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恐慌的人 面對疫情切忌反應過度

@所有恐慌的人 面對疫情切忌反應過度

今天上午,到超市去了一趟,發現超市的大米已售罄。回到家後,聽到鄰居說,昨天小鎮上的人就開始搶購大米、糧油,開始“囤起貨”來了。

今天下午,在廣州的親戚打來電話,說早上他的超市剛剛開門,就有大批人湧入超市,直接奔著“大米”去了,並善意提醒在老家的我需不需要囤多些大米!

雖然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表示當地大米、食用油等糧食物資儲備充足,絕對會保證正常供應,並維護價格穩定。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疫情的發佈,確診數據、“死亡”數據一次次刷新,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信息一次次刷屏,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被“疫情”佔據了,在相關信息重複地衝擊下,有些群眾心理恐慌,對疫情反應過度,導致個別地方出現搶購大米、食用油等物資的現象。

其實,人類天生對外在的威脅有戰鬥或逃命的本能,這種本能就是應激反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時,就會心跳加速、下巴打戰、精神高度緊張。這些身體的變化都不是偶然的。它們以某種複雜的方式與人腦和神經系統相互協調,保證我們能迅速反應、全力出擊。

這種本能反應,讓人類的祖先能夠在廣闊的草原上更有效躲避危險生存下來。但放在當下,這種本能的應激反應過度,造成了無厘頭的恐慌,並非好事。

就好比“恐怖主義”,它既是全球性的政治問題,也是一種內部心理機制。恐怖主義要發揮效用,靠的是按下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按鈕,劫持數百萬人的想象力。

恐怖分子可以說是控制人心的大師,他們實際奪走的生命非常少,卻讓幾十億人深感驚恐,也讓歐盟或美國的龐大政體為之震盪。

據統計,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每年喪命於恐怖分子之手的平均人數,歐盟約為50人,美國約為10人,中國約為7人,而全球約為2.5萬人(主要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敘利亞)。

相較之下,每年喪命於車禍的平均人數,歐洲約為8萬人,美國約為4萬人,中國約為27萬人,全球約為125萬人。

糖尿病和高血糖每年奪走約350萬人的生命,空氣汙染則奪走約700萬人的生命。為什麼相較於血糖,我們更怕恐怖主義?但長期的空氣汙染卻沒有這種效應?

原因就在於,恐怖分子雖然幾乎無法破壞對手的任何實質力量,但襲擊造成的恐懼和混亂會讓對手全力出擊,過度反應,當風暴形成之後,許多後果都是始料未及的。

所以,恐怖分子其實就像一隻蒼蠅,它的力氣那麼小,連一隻茶杯都動不了,但當它找頭一頭公牛,飛進公牛的耳朵,開始嗡嗡作響,讓這頭公牛因恐懼和憤怒而發狂,就足以搗亂整個瓷器店。這正是“9·11”事件後的情景,恐怖主義分子刺激了美國這頭公牛在中東這家瓷器店橫衝直撞。

現在,我們來反觀一下當前的疫情,截止1月26日21:35分,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確診2076例,治癒49例,死亡56例。這個數據,相比因車禍、糖尿病、空氣汙染等奪走的生命而言,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即使目前疫情複雜嚴峻,但毒力和致病性還需要驗證。

然而,在這個關鍵的時期,除了個別地方出現搶購大米等糧食物資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別有用心的“謠言”在網絡上蔓延:“XX地方也封城啦”、“XX點飛機撒消毒水啦”、“XX供貨緊張啦”……等等。

我們難以猜測這些謠言背後用心何為?但作為普通的群眾,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更不要被這些負面的信息誤導,不要因為當前疫情數據的增長在“同理心”的作用下產生恐慌,我們不能成為被某隻蒼蠅利用的公牛!

那麼,作為普通群眾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第一,堅定信心。信心是最長效的疫苗。堅信我們最終能夠戰勝病毒,就如2003年我們戰勝SARS一樣。第二,停止恐慌。網絡信息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了解疫情最新發展態勢,一方面也放大了不幸的宣傳曝光,無限拉進了普通群眾與疫情的距離。只有理性對待,才不至於被“死亡數據”和“謠言”擾亂得不知所措。第三,做好該做的事。簡單來說,就是“宅、洗、戴”,宅家,多讀書,多陪陪家人;勤洗手,對手機進行消毒;戴口罩,非出門不可,就請帶上口罩!

疫情還需多久能得到控制,就要看我們怎麼反應。如果我們允許自己落在“恐慌”的掌握之中,並對自己的恐慌反應過度,那由此帶來的問題估計比疫情本身還嚴重!如果我們把自己從“恐慌”中救出來,並以安定冷靜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終會打嬴疫情防控狙擊戰!

@所有恐慌的人 面對疫情切忌反應過度

掃碼關注我們,一起多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