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祕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平民身份開創一個帝國時代。大家一提到劉邦,腦海中跳出來並不是好形象。比如劉邦喜歡喝酒,還好色,還是一個小混混,為了逃命可以把自己的兒子女兒推下走,鴻門宴中逃跑時,他一人騎馬,他的好兄弟全部步行護衛,這樣方便他自己逃跑,防止自己這幫兄弟先棄他而逃,還會罵人,會尿儒冠,不懂禮儀等等惡行舉不勝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自然就沒有劉邦的份。

劉邦真的這麼遜色嗎?或許很多人就是這樣認為,知常容一開始也是這樣看,但是看《史記》越多,越覺得劉邦的厲害,越佩服劉邦。

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秘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劉邦作為一個比秦始皇小三歲,比項羽大24歲的人,當秦始皇開始親政,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威巡天下之時,當項羽看到秦始皇喊出我可以取代他的時候,劉邦正泡在武負和王媼開的小店中,一邊醉眼朦朧,一邊手不太規矩地往王媼的身上碰,被王媼笑罵,然後高喊酒錢下一次給就揚長而去。

這樣的場景成了劉邦生活的主旋律。在普通人眼中看來也覺得這是一個值得鄙視的傢伙。他這輩子想過要幹一件重大的事情嗎?當然沒有了,當一個亭長還能幹什麼重大的事情。如果不是司馬遷對他的吹捧,相信劉邦比《史記》中寫的更加的不堪。

那一年劉邦47歲,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年齡,在古代。這是一個快要知天命的年齡,換成在現代也是一個絕對過了黃金年齡,你去找一份工作試試,除了當保安,還有哪家公司敢要你。因為你沒有一技之長。

要不是劉邦結婚太遲,這個年齡早就當爺爺了。(劉邦在娶呂后之前有一個長子劉肥,這是情婦曹氏所生)或許這輩子就這樣混著吧,美酒喝著,美人看著,日子過的也是很開心的。

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秘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陳道明演的劉邦

但是時運來時,誰來擋不住,陳勝吳廣起事了,天下都起來反對暴秦,劉邦也沒有什麼想法,這個時候蕭何卻讓他回沛縣,因為沛令想起事。但蕭何對沛令說你想起事,你的身份不合適,秦法太苛,你會被滅族,我給你弄個替死鬼,就這樣劉邦來了。

結果沛令反悔了,蕭何等人就把沛令幹掉了,當時《史記》記載劉邦帶著不到一百的人來攻城。

劉季之眾已數十百人矣。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 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

現在想想當然是不可能的,難道大秦士兵是吃素的?為什麼說找劉邦來是當替死鬼呢?因為接下來的情節很有意思。

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史記.高祖本紀》

大家都不願意當這個頭,這是滅族的,為了讓劉邦當這個頭,大家不但是勸,還用了鬼神占卜之類的誘騙劉邦當這個冤大頭。結果架不上他們連蒙帶騙毫無大志的劉邦就當上了這個領頭的。

所以後來分封功臣之時,劉邦對當初之事還是有一點心結,他在定功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

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明著說是蕭何之功,但何嘗又不是對他們的一種埋怨呢,你看看除了蕭何,你們哪個是全心全意呢?但不管怎麼樣不想當頭的劉邦就是當上了頭領 ,那一年47歲。

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秘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3年之後,這個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劉邦站在當時秦帝國的皇宮前,左看右看,怎麼看都喜歡,因為宮女比武負和王媼漂亮多了,而且又不用擔心酒錢,一切可以隨心所欲。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史記·留侯世家》

如果劉邦只是這樣,那麼他最後也不會成為漢高帝,也不會建立大漢帝國,最多就李自成,洪秀全之流。

一個好色,好酒之人靠什麼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可以改掉這個壞習慣,剋制這個慾望,從秦皇宮中從容退出來,而不去享受。靠什麼保持清醒的頭腦,沒有被利慾燻倒,你不覺得這一點很神奇嗎?

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史記.高祖本紀》

難道就僅僅因為別人的勸說?李自成,黃巢,洪秀全等人為什麼失敗,因為一到繁華之地,就賴著不走,被美女和財富迷住了雙眼,難道他們的手下就沒有人勸說?

唯有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能夠保持清醒。這樣一比較高下立判。有時甚至知常容在懷疑,劉邦的好色,好酒是他的本性嗎?不是說移泰山易,改本性難。

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秘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劉邦不喜歡儒生,這是天下人皆知的,所以他還做出讓儒生切齒之事,尿儒冠。冠是一種很重要的身份像徵,子路被砍成肉泥之前還不忘記把冠戴正。因為君子死,冠不免。

當陸賈在他面前談《詩經》之類的東西,他就大罵,這些玩藝有啥用。

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當陸賈反問他馬上得天下,馬上能治天下嗎?已經貴為皇帝的劉邦臉上顯示的不是憤怒,而是慚愧,反而虛心地向陸賈請教,先生你能不能幫幫我,教教我呢?所以陸賈寫了十二篇文章,彙編成《新語》。劉邦每看到一篇,都會興奮的不得了,左右高呼萬歲。這一點二千年多年的帝皇中有幾個能做到?

