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作为一个达到月薪4万多但高负债比的家庭,目前的状态是:好好生活和存钱,减少负债比,为35岁以后也许不涨薪反而降薪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日常有压力,有动力,会焦虑,也会让自己宽心。当月薪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后,实际上家庭或个人的负债比对生活造成的影响,会比月薪的具体数字影响更大。另外,月薪在未来10年的稳定性和增长空间,也会影响你的生活态度和心情

互联网大厂里大把月入4万的员工,但你置身其中,能感到每个人都脑袋上都笼罩着巨大的压力,这钱拿得一点都不轻松,要担心被绩效被打不合格,担心被新来的老板排挤不信任,担心年纪大了要价贵被裁不好跳槽,担心家里的老婆孩子还有供的好几套房,钱从来不是好赚的。

分享下我们这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情况吧。

一、工薪收入和理财

收入:一个标准纯工薪家庭

之前我们俩都在互联网公司,两人的税前月收入合计大概五万多,这个金额在杭州来说也属于收入可观了。去年我进入传统国企,个人收入锐减,现在我们俩的月总收入四万多,扣完五险一金差不多到手3万多(不含公积金)。这就是纯工薪族家庭的收入情况。对象还有一点公司的期权,但考虑到兑现时长和职场的不稳定性,目前可以忽略不计。

理财:股市+指数基金定投+银行理财

父母都很放心地把一部分养老本钱给我们打理,所以我们俩手头各自都握着小几十万的“非个人”资产。我和对象分别进行了激进和稳健式的投资。他投美股和港股(重仓腾讯),我投银行理财和指数基金定投。

对象在股市折腾2年多,行情好高峰的时候浮盈十几万,记得那时候腾讯股价冲上了440点,但今年中美贸易战一打,股价也一直上下浮动,腾讯一直在320左右挣扎。我不管他的股市,但据他说年化15%是没有问题的,姑且信之。我一直比较风险保守,觉得玩股市没有回头钱,他开心就好吧哈哈哈,为国接盘。

我的资金一半在银行买定期理财,最开始理财的年化在5.0%上下浮动,结果一路跌到4.2%。这期间曾经投过一年P2P,杭州各家小贷公司炸雷以后在19年初全部撤出,没有踩雷。然后把P2P的钱慢慢转投指数基金。从今年5月起每周固定跟着螺丝钉组合投沪深300价值、上证50、香港中小,已经半年了,计划按照最低3年的周期长线持有,期待周期里有一次雄起。

如果是10万的资金,按照这种银行理财+指数定投的组合投资方式,一年的理财收入差不多6000元左右,纯属保底了,通涨都跑不赢。我的原则就是不动父母的养老本,能有点小浮盈就好。

月薪4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跟着螺丝钉学习什么是指数基金,做了表格记录

个人感觉长期定投是一个很正向的投资反馈方式,跌的时候看看指标还在低估期,就可以放心买入多一点,涨的时候虽然开心,但更希望它在低估期多呆一阵,好多投点慢慢来。也就是无论涨跌,只要看准了盈利收益率,市盈率这些指标,就有了定心丸。指数基金定投长线,稳定,不容易被市场情绪左右,太适合工薪阶层了。而且每个月把钱丢到基金池子里,比还给花呗,爽多了。


二、大宗支出和日常支出

房贷支出:不得不承受的两座大山

房贷是支出的大头,对象承担了我们婚房的房贷,月供近万。我承担和父母合购房子的房贷,月供小万。每个月的房贷+车贷就是2万,公积金能还掉七八千,剩下都是纯刚性支出。

毕业以后,我们俩的存款和公积金都密集地贡献给了租房、买房首付、装修、买车和还房贷。买房差不多自掏了二十多万,装修自掏了十多万,买车自掏了十几万,剩下都是靠父母资助。虽然啃老蛮不好意思,但是毕业正赶上杭州的房价飞涨,不下手就是几十万的资本成本,只能就坡下驴了。好在两边房子入手的价格都不在最高位,目前的涨幅还能撑得住这波全国阴跌的局势。

