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 7個鄉鎮負責人出鏡直播

◆ 縣長“直播帶貨”之所以“吸睛”,離不開互聯網時代的新鮮感,其作用在於打開銷路。但打開銷路不僅需要新方式,還需要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 標準化種植、專業化生產、品牌化塑造和一體化經營,在生產、銷售兩端改革發力,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也是“直播帶貨”成為農產品銷售長期動力的基礎

  

  賣菠蘿、賣柑橘、賣聖女果……今年春天,網上直播賣農產品的不僅有“帶貨主播”,還有不少縣鎮幹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多地農產品一度出現滯銷。縣長、鎮長、局長們紛紛“直播帶貨”,引發輿論關注。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效果如何?是“裝腔作秀”還是“助農解困”?基層農戶怎麼評價?“直播帶貨”會成為基層領導幹部需要掌握的新本領嗎?這對提升開拓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鄉村振興有何影響?

記者深入鄉村,對這些問題展開了調研。

  

縣鎮幹部競相直播帶貨

  

  與海南島隔海相望的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是我國最大的菠蘿生產區,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有“菠蘿的海”之稱。

  


  新冠肺炎疫情驟然來襲,不少地區遭遇流通不便、採購商退訂、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徐聞菠蘿也不例外。今年1月底,徐聞一批成熟菠蘿滯銷,收購價從春節前的一斤1.5元跌到0.3元。徐聞菠蘿協會會長吳建連告訴記者:“大概有20天,農民‘哭著賣’都賣不出去,有些菠蘿甚至爛在地裡。”

  

  為解決滯銷問題,徐聞縣縣長吳康秀在菠蘿地裡直播摘菠蘿、切菠蘿、去果眼,向網友介紹菠蘿咕咾肉、菠蘿雞片、菠蘿飯等各種吃法。一位網友在直播間裡留言:“縣長在給我做客服。”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 徐聞縣縣長吳康秀直播畫面


  自此開始,“直播帶貨”之風勁吹廣東。陽江市陽西縣副縣長陳以霜開啟“吃播”模式,一口一顆聖女果;湛江市遂溪縣委書記餘慶創下地揮舞鋤頭挖紅薯、搭土窯、烤地瓜;潮州市饒平縣縣長陳躍慶在直播間介紹潮州柑作為多道菜式烹調配料的用法……

  

  縣長“帶貨直播”成為新聞熱點,也在網上引起了爭議。有人點贊縣長“思百姓之所難、解群眾之所急”,也有人懷疑這只是一個作秀的“噱頭”,甚至有“不務正業”之嫌。

  

  “我們也是咬牙上的。”徐聞縣副縣長李逸坦言,直播之前壓力很大,不知道做不做得好,也不知道有沒有用。

  

  事實上,直播效果超出預期。徐聞5萬斤菠蘿在兩個小時內全部售罄,饒平2萬斤潮州柑半小時內銷售一空,陽西36噸聖女果在直播當天被搶購……拼多多數據顯示,“縣長直播”後,徐聞縣當地農戶的拼多多店鋪一夜積累了3萬粉絲,平臺上的徐聞菠蘿相關商品訂單數同比增長了141%。

  

  “直播帶貨”正成為越來越多基層幹部需要掌握的新技能。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計劃,未來三年內將“月月有市縣長上線直播,每年至少十二位縣市主要負責人進入直播間”。


  

賣得好還得靠貨品好

  

  採購商網絡直抵田頭,讓徐聞菠蘿收購價大幅上漲,3月已回升到成本價以上,農民收入扭虧為盈。吳建連說,最近菠蘿收購價已漲到1.6元一斤,種得好的一畝至少能賺5000元,採購商都“搶著買”。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前提是“酒香”。記者調研發現,幹部“直播帶貨”促銷效果立竿見影,但網上推銷重點解決的是“巷子深”。徐聞菠蘿如今供不應求,不光有幹部賣力直播的原因,關鍵還是產品夠“硬核”。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 在廣東徐聞縣曲界鎮韓宅村,村民收穫的菠蘿(2020年3月27日攝)

  幾年前,徐聞菠蘿主要品種只有巴釐菠蘿,量大、果品參差不齊,又短期集中上市,極易遭遇滯銷。為了解決菠蘿品種單一、加工比例低、種植不科學等短板,徐聞這幾年“下了很大一盤棋”。

