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筆試即將開始,聊一聊申論的難與易!

省考筆試即將開始,聊一聊申論的難與易!

子曰:人之為學有難一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申論這一學科亦是如此,複雜問題簡單化、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簡單,這是對申論實際上很簡單的最終解釋。


所以我們應該從快速準確審題、注重行文結構、依據要點出現的標誌及掌握常見題型作答思路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申論學習。


那咱們為什麼要重視申論的學習呢?


原因諸多,總體來說可以一分為二的看待。


從正確認識的一面來看:申論考試從開設以來,都是有考試大綱,經過長期的教學,發現有規律可尋;申論是一種以給定材料作為基礎的,分析駕馭材料的邏輯思維能力考試,本質上要求領會出題人的意圖,客觀的作答。


申論每一種題型背後的思維邏輯主要圍繞著四大要素在變化,即:存在的問題、影響意義、原因、對策;申論考試中不同的題型,只不過是利用材料的思維方式和要求不同而已。


從錯誤認識的一面來看:常常把申論當成單純的寫作技巧考試,由此導致錯誤的傾向,即:重文字,輕內容;也有把申論當成單純的對社會熱點的考察。


加強申論學習,就必須要快速準確的審題。


申論中的審題,至關重要,方向錯了,路走得再遠,也是徒勞。


我們在多年教學中,我們總結出“導氮審題五快”,即:快速確定題型、快速確定問題主體及主體所要尋找的元素、快速確定答題層次、快速確定作答範圍及快速確定篇幅。


“導氮審題五快”既能幫助考生快速審題,又能夠幫助考生準確審題,其核心就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加強申論學習,就必須要注重行文結構。


所謂行文結構就是宏觀層面的段落結構閱讀技巧。


常見的行文結構有“總—分—總”、“總—分”、“分—總”。


“總—分—總”結構常見的表達方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行文脈絡主要看“總”的部分,問題在前,對策在後,既要關注首句,也要關注尾句。


“總—分”結構,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接下來的陳述均是圍繞這一觀點展開的,或者解釋說明,通常答案要點都在“總”的部分。


“分—總”結構,前面的存在都是為了引出後面的陳述,所以考生需要重點尋找段落中的靠後語句。


加強申論學習,就必須要依據要點出現的標誌。


申論中出現一些特殊標誌往往會給我以提示,將會有要求出現,如標點符號。


省略號:表分總的結構,答案一般在符號之後;


雙引號:雙引號中的詞語是專有、專用或不常見的詞語時,一般是考點,如確定是答案,要把雙引號中的詞語及其解釋說明都寫上;


問號:一般是考點,對問號的回答一般是答案;


破折號和冒號:表示解釋說明,一般是考點,大部分答案在符號之前,小部分在符號之後;


連續出現的頓號:在材料中以頓號隔開的連續幾個短語可能是考點,需要留意;


連續出現的分號:表並列關係,可能是考點,需要注意。


掌握其常見的標誌,能夠讓考試更快速的尋找要點。


加強申論學習,就必須要掌握常見題型作答思路。


如分析理解題,在題幹中出現:理解、認識、闡釋、看待、看法、解釋、含義等詞語時,我們通常可以確定為分析理解題,其答題思路通常可以按照三個作答層次。


第一,這句話是錯誤的/正確的/需要辯證分析/贊同等等+說明了/指出了/表現了/可以看出/這個詞語告訴我們...的實質;


第二,這句話的依據/含義(原因,表現,意義);


第三,解決問題的對策/進一步推進的做法。通過作答思路的梳理,考生將會知道如何去作答。


石蘊玉而山自輝,水懷珠而川自媚。掌握得當的方法,大道至簡,申論學習難則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