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川貝母(第124天)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川貝母(第124天)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川貝母(第124天)

植被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川貝母(第124天)

藥用

中藥速記

定位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鱗莖。

別名

虻、黃虻、莔、貝母、勤母、藥實

產地

暗紫貝母:分佈於四川、青海。甘肅貝母: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稜砂貝母:分佈於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粗皮,曬乾,生用。

性狀鑑別

暗紫貝母、卷葉貝母、甘肅貝母的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稜砂貝母習稱“爐貝”。

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杯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厚鬚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

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

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性能特點

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洩肺熱化痰,又味甘質潤能潤肺止咳,尤宜於內傷久咳,燥痰、熱痰之證。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苦、甘。歸肺經、心經。

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病症

虛勞咳嗽,肺熱燥咳,瘰癧,乳癰,肺癰。

藥理作用

貝母總生物鹼及非生物鹼部分,均有鎮咳作用;川貝流浸膏,川貝母鹼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此外,西貝母鹼還有解痙作用;川貝鹼、西貝鹼有降壓作用;貝母鹼能增加子宮張力;貝母總鹼有抗潰瘍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及寒痰、溼痰者慎服。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每日一測

川貝母的藥性是 單選

0

0%

A.性微寒,味苦、甘

0

0%

B.涼,味苦、甘

0

0%

C.辛,味苦、甘

0

0%

D.性微寒,味苦、澀

答完題後,也可以在公眾號中寫下你的解析

答案將在明天的文章中公佈

【昨日每日一測答案】

答案:D

解析: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