  

  一是品種多元化。從3年前開始,徐聞引進推廣9個菠蘿新品種,如今種植面積已達2萬多畝,收穫銷售期從一個半月延長到近半年,避免了扎堆上市、果賤傷農。在率先試種“臺農17號”等新品種成功的紅星農場,每斤菠蘿售價超過2.5元,遠高於周邊,依然供不應求。

  

  二是種植標準化。紅星農場場長周康平介紹,農場推廣標準化種植,什麼時候除草下肥、下什麼肥、怎麼下等都有講究,保證果品質量穩定。

  

  三是產銷智能化。以廣東菠蘿主義集團為例,其菠蘿種植量、農戶實時上市量、採購和銷售需求等大數據已覆蓋全國幾千個水果檔、電商和徐聞三分之二以上的菠蘿地。公司總經理翁智權說,實時更新的大數據,讓生產銷售不再“兩眼一抹黑”。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 中國菠蘿電商產地直供基地內顯示的菠蘿產銷對接大數據(2020年3月26日攝)

  四是產研一體化。“徐聞菠蘿最近幾年投入的研發經費是兩位數增長,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廣東省農科院都有科研合作”。徐聞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何瑞俊介紹,徐聞引進了全國第一臺菠蘿品控分選機,既能檢測菠蘿糖分還能掃描出菠蘿心“黑不黑”,為提升品控能力帶來質變。

  

  通過加強技術力量投入,徐聞菠蘿加工能力已從10萬噸增至22萬噸,並開發出菠蘿酒、菠蘿果脯和鳳梨酥等新產品,“菠蘿的海”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觀光旅遊勝地。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 在廣東農墾徐聞海鷗農場拍攝的以菠蘿為主的多種作物農田(2019年3月28日無人機拍攝)

  “幹部不可能天天呆在直播間幹銷售,農產品銷售的關鍵還是要注重品質和產業基礎。”李逸告訴記者,推廣新品種和標準化種植之後,徐聞菠蘿的產量可能會從去年70萬噸降至今年的60萬噸,產量低了產值卻不減,整個產業鏈開始從低端走向高質量發展。

  

產業升級不能限於“直播間”

  

  縣長“直播帶貨”之所以“吸睛”,離不開互聯網時代的新鮮感,其作用在於打開銷路。但打開銷路不僅需要新方式,還需要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如何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推動生產標準化、產業數字化、產地品牌化轉型升級,成為縣鎮幹部比直播更重要的“功課”。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 徐聞縣第一臺菠蘿分揀機

  “廣東省農產品豐富、特色產品多,但不少農產品還囿於傳統銷售半徑問題,並沒有走向全國。”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說,公司將重點為廣東培養本土農村電商人才,“如果每一個農民都能自己拍攝、修圖、上貨、發貨,中國農產品就有了新上行模式。”

  

  “產業是基礎,品質是保障,品牌才是競爭力”——這是記者在徐聞採訪時聽到的一句話。“徐聞菠蘿”已經成為地理標誌產品,但還沒有真正享譽全國的品牌,高質量種植仍存在不少難題和門檻。當地一位幹部舉例說,推廣新品種面臨成本高、種植管理技術要求高等問題,在加強種植技術培訓、推動產銷對接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 2019年3月28日,廣東農墾徐聞紅星農場職工在示範切菠蘿。

  “農民的種植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的。比如用有機肥種植的菠蘿口感會好很多,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之前的種法,接受新技術需要一個過程。”吳建連說。

  

  產業鏈提升的趨勢已經顯現。在徐聞採購了9年菠蘿的安徽阜陽經銷商姚宗奎說,近幾年菠蘿產業已發生變化。以前農民種菠蘿只考慮高產和種植方便,質量退而次之;採購商只管能否賺到錢,品控基本不在意。如今農民已有科學種植意識,採購商也更在意品質。

  

  受訪幹部普遍認為,標準化種植、專業化生產、品牌化塑造和一體化經營,在生產、銷售兩端改革發力,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也是“直播帶貨”成為農產品銷售長期動力的基礎。

來源 | “瞭望”微信公眾號,刊於《瞭望》2020年第14期

作者 | 詹奕 嘉吳濤 黃垚

新媒體編輯 | 箋遲

仕態|“網上作秀”還是“助農解困” ——縣鎮幹部“直播帶貨”熱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