大概是在毕业第四年,才开始能存下钱了,存钱真的太难了。

保险支出:为疾病与死亡早作打算

我们之前做的都是拿命换钱的IT高压工作,身边同事有过劳死的,也有各种突发疾病的,所以就决定早早为自己投保。大公司一般都会对员工有商业保险,能够报销甲乙级药物和部分医疗费用。但是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重疾险,在朋友推荐下,选择了报销型的人保税收优惠型保险,年费2400/年,从投保日一直保到75周岁的,保额25万,不算高,但也有优势:1.费用低,可以理解为政府补贴的一款保险;2.理赔不会因为被保人的个人风险变化而终止,比如生了一次重病,以后再生病还是可以继续索赔的;3.保险周期长,可以保到75岁。

如果经济条件好,还是可以选择多配置一些医疗险、重疾险,这一块我个人研究不多,还在学习中。按照目前的收入结构,保险方面应该再多配置一点。

个人理解随着年纪增长,要越来越正视自己终将走向衰老和死亡这件事情,为了让死亡的过程更体面和充裕一些,支出里挪出少部分作为保险部分,是蛮有必要的,毕竟我们还有父母家人,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障。


装修支出:永远都会超出预算

装修是真的非常容易超出预算的大项,我们俩起初预估25万打住,结果满打满算住进来所有大小件都买齐,支出了35万。这里面硬装(不含空调地暖)就干掉了19万,感觉是被全包的装修公司坑走了不少,签协议的时候打包价可是15万。所以到了软装的环节我们就尽量克制,基本以宜家+小米+国产家电的方式hold在了10万出头。买家具的时候正好赶上电商家装节、618的活动,还算是买的不贵。在宜家买家具也经常赶上促销活动,凑到很多满400减50上不封顶的减免券,相当于全场打88折。

问了一些朋友和邻居,装到35万以上的也不是少数,改善型住房这个费用还可以理解。如果只是小夫妻的首套住房,对于89方来说真得偏高。浙江本地的人工费也偏高,全包的材料费也不够透明。如果下一次装修,我应该会选择半包,自己去采买建材,虽然累是累了点,但相对来说可选择余地更大,预算也更好把控,有了第一次装修踩坑的经验也对材质和价格心里有点底。

月薪4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月薪4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活日用支出:记账帮助控制消费

排除买房、买车、装修的大头支出,最应该消费降级,也最好操作的就是生活日用支出了。自从成为家庭管账主力,我从5月份开始坚持记了大半年的帐,现在基本排除给父母的支出和旅游支出后,能把两个人的生活支出控制在8000元以内,之前我一个人一个月就可以花1万。

我的记账工具是:口袋记账app,基本有一笔就记一笔,养成了每天顺手记账的习惯。口袋记账可以自定义类目,看每个月份的消费走势、数据对比。半年记下来就能发现我的日常消费结构里,餐饮月均1000元,交通费500元,服装彩妆购置1000元,社交娱乐类500元,旅游均摊下来是800元,是一个我自己比较能接受的分配状态,其实还能再省省。我对象的支出就更简单了,车的油气保养1000元,生活费1000元,特别省钱。

自从开始记账以后,我们就变成了朋友圈里的消费降级CP,但是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下降,自己做饭、在家看电影、打PS4、撸撸猫,甚至一起加班,都挺开心的。

而且前几年的各种大额开销和不太节制的消费也带来了一些好的作用,那就是该买的不该买的都买过了,欲望也泛滥过了,其实不会太缺啥或者想要啥。如果说我特别后悔买的,应该就是一些纯看款式的衣服和一个奢侈品包。买包真的完全就是智商税和虚荣心,这一万多我买点什么不好……

月薪4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月薪4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月薪4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所以其实看下来,月薪4W,除了能够保证负担得起房贷、正常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带来什么突然好有钱的错觉,即便算上公积金,我们的负债比已经差不多40%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轻松的数字,所以反而是刚毕业的时候花得多花得尽兴,结婚买房后开始认真理财和存钱。

平时穿穿优衣库,出门不吃人均超过150的馆子,西贝和海底捞也觉得贵,买完PS4以后没舍得再买switch,因此使用率确实不高,也不强求每年要去多远的地方出国旅游,菲律宾就挺好的。

未来的状态依然是:好好生活和存钱,减少负债比,为35岁以后也许不涨薪反而降薪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