承認自己的不足,當別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不但不怒,反而虛心向人請教,這種態度,試問有幾人能做到呢?別說是帝王,普通人都很難做到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這樣的事情在劉邦身上出現過太多次了。

當酈食其去見劉邦時,當時的人告誡他說劉邦不喜歡儒生,你要注意點。酈食其去見劉邦時候態度很不好,劉邦正在洗腳,看到酈食其如此無禮,就大罵。

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食其只是淡淡說了一句,你要是真的想攻誅滅暴秦,那就不應該對長者這麼無禮。普通人聽到的是批評的聲音,但劉邦聽到的是前半句。所以劉邦把上不再洗腳,態度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請酈食其上座。

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秘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如果說好學是劉邦成功的秘訣之一的話,那麼信任應該是劉邦成功的秘訣之二

。韓信在劉邦手下一開始混的不如意,差不一點要被砍頭了,結果幸好遇到夏侯嬰。夏侯嬰的舉薦也並沒有使韓信得到真正的重用。雖然劉邦與韓信交流過,並不覺得他如何。當蕭何月夜追韓信,向劉邦舉薦韓信,劉邦馬上升壇拜韓信為大將軍,將自己的軍權交給韓信。

要知道韓信不是剛到劉邦手下,而是混了好長一段時間,僅僅因為蕭何的無比重視就完全信任韓信。相比項羽手下就一個亞父范增,最後還產生了猜忌。

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史記.項羽本紀》

結果項羽還真同意讓范增回家養老,范增最終被活活氣死。

信任是劉邦的一個長處,張良的出身比劉邦不知道高貴了多少,但是張良為什麼對劉邦這麼死心塌地呢?哪怕他在幫他的母國時候,也是身在心卻在劉邦。理由很簡單。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史記.留侯世家》

所以當韓信要當代理齊王的時候,劉邦大怒說我現在被圍困,你不來救我,你還想著要我封你官。這個時候陳平和張良就死命地踩他的腳。

一個人有難,別人不來救你,反來向你要東西,換成任何人都會暴走,如果正在暴走的你,忽然別人踩你腳,你是繼續暴走還是冷靜呢?估計大多數人會繼續暴走,因為憤怒已經衝昏了頭腦。

但劉邦不是,勝利衝不昏他的腦袋,金錢和美女也迷不住他的雙眼,憤怒同樣也無效。

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史記.淮陰侯列傳》

能讓他冷靜下來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他完全信任張良,張良的話對他才是有用的。正因為信任,所以他後來當了皇帝才說,我不如蕭何,韓信,張良,但是他們都聽我的。的確劉邦具備一個優秀的團隊的領導的能力。

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秘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再看看他手下的一幫大將都是什麼出身,樊噲是屠狗的,曹參就一小吏,夏侯嬰就一司機,周勃就是一辦喪事吹鼓手。你說這些人能有領兵作戰的才能嗎?有些人說沒有才能,可以後來實戰鍛鍊。但是你不要忘記了,從劉邦起事到稱帝也就七八年時間,楚漢相爭用了四年,換句話說,劉邦只用三年左右的時候就把自己這幫壓根不知戰爭是何物的新手培養成一流戰將。這個換成現在的軍事院校能做到嗎?而且還是大規模地培養,讓他們成長。三年,連個本科都沒有畢業。他的對手項羽又培養了幾個呢?

劉邦對待百姓與項羽形成明顯的對比,項羽視楚國人為百姓,其他國的人不是百姓,他進入咸陽就屠殺秦人,平定齊人叛變之後就屠齊。劉邦卻不是這樣,劉邦進入秦地之後約法三章,當時的秦人是真心歡迎。

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史記.高祖本紀》

治理天下之後,採用休養生息之策,不再折騰老百姓,這一調定下之後,造就後來文景之治,糧食滿倉,錢財的繩子都爛斷的繁華景象。

這些家當卻被漢武帝一個人拿來窮兵黷武,最後百姓甚至到了殺子的程度,整個漢朝的經濟基本被折騰垮掉了,百姓的苦楚但卻為漢武帝贏得歷史上的美名。或許相對史書記載來說,漢武帝的拓土,秦始皇的長城,隋煬帝的大運河是功在千秋,利在萬代,但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災難。

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秘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史書有時往往會習慣性地忽略掉災難,喜歡記載一些所謂的大事件,相比劉邦就顯得低調多了,做實事,似乎留給歷史的並不多,在歷史上反而會被調侃,或許這本身是文化中的一種缺陷。

為什麼只看到劉邦的不好呢?因為劉邦的行為的確是很無禮,常罵人,坐沒有坐相,而且常盤著腿罵人,但不要忘記7年前他就是一平民,哪學過禮呢?如果站在這個起點去看劉邦,你不覺得他異於常人嗎?你還覺得他是無賴?

讀史目的不是視人之短,而是習人長處為我所用,這是知常容看史書的初衷,所以越看,越覺得劉邦厲害,越看越覺得佩服,他的成功秘訣很值得我們借鑑,對我們的人生很有幫助。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限以篇幅及朋友們的閱讀習慣,更多的內容就不展開了,以後會開新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