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有關堅持的三點教育思考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有關堅持的三點教育思考

痛楚難以避免,磨難可以選擇


每天跑10公里,二十多年如一日,從不間斷。跑步就成了習慣。不是靠意志,而是喜歡。

每天寫作4小時,似乎可以寫下去,果斷停筆。寫小說變成了職業。不是靠勸說,而是自願。

村上春樹,作家兼跑者。重新閱讀他的《當我談跑步時,談些什麼》這本書,和大家交流一下有關“堅持”的三點教育思考。

一、是否達到自己設定的基準——保持節奏感

無論跑步,還是寫作,村上春樹都有自己設定的基準。不太計較成敗輸贏,他更關心能否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戰勝過去的自己,這才至為重要。哪怕進步只有一丁點兒,就是值得自豪的。

如村上春樹跑全程馬拉松是以三個半小時為基準的,節奏正好是一公里五分鐘。一天跑一個小時,每天跑10公里。連伴跑音樂,他選擇搖滾,節奏越簡單越好。

自從堅持每天跑步,體重減輕,煙也戒掉了;成為職業小說家,最高興的是可以早睡早起了。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開始了簡樸而規律的生活形態。

持之以恆,不亂節奏。

思考01:教學如何保持自己的節奏?

從教師的視角看,教學要因材施教。設置合理的教學進度和標高,加強實時師生互動與反饋。

從學生的視角看,學習要由易到難。先夯實基礎,再逐步訓練提升綜合能力。

教師不能一把尺子一刀切,須因人而異,快慢適當。學生不能囫圇吞棗,須消化吸收,知能並舉。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有關堅持的三點教育思考

加強時間管理,適時放慢節奏


二、是否合乎自己獨特的性情——活出孤獨感

跑步、聽音樂、讀書、寫小說,一個人,何其快哉。特立獨行,確立自我。做喜歡的事情,死也願意;做感興趣的事情,才能長久。

村上春樹之所以選擇長距離跑步,堅持寫小說,與他喜愛獨處的性格分不開。

“跑步小說家”村上春樹樂此不疲,享受著奔跑與寫作的愉悅。

我就是我,不是別人。

思考02:高中生如何進行正確的生涯規劃?

隨著新高考有序推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多元化發展是大勢所趨。學校更要創造育人的多元化自主選擇平臺。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興趣特長、性格特徵等制定相應的生涯規劃。生涯規劃教師力求做到耐心親和,有效溝通。

學生要學會認識自我,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獨特發展的人生道路。把握兩個關鍵:一個是選科組合,一個是特長分析。

藝術高考就是一條特色成才之路。音樂、舞蹈、書法、美術、表演、主持門類眾多。日語高考更是為英語學困生打開的一扇希望之窗。不少學生重獲自信,低進高出,考上理想大學。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有關堅持的三點教育思考

藝術改變人生,特色鑄就新人


三、是否專注自己規劃的焦點——重視聚焦感

哪怕沒有東西可寫,每天也在書桌前坐上好幾個小時,獨自一人集中精力。跑步是調整和增強體力,寫好小說才是第一目的。村上春樹每日第一優先事項就是集中精力寫故事,專心創作高品質小說。

我寫,故我在。

思考03:教育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新高考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

在教學中,不同學科教師都必須在每一節課中滲透,致力於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比如高中歷史學科就包含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要有大的格局和視野,提升六大素養,做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有關堅持的三點教育思考

涵養必備品格,提升關鍵能力

結語:

村上春樹堅持跑步,堅持寫小說,日日堅持,堪稱“跑步小說家”。他的堅持,自帶節奏,符合性情,目標專一,也是最持久的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

師與生,教與學,更要實事求是。力求循序漸進,找準定位,全面發展。堅持做“有節奏、有特色、有素養

”三者有機融合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