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業態助農興農培育良好環境-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這一論述極大鼓舞了正致力於電商興農的廣大互聯網企業,也為新業態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指明瞭方向。

我國貧困地區、鄉村大多處於山高路遙的地方,自身發展受客觀地理環境限制而面臨發展窘境。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電商,超越了物理空間障礙,可以讓優質農副產品直接面向全國甚至全球市場,為農業增效、農民致富、農村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總的來看,農村電商早期以工業品下鄉和推動農村網購消費為主,在經濟社會意義更為重大的農產品上行方面進展有限;近年來,一批新電商聚焦農產品,堅持“平臺化+品牌化”方向,取得了顯著效果。僅以拼多多平臺為例,2019年實現農(副)產品成交額1364億元,年活躍買家數達2.4億。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19%,而當季農村網店在拼多多上賣出的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增長達184%;未來5年拼多多還將至少投入500億元支持農業農村“新基建”,助力農村地區打造100萬家年銷售額過百萬元的店鋪。實踐證明,電商平臺為農戶與市場牽線搭橋、打通最後一公里,形成了良性互動,成為“電商助農大有可為”的真實寫照。

電商平臺兼具社會基礎設施和企業雙重特性,以其開放性和便捷性,突破了時空限制,高效地實現了供需對接。目前,我國各類涉農電商平臺已逾30000個,其中,農產品電商平臺就超過3000個。農產品種類豐富,許多極富地方特色,但是,這也造成產業集中度低,市場開拓困難,大部分農產品的知名度限於當地,再加上農產品保質期短、運輸損耗大等原因,許多平臺運營困難,有的虧損嚴重,甚至倒閉。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一批新電商平臺以其獨特的社交模式、平臺賦能服務、低廉的獲客成本,為農產品上行開闢了新路。從目前情況看,“平臺化+品牌化”是最具生命力的運營模式,而且前景廣闊,因為它符合經濟規律,滿足了當下的社會需求,是推動農產品銷售品牌化、標準化的重要力量。

應該看到的是,在電商興農領域,也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哪種模式更好,應由市場作出評判。各地政府的主要精力應放在培育良好的營商環境上,放在完善“三網”(路網、電網、通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多為電商平臺、農業合作社和農戶做好服務,同時做好監管工作,把好農產品安全關、質量關。

當前,我國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推進復工復產,而“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亦更加凸顯,這也正是電商興農大顯身手的好時機。新興電商走“平臺化+品牌化”道路,將大大有利於它們完成“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等重要任務,是值得肯定並應積極推進的。(嶽 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