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啟示錄:扶蘇為何自殺身亡,有何主客觀原因

名人啟示錄:扶蘇為何自殺身亡,有何主客觀原因

撰文:郭珣;圖片:網絡

秦始皇身體日漸衰微,四十九歲那年發生了三次不祥的神奇靈異事件,巫師建議他出巡化解災厄,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結果在東巡途中患疾,突然意外駕崩。在秦始皇患疾時,貼身太監趙高突然調遣長公子扶蘇的親信蒙毅遠離去邊關,不久秦始皇就去世了,趙高與秦始皇幼子胡亥密謀,威脅扶蘇的岳父李斯同意立胡亥即位稱帝,並威逼李斯以秦始皇的名義假造逼死扶蘇的詔書。當使者將詔書送到扶蘇的手上,扶蘇看到的不是繼位詔書,而是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的絕命詔書,蒙恬善於用兵,兵不厭詐,他懷疑有詐,勸扶蘇查明真相再決定,不料扶蘇卻遵從詔書自殺身亡了。扶蘇智勇雙全,威望日盛,又手握30萬精兵,他為什麼會接到詔書後不一探究竟就選擇自殺呢?究竟有何主客觀原因呢?

一、扶蘇自殺的客觀原因

(一)父子曾有爭論

名人啟示錄:扶蘇為何自殺身亡,有何主客觀原因

撰文:郭珣;圖片:網絡

秦始皇在前期勵精圖治,治國安邦,運籌帷幄,統一天下,整頓社會,發展生產,達到繁榮鼎盛,後來他為了調養久病之軀,開始追求長生不老,希望能永享人間的榮華富貴生活,沒想到被江湖術士欺騙,於是,他在盛怒之下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當時聲勢浩大,社會影響不好。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不僅智勇雙全,而且宅心仁厚,他崇尚以德治國,對父親“以法治國”的方略不太贊同,他極力勸解父皇不要採取極端措施,以免民怨沸騰喪失民心,為此,惹得秦始皇大怒,將扶蘇遣回邊疆跟隨大將軍蒙恬歷練。扶蘇身為秦始皇的長子,擁有繼位優先權,況且他聰明睿智,有勇有謀,受到秦始皇的賞識並久經磨礪,兵權在握,功勳卓著,在兄弟姐妹中脫穎而出,他最為優秀出色,正常情況下即位稱帝毫無懸念。當扶蘇看到詔書後,他想到了:雖然秦始皇的後位空懸,但是自己的母妃並非寵妃;父皇雖然欣賞自己的才幹,但是他並不寵愛自己;此前自己因為“焚書坑儒”事件與父皇激烈地爭辯過,讓父皇感覺自己與他的治國理念不同,大相徑庭,“道不同,不相為謀”,彼此不是一路人,又沒陪伴他東巡,父皇覺得自己忤逆不孝是應該的。因此,扶蘇對詔書信以為真,就悲憤自殺身亡了。

(二)岳父書寫詔書

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替秦始皇擬定詔書是合規的;而李斯又是扶蘇的岳父,一家人私交甚好,經常見面,扶蘇對岳父的書法筆跡應該是很熟悉的;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扶蘇繼位稱帝后李斯就是國丈,李斯的女兒就是皇后,李斯的外孫就是未來的皇帝,他們乘坐一條船,休慼相關,生死與共。李斯能當秦相,肯定不會愚鈍無知,他怎麼會寫逼死自己女婿的假詔書呢?因此,扶蘇再一次相信了,他絲毫不懷疑詔書造假。這也正是老謀深算的趙高與胡亥密謀威脅李斯假造詔書的原因,因為只有秦相李斯有資格代寫詔書,只有李斯寫的詔書字跡才能讓扶蘇深信不疑,並遵從自殺身亡。遺憾的是,扶蘇與李斯以前過於自信,太過輕敵,他們沒有預謀發生意外後的措施,比如換字體或留暗記等特別之處,導致風雲變幻後被人威脅假造詔書都沒有補救措施。可惜,李斯被威脅,連賭一把的勇氣都沒有了。

