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說明“君子有所不為,小人無所不為”?

sls順其自然


君子有道德準則,而小人沒有

這句話的原句是“ 君子無所不能,有所不為,小人無所不為,有所不能。 ”語出《孟子》

但是孟子也講過“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

所以,君子和小人的差距就在一個義字上。也就是說道德準則。

古代讀書人能是能的四書,五經,六藝。還有道德仁義。到宋明時期就主要講的是道德仁義在心中,為舉止自然會和於道和禮。

道德準則在今天

有很多人說今天社會風氣沒有以前社會風氣好。如果用當時從這些聖賢所留下的文章和語句來解釋,就顯得很勉強了。

因為這些言語主要是在古代的讀書人身上,或者是士大夫階層身上所宣揚和踐行的。雖然他們人數少,但是他們能夠留下這些東西。

現在確實有很多人都吃相很難看,不在乎仁義道德,不管行業規則,能掙錢就好了。但在古代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

所以當今社會風氣沒有比以前差,以前道德準則是一種理想人格,現在也是一種理想人格。

因為想做一個有道德仁義,心中有道義的人,社會壓力是很大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生活卻辛苦得很。

於普通人來說,我們不必時時刻刻以君子的標準要求我們,但要有底線,有原則。

有所不為是不做越出底線的事情

吳佩孚是北洋大軍閥,1931年後蟄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華北自治”上門來拉吳下水,被吳拒絕。1937年10月,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找吳出面組織偽政權,亦被吳拒絕。

吳佩孚還特意買具棺材放在客廳裡,明志。1939年12月,因病去世。

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自己的底線,像當時的劉直一樣,劉直本來是一個村裡欺男霸女的混混,最後買了官,不久便金兵圍城。

當時所有大官小官都跑了,投降了。劉直成了最大的官,先讓百姓撤離,然後組織兵力,誓死反抗。最後彈盡糧絕城,門被攻破,被殺。

對於我這種普通人而言,一身中也許沒有可能經歷那麼多的事情。能做的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絕對堅守自己的底線。同時也不能用道德來綁架其它人。

原則和底線的高低就是人格的高低。


梧桐樹下夜話桑麻


君子有所不為:君子有道德標準,違反底線的事,永遠不做!反之小人的生活標準是利己,只要有利,什麼缺德的事都敢做,都好意思去做。


劉德明天津收藏家


君子有所不為,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任何惡小都不能做,就是正人君子。

要做君子,一言一行都要規範,需要自律丶自約丶自抑。有時面對宵小也只能忍辱負重丶忍痛割愛。

古人韓信尚能忍受胯下之辱,如果拔劍相向,犯殺人罪;大打出手,兩敗俱傷。小不忍者亂大謀。何來日後建功立業丶飛黃騰達,青史留名。

學武之人、食公家祿丶明星丶公眾人物和機密人員等,都有誡條格言:罵不還口丶打不還手,非禮莫視丶非禮莫言丶非禮莫為。

想幹大事丶成大器的人,決不與小人為伍。君子有所不為,仍為了有所作為,舍小利丶為大義。

小人無所不為,大小通吃,貪小便宜失大節。無所約束,胡作非為。

寧和君子做諍友,勿與小人論是非。

天高雲淡志當遠,正氣凜然大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