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事到《事實》之一——為什麼喜歡指責他人?

現實總比小說更荒誕離奇。4月9日,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在接受《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的專訪的過程中,提到一個有意思的觀點,說美國現在有謠言,稱目前全球蔓延的新冠病毒,最初洩漏於比爾·蓋茨的疫苗實驗室。還有一些陰謀論的說法,說比爾·蓋茨試圖藉助這次病毒及疫苗達到控制人口的目的,還有的說他要用疫苗來實現“人類清除計劃”等等等等。這些匪夷所思的指責令人啞然失笑之餘,又覺得似曾相識。


從時事到《事實》之一——為什麼喜歡指責他人?

前推100年的1918年,有一場堪比眼下的大流行病——西班牙大流感。當時流感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5000多萬人死亡,死亡人數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起源地不明,流感過後,各國之間都開始互相指責、懷疑對方就是病毒的起源國。順便說一下,這場流感的起源地不是西班牙,爆發地也不是西班牙,流感最初是在美國堪薩斯州爆發的,之所以倒黴地被稱作“西班牙流感”,只是因為西班牙在一戰中是中立國,沒有進行消息管制,因此流感在西班牙爆發的情況被西班牙媒體廣泛報導,以訛傳訛,在各國新聞機構的渲染之下,西班牙被報導成了流感的集散地,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對這口飛來橫鍋,西班牙抗爭了一百年,抗爭的結果是——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以後不準以地名來對新疾病命名。


從時事到《事實》之一——為什麼喜歡指責他人?

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當時也被感染


不管西班牙流感也好,比爾蓋茨陰謀論也好,每當壞事發生的時候,甩鍋成了常規操作。怎麼大家這麼喜歡指責他人呢?

我想起自己在前段時間看過一本書,名叫《事實》,這本書作者是瑞典統計學家漢斯·羅斯林,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一位公共衛生專家。他在書中提到的一件事與當下頗為類似,這位作者在書中提到

>“人體最大的器官就是皮膚。在現代的特效藥被髮明出來之前,最恐怖的一種皮膚病就是梅毒……這種可怕的疾病在不同的國家被稱作不同的名字。在俄羅斯,它被稱作波蘭病;在波蘭,它被稱作德國病;在德國,它被稱作法國病;在法國,它被稱作意大利病;在意大利,他們稱之為法國病。”

這和前面提到的一幕幕是不是很像?作者總結到:

>“歸咎他人是一種本能,實際上,當壞事情發生的時候,人們總是試圖找到一個簡單而清晰的理由去責怪他人。”


從時事到《事實》之一——為什麼喜歡指責他人?

《事實》[瑞典] 漢斯·羅斯林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產生新的疑問:什麼動機讓這相似的一幕一再重演?我們又該怎樣避免陷入這種循環的怪圈呢?

接觸過心理學的讀者知道,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兩個基本的需求,一個是對安全的需求,另一個是對控制的需求。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影響和控制周圍事情的發生,因為控制感能使我們感到更安全,比如常說的非理性消費,就是希望通過購物這種行為,獲得對物品的控制感,打消內心的焦慮。其他時候也是這樣。如果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們就會傾向於相信背後有人搞鬼,有人用權力或手段使得壞事發生。為什麼會這樣想呢?因為這樣想能滿足我們對控制的想象,也能讓我們感到更安全。如果一件事,尤其是壞事發生的時候背後沒有人控制的話,那麼世界就會顯得不可預測、不可捉摸、令人困惑、令人害怕。所以,壞事發生時,我們本能地按這種思維模式去尋找替罪羊,就會開始指責他人,就會出現文章開始的那一幕,把疫情的發生歸咎某個人。

神奇的是,這種思維模式不但讓我們在遇到壞事時尋找替罪羊,遇到好事時,也會出於同樣的理由去尋找……額,吉祥物!認為是某個人、某個團體或某個理由,造成了好的結果。比如前段時間的美國股市,特朗普上臺後漲幅喜人,創造了長達10年的連續增長,可到了今年的3月呢?又史無前例的一個月內熔斷四次,創下了美股熔斷的記錄。當股市繁榮的時候,大家很容易把繁榮歸功給特朗普,稱讚他領導有方。可股市開始熔斷呢?又不由分說地把這筆賬也算在特朗普頭上。大家想想看,同樣一個人,美股增長是他,美股熔斷也是他,如此南轅北轍的結果都是因為他一個人,這可能嗎?


從時事到《事實》之一——為什麼喜歡指責他人?

替罪羊

所以,當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尋找替罪羊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已經放棄了對問題的思考。歸咎他人與其說是指出了問題所在,不如說是指出了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漢斯·羅斯林在書中指出:

>“如果我們止步於指責(替罪羊),而不是做更進一步的研究的話,我們就不會獲得任何進步。對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問題而言,我們不能停止於找到替罪羊,而應該觀察理解產生問題的整個系統。”

當我們放棄指責後,又該怎麼樣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呢?

我們需要做到兩點:

1.尋找原因,而不是尋找壞人。

2.尋找系統,而不是尋找英雄。

我們必須認識到事實往往是複雜的,一件事情的發生背後存在系統性的原因。解決問題靠的不是歸咎他人。解決問題靠的是兩大關鍵系統:組織機構和科學技術

比如這次的疫情,作為建國以來最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沒有先例可循。疫情爆發時,指責當地居民生活習慣或公共衛生系統的弊端是沒用的。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組織機構的協調運作——從12月30日武漢市疾控中心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到1月23日對武漢實施封城,中間僅經過24天。通過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將疫情災害降到最低。反觀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疫情一路走高,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無一例外都是沒有及早動員組織機構,開展實施應對造成的。

解決問題的另外一條途徑是科學技術。災難發生時,與其寄希望於找到替罪羊,不如認真研究一個現實可行的方案。這次疫情中的新冠肺炎病毒能夠被快速識別,也是靠醫學手段進行的快速檢測。要知道,12月底病毒剛出現的時候人們並不清楚它的特徵,公佈的名稱也是“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但僅僅幾天後的1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成功分離首株新冠病毒毒株。到1月12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在情況通報中首次將“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間時隔僅半個月。並在同一天,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使更多國家能夠快速診斷患者。這種迅速實現病毒檢測和識別的能力,依靠的也是科學技術。

最後總結一下,災難來臨的時候尋找替罪羊的行為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可以歸結為四個字:歸咎他人。這背後的主要動機是心理上找到安全感與控制感的情感訴求。不過歸咎他人的做法無助於解決問題,要實事求是的解決問題,首先必須得承認事實往往是複雜的,然後再嘗試理解它的運行規律,簡單地歸咎他人只會使你把握不住問題的真正要點。當我們開始著手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忘了從兩個關鍵系統:組織機構和科學技術。

不過令人稍感寬慰的是,隨著疫情的發展,一些國家開始用實事求是的態度解決問題,放下情緒化的指責,用務實的態度開展國際合作。另外不知你發現沒有,當疫情在各國剛剛爆發的時候指責往往最為強烈,意大利如此、西班牙如此、美國、加拿大都是如此。也許,轉機恰恰就在大家放下成見,用實事求是的態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畢竟,疫情不是可以各掃門前雪的家事,而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災難。


從時事到《事實》之一——為什麼喜歡指責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