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在中國,由地緣和宗族關係聯繫在一起的商幫,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了,併成為影響世界、影響歷史的一支重要力量。

風雲往事,已漸漸淡忘。然後穿越歷史的那縷茶香,歷久彌新,為我們講述著關於商幫崛起的一個個傳奇。

今日起,我們將陸續為大家帶來中國茶葉商幫的故事,看他們如何借“茶道”通天下 。


粵商:敢問天下先的開放與精明

粵商的精明從廣東的經濟水平可以洞察到。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國內生產總值自1989年開始連續居全國第一,地位無法撼動,而且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也全國最多。

而在歷史上,廣東經濟在全國一直佔據重要地位。唐宋年間的市舶貿易,一舉讓廣東成為朝廷的財富重地,至明代,“廣貨”名揚海內外,廣東商幫形成一個龐大的群體,到清代奉行閉關鎖國後走上歷史的高峰。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 公元1757與十三行

公元1757年,大清帝國正處在鼎盛時期,乾隆卻做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為近代中國落後世界埋下了禍根,他的聖旨提出了廣州“一口通商”,其他港口不再對外貿易,清政府徹底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

對於廣州來說,得到了這個天大的利好。茶葉、瓷器和絲織品是當時廣州輸出的主要商品。根據歷史記載,早在西漢廣州已有少量茶葉外銷,到了唐代,廣州已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出口茶埠,大量的茶葉經由海路運往世界。

道路,茶葉成為就成了廣州十三行與西方貿易的重要商品。由於當時經營出口貿易除領貼的官商外,還有未經批准的散商,遂於1720年成立官商的組織——公行,規定共同遵守的行規十三行,包括壟斷出口價格、獨佔價格、獨佔貿易等。在清代,茶葉是限定由公行(官商組織)壟斷經營的商品。外商要購入茶葉,只能委託公行代購。1720年,廣州十三行成立。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外銷畫中的廣州十三行

外國商館也設在十三行,當時的廣州十三行街是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的中心,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景象,茶葉外銷日漸發達。道光十六年至十八年,廣州出口茶葉約佔中國九成以上。

廣州十三行行商是清政府特許經營外貿的“官商”,由於洋行壟斷了中國對外貿易,其財富不斷膨脹,湧現了一批像潘振承、潘有度,盧文錦、伍秉鑑、葉上林等豪商鉅富。“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這首清代的竹枝詞,生動地描述了當時廣州十三行商人經營對外貿易至其殷實富足的情景。

戰火讓17~18世紀東方的貿易中心“廣州十三行”漸漸衰敗,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 首富的經商哲學

伍秉鑑的傳奇故事,都從他的富有講起。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將他列為一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個人之一,說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清政府下令商行出資三百萬銀元以償還債務,伍秉鑑一個人就出資一百萬銀元。而他的財產據說有2600萬銀元之巨,那時美國最大的富翁也只有“區區”700萬。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伍秉鑑畫像(油畫,攝於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伍秉鑑生於廣州,祖籍福建泉州,祖上在福建種茶。他的父親叫伍國瑩,在十三行的另一個鉅富潘振承家裡當賬房先生。潘振承也是泉州人,被《法國雜誌》評為十八世紀的“世界首富”。

在世界首富家耳濡目染,伍國瑩有點積蓄之後就跳出來自己幹,潘振承非常支持,甚至還把客戶介紹給老鄉。伍國瑩把業務傳給兒子伍秉鈞,也就是伍秉鑑的哥哥。伍秉鈞把父親的商行更名為怡和行,可惜英年早逝,於是在1801年,32歲的伍秉鑑成了怡和行的主人。

