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變景區 閒地變寶地——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的脫貧故事

四月春暖,樹綠花開。在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昆來到花果園合作社種植基地,與幾個村民一起,搭起了新的薄膜大棚。花果園合作社和蓮蓬產業園是該村打造的兩大扶貧產業基地。雖然駐村的時間不長,劉昆卻像惦記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都要到基地裡走一走,看一看。在他眼裡,這裡種下的不僅是葡萄、桑葚和蓮蓬,更是貧困戶的“致富夢”。

劉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羅田村蓮蓬產業園產值38萬元,淨利潤20萬餘元;花果園合作社產值60餘萬元,淨利潤20萬元。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獲得“三金”(土地租金、用工薪金、分紅股金)收入。去年一年,僅分紅股金,最多的一戶就拿到1.8萬餘元。

羅田村位於安義縣千年古村群內,是省級“十三五”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32人。村內分佈著許多明清時代的古建築。旅遊開發前,這些建築因年久失修而逐漸破敗,村民們多數在家務農,收入不高;旅遊開發以來,許多民居古建被修葺一新,村裡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方面是旅遊開發對土地需求的迫切,另一方面是許多貧困戶因無法從事勞作而造成大量土地閒置。村幹部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後來,通過駐村第一書記及村幹部的牽線搭橋,貧困戶將閒置土地流轉給旅遊公司,或者以土地入股蓮蓬產業園、花果園合作社獲取收益,還有村民將自家的老宅租給旅遊公司興建民宿,以收取租金……就這樣,羅田村村民的收入有了明顯提升。2018年,該村順利脫貧摘帽;2019年,該村最後2戶4人也脫貧。79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德芳去年剛剛脫貧,是村裡的“五保戶”,年老多病。原先,她主要的收入來源為五保金和養老金。而去年,她在兩大扶貧基地的產業分紅股金,加上土地流轉金、房屋租金就達到8000元左右,佔了去年全年總收入的一半。

劉德芳只是羅田村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劉昆說,脫貧,只是第一步,對於羅田村的未來,他的心中還有新的藍圖——產業致富。劉昆心裡清楚,要增加村民的收入,除了不斷鞏固脫貧成效,還要有可持續的產業支撐,做強集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古村遊客日益增多,來基地摘葡萄、採桑葚、買蓮蓬的人也相應增加。“一到夏天,基地的新鮮蓮蓬供不應求。”劉昆告訴記者,去年,在原有60畝的基礎上,村裡又增加了23畝蓮蓬種植面積。

據介紹,目前,扶貧基地的水果和蓮蓬,90%是通過學校教職工認購的方式進行銷售。作為南昌市教育局派駐羅田村的第一書記,劉昆積極利用教育系統內部的渠道擴寬銷路。但他認為,這並非長久之計。“一旦失去了這些穩定的資源和客戶,基地的水果和蓮蓬未必能暢銷無阻。”帶著這一擔憂,劉昆從今年年初就開始謀劃。他打算藉助古村旅遊開發的契機,大力發展休閒採摘;另一方面,在原有線下銷售的基礎上,開闢電商、微商等線上銷售渠道,並積極對接本地的鄉鎮機關單位,採取大訂單的銷售模式,進一步提高基地的經濟效益,增加村民收入。未來,他還將嘗試在基地種植臍橙等水果品種。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村民們搶抓時間,來到花果園忙碌著,除草、打藥、施肥……望著眼前的情景,劉昆對羅田村走上致富路信心滿滿。(記者 鍾珊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