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成为上至皇家至尊下至风尘女子顶礼膜拜的武圣和万能神

浩瀚历史,灿烂星空,要论争天下之奇局,巨星闪烁之耀眼,当数春秋战国与魏、蜀、吴三国。春秋战国,满腹经纶的士人,经世致用、渴望建功立业者掀巨浪于王庭,谋变法于诸侯,修内政于士民,挥铁骑于原野;埋头著书立说、奔走传道者,摇唇于学舍,竞心智于万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诞生了各个学派的祖师爷,特别是出现了烛照千秋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文圣”孔子。三国争霸,草莽崛起,豪强并立,风云际会,百变奇局。谋臣羽扇纶巾,“谋己”、“谋人”、“谋天下”,实践着饱读前人的经世致用之学,谋千秋伟业于乱世;武将横刀跃马,以“忠”、“义”、“勇”、“信”“立己”、“立人”、“立天下”,厮杀于阵前,扬威于战后,经过历代演绎特别是经“古今为小说之一大奇手”罗贯中撰《三国演义》推波助澜,集仁、义、礼、智、信、勇为一身的草莽英雄关羽由默默无闻、军功并不显著的战将直线上升为儒、佛、道、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黑白人物无比尊崇的“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且在草根阶层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偶像,演绎着中国人的英雄情结,演绎着意识形态领域树典型为我用的历史轨迹,演绎着中国文化价值的历史符号。

关羽为什么成为上至皇家至尊下至风尘女子顶礼膜拜的武圣和万能神

汉末乱世,群雄纷争,波澜起伏的历史事件将渴望建功立业的布衣英雄推向前台,使得关羽这位出身山西解良(今运城)的贩夫走卒,亡命天涯后与刘、张桃园结义, 在匡扶汉室的大旗下参与十七路诸侯的讨董战争,并在“温酒斩华雄”中一鸣惊人,展示百万军中轻取上将人头的高强武艺,蜚声各路诸侯,直到水淹七军展示战役指挥才能的人生颠峰。历史上的关羽战功并非首屈一指,经罗贯中集民间大成的演义,他仁、义、礼、智、信、勇集于一身,舍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不畏艰难千里寻兄突出了他的“仁”;桃园相交至死不渝,华容放曹、宁负军令以报曹操厚待之恩突出了他的“义”;秉烛达旦、守护皇嫂、万事不敢独专体现他的“礼”;夜读《春秋》、水淹七军突出了他的“智”;单刀赴会表现了他的“信”;“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演绎了他的神勇。一系列绘声绘色的故事传说使他成了中国百姓英雄情结和中华价值观的文化符号。不同境遇、不同需求的人们在见仁见智的解读特别是在官方和儒、释、道树典型为我用和民间百姓寻求英雄保护的造神运动中,由人变成了神,享受不尽的香火,经受虔诚的跪拜。

我曾到过梓潼县七曲山大庙,看到那里的关帝是金脸,悖于常识中的红脸,很是不解。后经人解释,才明白在这里认祖归宗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为表明他出身高贵、在成都当大西皇帝有历史渊源,认了供奉在这里的文昌帝君张亚子为“始祖高皇帝”,在张献忠为我所用的逻辑里,既然咱家祖宗文昌帝君是金脸,武圣关羽当然也应该涂成金脸了。为什么历代战功卓著的武将层出不穷,惟独关羽独享尊荣?究其原因,除了历代民间艺人和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文学传播奠定了他家喻户晓威名远播的基础,也是上至统治阶层下至黑白两道各取所需的解读结果。如北宋末年,国力日下,军力不振,金军挥兵南下,纸醉金迷的冗官和久不经阵的兵士难挡其兵锋,一败再败,以至国无宁日,宋室江山岌岌可危,“文圣”孔子已不堪用,急需树立一位在民间有广泛影响的忠勇战将激励士气、鼓舞民心,于是宋徽宗三次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他的王位历经两宋、元朝,至明万历十八年被神宗敕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地位再次上升。万历四十二年又被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帝届定为武庙,由此,中国的精神偶像有了文武二圣。清代统治者对其更是顶礼膜拜。

不仅统治阶层彰其忠义,儒、释、道三教也因其影响的广泛性,将其纳入自身体系以其身教扩大自身教义的影响。儒家认为关羽独得《春秋》大义,尊他为“文卫圣帝”、“武圣”。佛道两家也是将其纳入护法神,佛教尊为“伽蓝神”,道教敬为“关圣帝君”或称“三界伏魔大帝”。民间帮会供其为“主神”以彰显义结金兰、同甘共苦,生死相随,工商业者供其为招财进宝、守护家业的武财神。

关羽如此广泛地被各个阶层、各个行业接受,成为广受香火的万能神和中国百姓的精神偶像,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关羽身上具备中国文化价值的道德光辉。其次在于民间艺人特别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栩栩如生的描绘将他的忠义神勇、知恩图报、知礼重诺、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性格依附于一个又一个诸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 骑”、“刮骨疗伤”、“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声名远扬,成为中国百姓英雄情结的文化符号。再就是他身上的道德品格、文化价值契合了人们构建人际交往的道德秩序的内在需求。孔子之成为“文圣”,正是由于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学说构建了封建统治者需要的社会政治和道德人伦秩序。而历史上一些战功卓著的忠义战将比如秦叔宝、岳飞等等经文学演义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影响,秦叔宝成为守护老百姓家门的门神,一些地方建有岳王庙祭祀岳飞。特别是岳飞,是兵家精忠报国的精神偶像,汉族老百姓心中赤胆忠心、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在成为“武圣”的路上是关羽最强的竞争对手,但他“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并不符合入主中原的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胃口,缺少国家机器这个最强大的推手,因而在树立身教偶像的过程中让关羽胜出。马背得天下并不能在马背治天下,清王朝用关羽这个精神偶像融合汉文化缓和民族关系,因而“武圣”造神运动在清朝达到了顶峰。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这里得到了惊人的解释。修身、齐家、平天下,关羽身上的美德是一把精英草根、三教九流都用得着的道德尺子,关羽自然成为谁都想立想拜的神。

关羽为什么成为上至皇家至尊下至风尘女子顶礼膜拜的武圣和万能神

汉后三国与春秋战国一样,是中国历史上群星灿烂、群雄纷出的乱世,虽说那些英雄霸主、谋臣武将只是春秋战国学说的实践者,虽说“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但深深烙印在中国百姓心中的那些脍炙人口、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人君、贤臣、悍将,在世人的不断解读中演绎出多少热血沸腾的故事!那“三国”的厮杀声注定要成为中国老百姓挥之不去的鼓声,那位被上层社会、草根阶层、三教九流广泛接受的“武圣”关羽,注定要在中国社会的生活中为中国百姓留下千古不朽的身教典型和精神偶像,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