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平靜的大海


4月15日,遼寧葫蘆島海邊上,一個年輕媽媽拽著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往大海深處走去。

接到報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此時媽媽已經把孩子拖拽到了離岸邊30多米處,海浪的浪頭很大,千鈞一髮。

四位現場民警手拉手下海追上兩人,分成兩組把孩子和她媽媽解救上岸。

後經瞭解,孩子因為上網課不認真,媽媽氣不過,於是帶孩子入海。

我記得去年也曾發生過一個案例,一位陪讀媽媽深夜陪女兒做作業,教了幾遍,女兒也不會,媽媽氣急敗壞,突然血壓升高,腦血管破裂,送醫搶救無效而亡。當時寫了篇文章

《陪讀媽媽深夜腦血管爆裂|面對孩子,媽媽更需要淡定的力量》,希望媽媽在面對孩子時,更需要淡定淡定再淡定。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但是,沒想到,一年時間不到,又有一位媽媽面對上網課不認真的孩子,一氣之下,拖著孩子欲投海自殺,幸好報警及時,事情又發生在白天,如果是晚上,報警不及時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民警入海解救母女二人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母女二人被解救上岸


孩子不聽話,很正常,怎麼辦,《極簡父母法則》作者理查德·泰普勒告訴我們:躲開孩子。當我們面對孩子不聽話,自己無力時,也許適時放過孩子和自己,冷靜一會再處理,事情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理查德·泰普勒的一位朋友告訴泰普勒,孩子弄得她煩亂不堪,甚至精疲力竭,她只想把孩子痛打一頓,來發洩心中的怒氣。但實際朋友並沒有這樣做,她告訴作者,遇到這種情況時,辦法只有一個——把孩子放在客廳中間,清理掉周圍的危險物品,然後走得遠遠的,別讓自己聽到孩子的哭喊聲,直到自己情緒恢復平靜後再去面對孩子。

但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做的是,孩子發脾氣,我們也衝著孩子發火,最後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理查德·泰普勒說,如果你覺得自己越來越憤怒,快要爆發時,建議家長,要麼儘快收起自己能慢慢恢復平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

“逃避”法。

關於面對孩子難題時,查德·泰普勒在《極簡父母法則》中告訴了我們119個法則,分佈在12篇中,這12篇分別是:理智篇、態度篇、日常生活篇、規矩篇、個性篇、兄弟姐妹篇、學校活動篇、青少年篇、危機篇、成年篇、父母篇以及其他不可錯過的人生智慧。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淘氣的孩子


一、極簡一:他不是個淘氣的孩子,而是個會淘氣的孩子


全書119條法則,作者的概括非常簡單到位,便於家長朋友們很容易領會法則的精神實質。有些法則概括的很好,引發了大家新的思路。

法則42——對事不對人,告訴父母,我們在批評孩子時,千萬要注意:對事不對人。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告訴作者,我們評價孩子時常常會說:”他不是個淘氣的孩子,而是個會淘氣的孩子“。句中的淘氣是針對孩子本身作出的評價,而”會淘氣“則是會針對孩子做的某件事作出的評價。

如果我們說孩子淘氣、自私、懶惰、肥胖、沒禮貌、固執、粗心大意等,就是針對孩子本人作出的評價,同時給孩子貼上了標籤。如果是正面的標籤。可以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更有想法、更認真、更勇敢,但是貼上不好的標籤的話,孩子可能會覺得,我努力有什麼用,即便再努力。在父母心中,我就是那個”懶惰“的膽小鬼。

還有法則44——發脾氣就輸了。告訴父母,每次父母對孩子發火,日後孩子也會衝你發火,最後輸的就是家長自己。這個法則概括的非常好,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大度你的孩子就大度,你平和你的孩子就平和,你每天歇斯底里,你的孩子也會歇斯底里,所以,不要以為你衝孩子發火,你以氣勢壓住了她,但是這種暫時的壓制終將在某一個清晨爆發。

還記得去年那個從高架橋上跳下的男孩嗎?

男孩當時在學校受了委屈,學校投訴到家長,他媽媽把他接了回來,在路上,媽媽沒有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孩子一上車就指責孩子的不對,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孩子本來在學校就受了委屈,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沒想到家長不但不理解反而是指責,車行至高架橋上,孩子開門下車,從高架上縱身一躍,魂飛魄散。此時,媽媽再有天大的怨言,也無人聽她訴說了。這無疑是一出悲劇。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與孩子溝通


二、極簡二:每次帶著一兩歲的孩子出門,你會告訴他們去哪兒嗎?


