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廢品變禮品“變”出環保新生活

耒陽:廢品變禮品“變”出環保新生活

耒陽市積極探索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的創新做法,讓村民在家門口做好垃圾分類,就能換錢或禮品。

耒陽:廢品變禮品“變”出環保新生活

大義鎮一圖看懂垃圾分類。

紅網時刻衡陽4月20日訊(通訊員 楊明濤 蔣鏡 記者 石珊)“媽媽,這4塊5,我要一瓶改正液,剩下的都給你拿衣架子。”4月20日,在耒陽市大義鎮永紅村的廢品兌換點,八歲小男孩張志帥正在規劃自己賣廢品的所得,這是該市積極探索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的創新做法——村民家在門口做好垃圾分類,就能換錢或禮品。

耒陽:廢品變禮品“變”出環保新生活

小朋友用廢品換禮品。

當天,張志帥聽說媽媽要去拿廢品兌換禮品,趕緊清理好自己的廢舊書本,拉著媽媽一起來到了廢品兌換點。與小張同學一同到達兌換點的還有17組的謝水庭,抱著17寸舊電視的謝水庭氣喘吁吁,他要拿舊電視兌換點洗潔精給老婆用。“拿可回收垃圾過來掙錢換東西,既方便了我們村民,又提升了大家的環保意識,這是雙贏!”接過禮品,謝水庭笑呵呵地說。

不一會,永紅村的廢品兌換點擠滿了賣廢品鄉民,廢品稱重處從屋內搬到屋外。屋內,掛著“垃圾分類禮品兌換”的貨櫃上擺放著雨傘、紙巾、洗衣粉、洗潔精、本子和筆等一些生活常用品,賣好廢品的村民在選購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屋外,村民們拎著分類好的可回收垃圾,井然有序地等著算錢兌換禮品。

在該村的其他地方,廢品回收流動車響著喇叭來回穿梭,上門為鄉民提供廢品換禮品服務。為了讓村民熟練掌握垃圾分類知識,鎮裡製作“一圖看懂垃圾分類”圖,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單,免費向每個農戶發放連體分類桶,逐組召開村民會議宣傳分類方法,組織村民簽字承諾,學校還對學生進行簡單垃圾分類授課等等。通過這些方法措施,村民們有了垃圾分類意識與基本常識。

永紅村黨支部書記謝務根告訴記者,自三月份實施垃圾分類、廢品換禮品後,剛開始村民覺得很新奇,一段時間後自我分類意識就上來了。“以前,生活垃圾都是混在一起,隨便丟棄。現在垃圾可不能‘一丟了之’,因為垃圾變得值錢了。”兌換了幾次之後,16組的謝菊蘭慢慢地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在家中,我會把剩菜剩飯和菜梗菜葉等廚房垃圾去漚制農家灰肥;把金屬和瓶罐集中到一起打包去兌換禮品。現在,我不但不覺得垃圾分類很費事,反而覺得很有意義。”永紅村1組43歲的貧困戶資成身有殘疾,身為村裡保潔員,他利工作之餘,將收集的垃圾進行分類兌禮,保障了日常生活物質開支。

近年來,耒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執行“門前三包”責任制,履行村規民約,實行垃圾戶分類、戶處置,運行廢品換禮品,推行圈養雞鴨鵝,施行改旱廁、拆舊房等一系列有效舉措,山村舊貌換新顏,山清水秀環境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