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风华绝代,为何没人去贾府求亲?

这世界有一种人,活在自己的春暖花开或冰天雪地里,生如白荷,遗世而独立。宁愿萎谢,不肯屈就,黛玉就是这种人。

如果让我去审美,黛玉太美了!曹雪芹给了他的初恋最美好的回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完全是古典美的典范啊!

不仅如此,黛玉天资聪颖,理解,驾驭文字的能力,出类拔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飒飒西风,挥毫写就。桃花凋落,顾影自怜,感叹“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漂泊难寻觅”。诗为心声,都是黛玉真情流露,她的一颗心,犹如冷雨打飘萍。

一个贵族小姐,外祖母百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等三个孙女倒且靠后。同是父母双亡,史湘云深夜还要受婶母役使去做针线,偶尔想请客,却被宝钗善意提醒:‘你家里又做不得主,一个月统共那几吊钱,这会子又要干那没要紧的事,你婶母听了,越发抱怨你了!”比湘云处境更糟糕的,还有邢岫烟。严冬季节,只因不见了旧棉袄,岫烟遣丫鬟去问一声看园的老婆子,却招来奴才的指桑骂槐,岫烟寄人篱下,家境窘迫,只能忍气吞声。

跟她们相比,黛玉太幸福了!黛玉的烦恼,无非是一个情字。只因宝玉,悲喜都不能自己。

问题是,宝玉值不值得爱?金钏投井,晴雯被逐,宝玉没有为她们在王夫人跟前求过一次情?可见宝玉是个没担当的人。呆霸王薛蟠看上了夏金桂,尚且软磨硬泡央求薛姨妈去提亲,暂且不说呆霸王的眼光如何?这场婚姻结局如何?毕竟薛蟠自己乐意,并且主动促成了婚事。反观宝玉,明知黛玉情根深种,他从来没有在贾政面前提及求娶黛玉一事,贾政倒也罢了,人家畏父如虎,可他也没在贾母,王夫人跟前表示过呀。男人的世界是物质和权利的世界,中国男人在书写历史的时候就缺乏对感情的宽容。这个富贵闲人在贾府没有半分选择权,也不敢争取。面对黛玉,他是认真的,也是无奈的,他保护不了黛玉。

两个人的恋情读者都明白了,大观园的当事人就更明白了,按常理说,封建社会注重三媒六聘,贾母,王夫人,作为长辈,如果有意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可惜翻遍书中每一个段落,找不到这样的情节。贾母只说,你林姐姐恐怕不是有寿的,王夫人想为金钏寻个寿衣都要绕过黛玉,顾忌黛玉身子弱。奴才们也知道林大小姐是个纸糊的美人。风一吹就倒。

其实不难理解,《知否》里齐衡喜欢明兰,央求母亲出面,可他的郡主母亲权衡利弊,不但嫌弃明兰父亲官职低微,更嫌弃明兰是庶出的女儿。由此可以推论,贾母身为侯府千金,一家之主,虽然疼惜黛玉,更要放眼未来,为整个家族着想,一句你林姐姐恐怕不是有寿的,成为她最大的顾忌,封建社会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黛玉能绵延子孙后代吗?即使以后宝玉纳妾,可妾生的儿子,终究是庶出啊!那个时代都是看重嫡子的,参见众人对贾环的态度。再不服气的理解下《甄嬛传》里专门为妃子打胎的皇后。嘿嘿!

在贾母眼里如此,与贾府来往的豪门贵眷眼里更是如此。即使黛玉愿意和《知否》里的如兰一样低嫁,可她那一身病,天天不断药,人参经常吃,寻常人家也实在供养不起啊!肯定有读者不服,黛玉可以嫁给北静王啊,有此念头的请参照雍正王朝,王爷娶妻的标准,首先是老岳父家的权势,能为自己增添夺嫡的实力!黛玉一个孤女,可能吗?即使做妾,黛玉的性情也不允许她自己做低伏小,伺候人啊!

由此可见,张道士可以在清虚观为宝玉说亲,史湘云也早早许了梅家,迎春也在父亲的挑选下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探春更是争气成为远嫁的王妃,值得关注的一点,史湘云,探春年龄都比黛玉还小啊,可见黛玉纵然美若天仙,文采斐然,但是按照封建社会家长娶妻的标准,她处于劣势。

何况她自始至终,心里只有一个宝玉,这也不能怪她,任谁成天关在一个园子里,眼神都不大好使。竹稍风动,泪尽焚稿,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成为她最后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