整個傳入日本的中國古代文化都是如此。”劉曉峰說。

經過千百年的吸收、發展,漢字早已在日本生根發芽,並且成為了日文文化的一部分。笹原宏之注意到:漢字在日本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出現了很多俗字。他認為,這些變化顯示了漢字富有演進可能性,展示了漢字內在的多樣化品質。更重要的是,日本的漢字展示了日本人的思維方式。

“日語裡面基本都是漢字,除了漢字以外就是一些像韓語一樣的符號文字”。這句話是許多對日語根本不瞭解的中國人綜合而成的。

而且這些人普遍認為中國人因為是“絕對的漢字能力者”,學習“日語”這種“半吊子漢字語言”,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這次我們不糾結中國人是否具有學習“日語”的天賦,我們要聚焦的是漢語和日語的共同點,就是“漢字”,日本人眼中的“和制漢字”和中國人眼中的“漢字”究竟有什麼不同,或者存在何種的理解偏差和思維上的差異呢?我們得先從“對漢字的認識”入手。

對漢字的認識

你會說,對漢字的認識根本用不上我來說三道四的,這個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漢語”中最基礎的東西。

那麼各位究竟有沒有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日本人和中國人在看同一個漢字的時候,腦海中思維順序和浮現的場景是不是一樣的呢?

我們先用對待漢語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打開”這個詞,這是日本人親自問過我的問題,這個日本人是這麼說的:“打開,這個詞我一直不瞭解,有什麼東西是敲打了以後才能開的呢?問題是罐頭是我撬開的,門是我擰開的,為什麼打開出現的這麼普遍?”。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發現沒,“打開”這個詞在我們使用過程中“打”字被弱化掉了,所以當中國人看到“打開”的時候已經泛指“開”的含義了,而“打開”的發生學本意不會被人重視,只要是將漢語作為母語的使用者,就根本不會考慮“打開”中的“打”字究竟是“敲打”還是“擊打”

所以歸為漢藏語系和孤立語的漢語,和黏著語的日語在面對同樣的漢字時,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日本人的“漢字bug”

其實日本人對於漢字的認知如果以中國人視角去看的話,的確是存在bug(漏洞)的,但是,如果真正學習過日語後,你會發現像中國人那樣深的對漢字的瞭解,可能是無用功甚至是不需要的。

日本小學或學齡前兒童對漢字的理解

在名偵探柯南里,各位應該不止一次的看到成績較差的“小島元太”抱怨漢字太難寫,想全部寫成假名草草了事,但是周圍人都希望元太能夠把漢字記下來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在小學或者學齡前兒童時期,用假名寫自己不認識的漢字很正常,就和中國的小學生寫拼音一樣正常,但是假名不光是隻有拼音的作用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比如日本人如果將全文用假名書寫下來,輔之以空格,這是最容易幫助日本文盲讀清楚大概意思的方式,但是如果將全假名扔給“漢語母語者”的話反倒效果會變差,因為沒有一個漢字。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比如“はかる”這三個假名單獨出現的時候,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難以知道它的確切意思,日本人如果想知道它的意思,會將它放進原文中知曉它的含義,而是中國人的話則會問“はかる”指的是“測る”、“計る”還是“量る”?中國人會依靠漢字判斷詞彙的意思,但是你單獨的將“測”、“計”或者“量”放在日本人的面前,他雖然能寫出來,但是

他不能單獨由這個字聯想到什麼意思。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所以,元太的思維大家應該可以明瞭了,就是“假名的組合我能夠知道單詞的含義,但是寫了漢字,我反而不知道漢字是什麼含義,花我時間記憶不說,還影響我閱讀”。

日本大部分人對漢字的理解

然而現狀是大部分日本人對於漢字是能讀,會寫,但是對於漢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高級符號”上,這又是怎麼解釋呢?

