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银河补习班》的教育观:马皓文PK闫主任,你站谁?

解析《银河补习班》的教育观:马皓文PK闫主任,你站谁?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站队马皓文。

毕竟,拥有主角光环的马皓文,每一句“育儿心经”都直击中国教育痛点,也直抵观众内心。反观教导主任闫主任,则成为中国应试教育符号化的“大反派”。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由邓超自导自演的《银河补习班》在央视六套播放。对于这部口碑爆棚的“良心之作”,我看完后却陷入了沉思。

凭心而论,对于马皓文的超前教育观,我也相当赞成。但在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对他的“育儿心经”,我却不敢苟同。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马皓文和闫主任,正代表着中国当下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两个极端。

解析《银河补习班》的教育观:马皓文PK闫主任,你站谁?

1

“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育?答案是:孩子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教育。”这是马皓文的教育观。

“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对坏孩子的包庇就是对好孩子的不公平。”这是闫主任的教育观。

今年夏天,观众的泪点几乎都被一部名为《银河补习班》的影片承包了。影片中,邓超饰演的马皓文“金句频出”,畅谈中国当代教育的弊端,带着自己排名倒数第一的学渣儿子,成功实现逆袭,在期末考试中进入全年级前10名,更成长为一名功勋航天员。

如此励志的故事,自然是中国家长们都喜闻乐见的。然而,小编在观看了该影片后,却高兴不起来,也感动不起来——

马皓文的教育观看上去很美,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切实际。如果家长们按照他的观念教育孩子,最大的可能是,你教出了一个被社会淘汰的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看如何满足孩子需求。当马飞向爸爸说,想要买一台586电脑时,他还是一名初一的学生。马皓文又是怎么做的呢?秉承“尽自己所能去满足孩子需求”教育理念的他,在家徒四壁,甚至连房子都是“盗用”原单位房子的情况下,他去卖血凑钱给儿子买了电脑。

小高老师来家访,反映儿子不写家庭作业,却看到马飞正在玩电脑。对此,马皓文的解释是:“你觉得一个馒头,翻来覆去被蒸过几回,它还好吃吗?”

如果大家还觉得正常的话,不妨回看一下现实:当你的孩子尚在读初中,说想要一部智能手机,不想做作业,想玩游戏,你会如何想,又会怎么做?

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自然是拒绝孩子不合理的需求。

当一个家庭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还去给孩子买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如果满足之后,孩子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怎么办?

马皓文难道要去卖肾不成?

解析《银河补习班》的教育观:马皓文PK闫主任,你站谁?

2

果然,在买586电脑得到满足后,马飞就提出了另一个不着边际的需求——在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情况下,远途跋涉去看航天展。

这个奇特的需求,不仅遭到应试教育的奉行者闫主任坚决反对,就是原本一直支持马皓文的小高老师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马皓文却以“白天玩乐,晚上学习”为借口,力排众议,带着儿子跋山涉水,前去观看航天展。接着就经历了父子走散、1998年抗洪等桥段。

当马飞父子从航天展回到学校,考试成绩居然从班级倒数第五,直接升上了年级前10名(算上二次修改作文分数)。如果不是演电影,有人会相信这个“奇迹”吗?

现实情况很可能是,如此翘课看航展,考试成绩不下滑就很了不起了,直接坐火箭飞升,请问普天之下,有几个神童能够达到?

退一万步说,即便马飞真的能在现实里达成如此奇迹,那么他就完全可以在家自学准备高考,又何必多此一举去学校上学呢?

因此,我认为,马皓文的““真正的学习要从兴趣开始”、“我的孩子,上的是全世界最好的补习班,银河补习班”等等说法,固然正确,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作为现实世界里的家长,且不可脱离实际,轻信马皓文的教育观,特别是不能把这个“理想”照进现实。

在现实社会里,我更倾向于印度影片《起跑线》中的教育观。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因此竞争从孩子入学就已经开始了。

虽然说,我也很讨厌目前的应试教育,特别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但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如果没有这些制度,那么只会带来教育更大的不公平。在城市里,对教育资源的争抢已成为城市家庭最重要的负担,也因此才出现了彻夜排队报名、 “一校难求”、学区房等现象。

试想,如果你的孩子从小接受马皓文式的教育,你真的有信心,他长大后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解析《银河补习班》的教育观:马皓文PK闫主任,你站谁?

3

最后,再来谈下个性与规矩的问题。

我觉得,《银河补习班》中关于教育观的冲突,最显著的体现在培养孩子个性和维护规矩秩序上的对立。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桥段,相信给不少家长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那就是马飞当众朗诵他的零分作文。

作文题目是《如何珍惜学习时光》,马飞却写了天马行空、风牛马不相及的想象科幻文章,还故意在文章中把妈妈、闫主任这样的应试教育奉行者丑化了一番。

应该说,这篇作文被判零分,没一点儿毛病。

然而,又是马皓文用一段脑洞大开的说辞,打动了评委,竟然有3个人打破了规矩,给了分数,刚好让马飞进入年级前10名。马皓文怎么说的呢?请看——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开出XYZ的脑洞。

很多人观影之后说,这句话让他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也觉得很震撼,这才是孩子教育的真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个性发展,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但仔细一想,不对啊,马皓文拿ABCD选项来比喻,显然是混淆了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在考试中,你做单选客观题的话,就只能在ABCD里选一个,如果选EFG,那肯定是没有分的。但这并不能说明考试就是个机械的选择,它一样有主管题啊。再说了,作文明明就是典型的主观题,你为什么要拿客观题来做类比?

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是,当我们定好了规矩之后,是不是可以因为倡导个性,而无视规矩的存在?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也是目前西方STEAM课程、素质教育中很看重的自律和团队精神。试想,当绝大部分学生根据规矩来答题时,如果有人不按规矩出牌,却得了高分,是不是又造成了不公呢?

这让我想起了闫主任的教育观——“对坏孩子的包庇,就是对好孩子的不公平”。在这个方面,我显然是站在闫主任一边。

解析《银河补习班》的教育观:马皓文PK闫主任,你站谁?

4

“我爸爸总说,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我希望他学的不仅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为什么。”

“爸爸,我像你一样,永远也不会认输!”

“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儿。”……

可以说,在《银河补习班》里充斥着格言式的“金句”,并且句句直击中国教育痛点。从这方面讲,这不啻是一部伟大的影片,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教育理念的冲撞,看到了爱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教科书。

它毕竟只是一个关于教育的童话。

马皓文的教育理念,看上去很美,却不现实。

在倡导并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的家长们在向马皓文学习,培养孩子自信心、个性成长之余,仍要注重校园内的知识学习,让孩子懂得感恩、自律,自觉维护规矩和秩序,这样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正如闫主任所说,在秩序和规矩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没有特权。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