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重疾险时不容忽略的问题

挑选重疾险时不容忽略的问题

今天的讲堂呢,我们将要归纳总结一下在挑选重疾险时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围绕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原则展开,那就是——抓保障重点,不要过分关注产品的“噱头”,用较少的保费,换较高的保险保障。

1. 优先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再选产品

选择重疾险产品,应该优先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就是每年用于购买保障型保险的保费预算有多少。通常这个数字不能超过年收入的10%,否则会给生活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在家庭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买足保额,再考虑产品的其他特性。

2. 考虑自己需不需要身故保障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消费型的重疾险产品,它们不包含身故赔偿责任,保费价格比包含身故赔偿责任的重疾险(俗称“返本型重疾险”)便宜不少。如果购买重疾险单纯是为了补偿治疗费用开支和收入损失,而不需要弥补身故给家庭造成的损失,那么一份不包含身故赔偿责任的消费型重疾也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返本型重疾险把身故和重疾赔偿责任捆绑在一起,价格是要比分别购买一份重疾险和一份寿险要划算一些的。所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关键要看投保人对于身故保障有什么样的需求。

3. 一年期定期重疾险只是看上去便宜

一年期的定期重疾险看上去便宜,但却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美好。首先,一年期定期重疾险的保费是随着年龄逐年增长的,虽然在年轻时看上去很便宜,但是在老年时会非常贵。而且,这种定期重疾险没有保证续保条件,可能会导致被保险人在中期因为身体出现一些问题而不能进行续保。如果有的朋友没有购买长期重疾险,单纯想依靠一年期的定期重疾险来保障自己终身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困难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年期定期重疾险仅可以用作补充,而不能用来“保底”。

4. 分组多次重疾,看疾病分组是否科学

选择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第一是要关注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是不是较单次赔付的产品没有增加太多(如果增幅在10%左右属于比较合理的水平);第二是要关注产品的疾病分组是否科学,如果把几种高发的重疾分在不同的组别中,产品的设计就更加合理,因为被保险人在理赔过一种重疾之后,有更大的概率令另外一种重疾落在不同的分组当中。

5. 癌症多次赔付关键要看价格

保障癌症持续、复发和扩散的癌症多次赔付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设计,我个人很喜欢,预计也将是未来重疾险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和标配,但关键还是要看这类产品的价格是不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比单次赔付的产品贵10%左右则可以接受。

6. 心脏病、中风多次赔付有一定的实用性

目前市面上一些重疾险产品包含心脏病、中风多次赔付,这种产品特性是很实用的一种设计,因为心脏病、中风和癌症一样,也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这类产品,只是可以对心脏病和中风进行一次额外的赔偿,而不保障心脏病和中风的复发,这也使它们的实用性打了一定的折扣。如果这项额外责任所增加的保费在5%之内就比较合理,家族有心脏病或脑中风病史的朋友也可以优先考虑这类产品。

7. 拥有分红的重疾险可以抵御通胀

有些朋友会说,今天我买一份50万人民币保额的重疾险,到了几十年后要使用的时候,由于货币贬值,50万人民币的购买力可能连20万都不到了,这该怎么办?除了在一开始就购买更高额度的保额之外,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可以分红的重疾险。可分红的重疾险可以使产品的保额不断提升,从一定程度上抵御货币的通货膨胀。这种在重疾险上增加分红的设置还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分红都是非保证的,以后究竟能拿到多少分红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在挑选分红重疾险时不应过分关注计划书上演示的分红金额。

8. 非主要赔偿责任只是锦上添花

请大家记得,所有非主要赔偿责任的产品特点,能起到一定的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消费者不应被那些“噱头”所迷惑,关键还是花较少的保费,来获得较高的保额。如果说为了购买那些产品的“噱头”而付出了较高保费,很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挑选重疾险时不容忽略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