大家應該玩過一款“消除合併類”的遊戲“三重鎮tripple town”吧,“求合體”是遊戲的精髓,所謂消除合併,就是三個或者三個以上一樣的物品可以消除,生成一個更高級的物品,和只有消除的“開心消消樂”是不一樣的套路。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比如說日語單詞“顧みる”,中文意思是“回頭看,顧慮,照顧”,它的假名寫作“かえりみる”

日本人看“顧”這個詞其實是在看“かえり”,對於大多數日本人而言,漢字是一個用來“讓文本長度變短”的存在,使自己的文本變得更加簡短易懂,在這個單詞裡,集齊“かえり”,自動變成“顧”,如果“顧”忘了怎麼寫就乖乖寫“かえり”,所以日本人的腦海裡基本上不會浮現出“顧”這個漢字的,也就更不會思考“顧”這個漢字的含義了。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但是中國人就完全不一樣,看到了“顧”這個字,就直接反應是“顧”的繁體字,然後想到了“左顧右盼”、“顧忌”、“照顧”等等各種含義,這也就不難理解“顧みる”的意思是“照顧”了。但是中國人往往看到了“顧”字很難反應出“かえり”,這個就是中日在面對詞彙時出現的不同反應。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還記得文章開始問我“打開”是什麼含義的日本人嗎?其實他是很努力在學習中文,並且開始學會使用

“孤立語”的思維思考單獨的每個漢字,但是,實際上對中文完全不瞭解的日本人是不會這麼思考的。

比如,有一個特別漢語式的日語詞語叫做“要冷蔵”,這個在很多日本產品上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很簡單,意思就是“需要冷藏”,但是許多日本人將這三個字直接理解為一個單詞,根本理解不了“要冷蔵”如果作為孤立語時“要”是“需要”的意思,也就更加難以引申了,如果和日本人說“要計算”這種漢語思維造出來的詞的時候,雖然日語中沒有這種用法,但是日本人多半會理解不了。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中文作為象形文字的引申

這就是日本人在學習中文時的疑問,中國人在學習母語的時候遇到了不會的漢字的確是能標拼音,但是拼音不像日語中的假名可以用於書寫,而且拼音對於漢字的圖形記憶沒有任何幫助啊!

這個其實就是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的優越性體現了,如果遇到不會的字,一般會翻開詞典,查找偏旁部首、筆畫、拼音等條件將文字“鎖定”

但是日語缺乏漢字作為“象形文字”這方面的用處,我來淺顯的舉個例子。

比如說日語中的“輝く”,其中的“輝”就是“輝”的繁體字,其實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光明”、“閃耀”的意思,但是沒有幾個日本人是通過“輝”的“光字旁”來直接瞭解他的含義的。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和制漢字“峠”,這個是一個高級日料的名稱,中國人喜歡把它成為“山上下”,但是它的的確確是個日語單詞,意思是“山頂”,有個“山字旁”,對中國人來說哪怕是不告訴意思,也能知道和山有關。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當年《聲の形》

上映的時候,好多日本人看成《蟹の形》的原因了,中國人壓根就不會出現這回事。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寫漢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昭和時代,互聯網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會有很多人學習寫漢字,並且主動了解漢字的含義,那個時代和中國一樣,奉行

“字如其人”

而這麼多年過去,平成也成了最後一年,日語漢字依舊採用繁體,保留了大量“憂鬱”、“戦闘”這樣的詞彙,再加上日本的西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就連平常使用的漢字也都在逐漸的“假名化”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學校不重視,學生不練習,考試不在意,畢業了這些知識全部還給了老師的情況大有人在。

比如,“消息”用日語有兩種寫法,“情報”和“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information )”,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日本年輕人寫不出“情報”,而“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筆畫少,顯得時尚,還不用記“情報”的寫法,何樂而不為呢?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而我曾經看過日本一橋大學的主業,上面的“金融專業”也寫作了“ファイナンス(Finance)”,這一點也說明日語正在不可避免的“假名化”。和文化層次不再直接掛鉤。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我們能在以往的日本的“雞蛋”廣告中大量看到“玉子”和“卵”的身影,而現如今,也都變成了“たまご”

大行其道了。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一些日本語言學家甚至認為,雖然在書寫漢字時會出現錯別字,會出現少一筆兩筆的情況,但是不影響理解就無所謂,那這樣的話,其實還不如變成“韓語”那樣來的比較乾脆。

日語中的漢字,是日本文化一部分,如今在日本人眼裡是什麼樣的?

不知道各位觀眾是怎麼認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