接管了家族企業後,伍秉鑑面臨著和現狀企業同樣的問題——如何做強做大?從伍秉鑑身上,我們又看到了怎樣的粵商精神?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十三行某商行場景復原,貨架上可見各地出產的名茶,攝於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首先,商號雖小,但伍秉鑑志存高遠,可以放棄眼前利益,為將來打基礎。1805年一家外國商號進口的棉花受潮發黴,無人問津,洋商急得團團轉。伍秉鑑得到這個消息後,表示自己願意買下這批棉花。在洋人的千恩萬謝中,伍秉鑑就說:“來日方長,希望你們多照應我。”伍秉鑑靠著這種類似“吃小虧”的辦法,慢慢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其次,從生意開始之初,就立下了“有錢大家賺”的信條,讓他獲得了廣闊的合作資源。1811年,伍秉鑑擔任了一家英國棉紗公司在中國銷售的代理人。他把棉紗銷售獲得的絕大部分利潤都給了和他訂貨的中國商人,收取的中介費遠低於市場水平,這麼一來誰都願意跟他做生意。

另外,伍秉鑑特別擅長在洋人和中國商人之間斡旋,為中國同胞討公道,而對於陷入資金苦難的商人,伍秉鑑也會酌情提供週轉資金,為自己立下非常好的口碑。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19世紀初粵海關(油彩布本,攝於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第三,找到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商機。當時中國跟老外做生意,主要是茶葉、絲綢和瓷器,可是幾家大商行分塊壟斷了這些貨物的交易。

伍秉鑑發現,外商在中國做買賣都會出現資金週轉不及的問題,可是中國商號多數都不願意放債給洋人,畢竟風險太大。伍秉鑑卻看到了機會,他願意放債給洋商,但要求付利息。

當時中國貨物的利潤率很高,付點利息不算什麼,於是洋人紛紛向伍秉鑑舉債。伍秉鑑在那時已經在從事小額放貸了,把商號剩餘的資金貸款出去獲取利息,其實是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

第四,分散投資,雞蛋不能擱在一個籃子裡。伍秉鑑開始入股洋人的公司,這在當時也算開了先河,這麼一來,怡和行就成了跨國公司了。

早在1807年,伍秉鑑就開始入股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之後逐年增加投資,成了該公司在中國最大的股東。除此之外,伍秉鑑還在美國投資了鐵路、證券、房地產等多個領域。這在中國商業史上,都是非常超前的。而大膽的金融投資,帶給伍秉鑑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可謂“富可敵國”。


  • 帝國的餘暉

伍秉鑑憑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的精明強幹,很快讓怡和行壯大為十三行的頭把交椅。茶葉是怡和行對外貿易的核心產品,中國獨享茶葉貿易帶來的的豐厚利潤長達百年,怡和行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十三行中主營茶葉出口的牙行有兩家最大,分別是怡和行和廣利行,實力旗鼓相當。為避免競爭、實現強強聯合,伍秉鑑把侄女嫁給了廣利行老闆盧觀恆的兒子盧文錦。通過聯姻,兩家牙行壟斷了茶葉對外貿易,而且操控的茶葉的市場價格,保證了穩定的利潤。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廣州外銷畫中反映茶葉烘焙的場景

在當年,伍秉鑑就有很強的品牌意識。在歐洲和美國市場上,“怡和行”的茶葉評為兩個“最”:最好、最貴。這是現今的茶葉霸主英國立頓所不具有的,後者最多也就是最大的茶企。

怡和行輸出的武夷山茶葉,雖然價格昂貴,但銷售暢通無阻,是西方上層社會的最時髦的商品。在伍秉鑑精明的商業運作下,怡和行成為當時世界貿易的巨無霸。

成為千年來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做了什麼?

廣州外銷畫中反映茶葉裝箱外銷的場面

常言道,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世界首富的榮光並沒持續多久。英國商人為了扭轉貿易逆差,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怡和行卷入其中,開始走下聖壇。終於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與廣州十三行一起,徹底成為了歷史。

現在能記得中國曾經出現這位世界首富的人已經不多。伍秉鑑的商業智慧及他創造的商業奇蹟,在當時是多麼的開放、超前,從茶葉貿易、到金融投資,一部敢為人先、務實創新的創業精神,一直延續到今天廣東的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並創造出更新、更大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