二、扶蘇自殺的主觀原因

(一)沒有尋求外援

名人啟示錄:扶蘇為何自殺身亡,有何主客觀原因

撰文:郭珣;圖片:網絡

俗話說:“父母疼么兒,爺奶疼長孫”。現在的幼兒被父母批評就會向爺爺奶奶告狀搬救兵。按道理,扶蘇遇到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是可以向長輩求助的。但是,扶蘇知道:一來自己的母妃不受寵,說話不管用。二來祖母趙姬為老不尊,私生活不檢點,在後宮沒有威信,還遭受秦始皇痛恨,讓人避之不及,求她壓根不起作用。三來華陽太后把持後宮,她是楚國的公主,而自己的母妃為鄭國人或楚國人,她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平時不太親近。華陽太后一直希望自己的侄孫女楚國公主當上皇后,希望楚公主的兒子即位稱帝,因此,她不僅不會幫助自己,還可能會落井下石。於是,扶蘇沒有考慮回宮尋求後援,讓父皇改變心意,直接絕望自殺了。

(二)思維偏激絕望

從扶蘇在“焚書坑儒”事件中為儒生們辯解來看,他欣賞儒家思想,崇尚以德治國,奉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精忠報國,仁孝治家,絕對沒錯,毋庸置疑,但是不能過頭,須知愚忠愚孝過猶不及,因此,孔子提倡堅持“中庸之道”,就是不要走極端,處理問題要做到不偏不倚。由於扶蘇認定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死理,在他看來:秦始皇是君是父,自己是臣是子,既然秦始皇的詔書是讓自己自殺,自己就必須遵從自殺身亡,毫無選擇的餘地,這樣,情急之下的扶蘇鑽進了死衚衕,思維偏激,走上了極端,內心感到絕望自殺。當然,扶蘇絕對不會倚仗手握重兵就造反,那是犯上作亂,篡權奪位,名不正言不順,不能服眾,登上帝位也會名譽掃地,令天下人詬病。趙高老謀深算,就是太瞭解扶蘇的個性與人品了,因此以忠孝逼死了扶蘇。其實,扶蘇原本就無罪無辜,他就算要遵從詔書自殺,也要親自面見秦始皇,聽見父皇親口下詔書,問清楚自己何罪之有、非死不可的緣由,這樣,才算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至於受奸人所害,蒙冤受屈,無辜枉死,真是可悲可嘆!

三、扶蘇自殺的人生啟示

(一)父子有親,增進信任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不僅個體之間的外表長相不同,天賦潛能有別,興趣愛好不一,個性脾氣迥異,而且存在權力和利益之爭,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分歧在所難免,但是可以求同存異,互利共贏。父子有親,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血濃於水的親情,沒有隔夜仇,平時遇到矛盾衝突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討論交流,互通有無,相互理解,消除誤會,彼此協商,達成共識,增進信任,和睦相處,才能抵禦風險,不會被壞人使用離間計破壞親情,防範意外悲劇發生。

(二)不可害人,必須防人

《增廣賢文》中記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雖然我們能堅守自己的道德良心不幹壞事,但是,“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有”,“人上一百,種種色色”,我們必須留有防範之心,在遇到突發意外事件後,不要聽取一面之詞,偏聽偏信不可取,“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要查證落實真相。“山雨欲來風滿樓”,通常在危機到來之前會有預兆,要事先做好防範措施,以備不時之需。“春風得意馬失蹄”,在人生順暢如意時要居安思危,為人處事要低調,防範小人妒忌陷害,以免無招架之功。做計劃、決策時,最好備有多套方案,以防洩密發生意外。“人生如棋局”,走一步看三步,高瞻遠矚,權衡博弈方能勝算。遇事不先發制人,也要以靜制動,備有應對之策。

(三)尋求外援,積極自救

在遇到危難時,我們要積極想法自救,並努力尋求外援,努力增加自己生還的機會。雖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遠水解不了近渴”,在遇到困難、遭遇挫折甚至身陷絕境時,依靠親友外援的希望比較渺茫,只有自己才最靠得住,但是有希望、有所期待總比絕望要好,尋求外援不僅能存有一線生機,而且能增強人的自信心,使人堅持下來,不輕言放棄,才會想辦法進行自救,靈光閃現,奇蹟生還,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四)珍愛生命,死得其所

人生在世,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時刻珍愛自己的生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上天有好生之德,天無絕人之路,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和磨難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想法經受住考驗就能有脫胎換骨的改變,如同蝴蝶破繭而出,鳳凰浴火重生。因此,當我們遭遇挫折甚至是失敗時,也要屢敗屢戰,百折不撓,永不言棄,更不能自絕身亡。如果遭人陷害一定要想法自證清白,洗清冤屈,絕不能讓壞人的陰謀奸計得逞。即便是要死,也一定要死的清楚明白,死得其所,決不能遭人陷害蒙怨受屈而死。

尊敬的看官們,不知您意下如何呢?歡迎關注、點贊、評論和轉載哦,轉載時請記得註明文章出處與作者,原創寫稿不易,敬請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禁止用於商業用途,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