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將孩子當成局外人,比如,我們要去遊玩,到了目的地才會告訴孩子,我們今天來這裡,而不會事先就跟孩子商量,我們要去那裡,你同意嗎?

孩子長到十六七歲時,也許你會跟孩子說,我們要去哪裡,你願意嗎?家裡要來客人了,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會告訴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是六歲以下,你會跟孩子良好地溝通嗎?

孩子並不是不知道,他們比大人更需要來自家人以外的信息,以平息他們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前段時間,先生的兩位朋友造訪我家,先生告訴了我,但是並沒有事先告訴女兒。後來,先生的朋友走了後,先生說女兒表現很不好,不允許他的兩位朋友說話,而且時不時打斷別人的聊天。我問女兒,你喜歡爸爸的兩位朋友嗎?她說不喜歡。我說為什麼不喜歡,她說他們只顧自己聊天,不跟她玩。因為女兒對於那兩位客人的造訪感覺很突兀,所以才會在大人聊天時不停地干擾。

如果先生事先告訴女兒有客人來訪,並給孩子準備一些適合的玩具,也許,女兒和客人之間都不會感到尷尬了。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寶貝哭了


三、極簡三:如果你希望孩子學會成熟地駕馭情緒,那麼你就要以成熟的方式駕馭自己的情緒


有了孩子後,你不是無拘無束的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的一個成員,是爸爸或者媽媽,是妻子或者丈夫。日常生活中,大家彼此間難免會有摩擦,每個人的情緒都會受到自己或者他人的影響,要想成為育兒有道的父母:你就要為家庭成員的情緒負責。

作者有時對孩子發脾氣時,孩子並不服軟而且跟作者對著幹,這讓作者很生氣,而作者的妻子則選擇適當的時機小心翼翼地告訴作者,孩子不服軟跟作者本身不服軟有關,因為作者的”以身作則“教給了孩子一個對解決衝突毫無用處的方法。

可見,對兒女大發脾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兒女也可能愛大吼大叫;會對兒女生悶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兒女也會慢慢生悶氣;總是喜歡無病呻吟的父母,可能兒女也會這樣。

孩子的天性並不如此,因為有了父母的榜樣,才會習慣成自然。

情緒其實是會傳染、相互影響的,孩子並不知道這一點,但家長知道,所以家長應該為家庭的情緒氛圍保駕護航。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學會成熟地駕馭情緒,那麼你就要以成熟的方式駕馭自己的情緒。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憤怒的女人把她的平板電腦扔到一邊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孩子得到獎勵開心地笑了


四、極簡四:理想的做法是獎勵與要求相匹配。


《極簡父母法則》一書,言簡意賅,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符合極簡定位,但是正因為極簡,有些地方缺乏足夠的案例做支持,讓讀者不能迅速快捷地掌握法則的核心內容。

本書在排版時,每個法則後面,編輯抽出了一段話作為本小則的總結,有些部分總結得很好,比如P72頁的法則31(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底線)的總結:如果想擁有健康又有自信的孩子,父母雙方在所有重要的法則上都必須要同時執行已設定的界限。P74頁的法則32(“賄賂”不見得是壞事)的總結:理想的做法是獎勵要與要求相匹配。

但是,也有很多地方總結可以更好,比如P82頁,編輯對法則36(設立明確的目標)的總結為:有時候我們也確實沒有停下來想想孩子是否明白我們話中的含意。我個認為總結為:把要求用具體的數字表示出來,才能明確孩子應該完成的目標在哪裡。

P89頁法則39(施軟不施硬),編輯的總結是: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們的付出,所以,父母要告訴他們這一點。我個人認為,借用本法則的第一段最後一句話更好:如果考得好就獎勵你小紅花,如果考得不好,就讓你課間罰站、放學後留校、不準玩遊戲,你覺得哪一種方式你會考得更好呢?這樣引人深思,也會讓父母去反思行為的是否適當。

另外,書上在引用前述法則時只是說法則多少,並沒有細說法則內容,很多時候我們能記住內容不一定記住序號,所以單說一個法則序號,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回過頭去查相關的資料,影響閱讀快感,所以,為了閱讀的通暢,後面引述前面所說法則時最好括號備註法則內容,讓讀者有自由的觀感和體驗。

書中還有很多實用性育兒法則,因為篇幅原因不能一一列舉,打開書,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當你剋制不住,衝孩子發火時,你就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