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促發展,公共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需加速

(通信信息報總編輯 劉紅權)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讓全國上下意識到,建立高效運轉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是多麼重要;疫情之後,更加需要完善公共應急管理體系,來保障有序復工復產,保障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常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還要補短板,以科技賦能,順應技術發展趨勢,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建設。

以安全促發展,公共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需加速

“摘下口罩”才能安心消費

五一小長假到來,傳統的消費旺季今年將難免受到疫情影響,畢竟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沒到摘下口罩盡情消費的時候,消費復甦緩慢也將進一步給經濟穩增長施加壓力。疫情終將過去,但是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必須加快補短板,因為疫情帶來的教訓太過慘痛。

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史無前例,這是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從未應對過的突發情況。病毒快速擴散、群眾恐慌就醫,導致醫療資源發生擠兌,初期防禦物質嚴重缺乏,資源調配錯亂,應急體系混亂,對疫情防控極為不利,也給了別有用心者借題發揮的機會,同時,一定程度上市民的焦慮也集中出現。

雖然我們很快地控制住累疫情,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視我們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的薄弱,各級政府要抓緊補課,需要對公共安全管理進行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才能適應形勢,老百姓才有安全感!才敢走出家門去消費、工作,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新基建”少不了公共安全信息平臺建設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實施方案》,會議指出,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要加強頂層設計、優化部門協同,圍繞打造醫療防治、物資儲備、產能動員“三位一體”的物資保障體系,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品種、規模、結構,創新儲備方式,優化產能保障和區域佈局,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工作機制,確保重要應急物資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可見,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體系補短板已經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結合當前現狀與未來的需求來看,需要要建立至從下而上,下到小區上到中央政府的公共安全信息平臺,接入包括防疫疾控、防火抗洪減災、交通指揮、環境保護等各類信息化網絡。要把公共安全信息平臺納入新基建,大力度投資建設,提升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技術的突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老百姓才會更有安全感。

誰來建?運營商當仁不讓

在面對重大突發事故時,人們最先想到是解放軍,看到解放軍的時候心就穩了。同樣,在應對突發事件需要搶險的時候,央企、國企的擔當就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在疫情發生時,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衝在前面,在為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提供通信保障時,運營商衝在了前面。運營商承擔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主力軍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運營商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國家信息通信骨幹網由三大運營商承建和運營,具有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技術和資源,其央企身份能夠保證在資源調度、協同管理上具有優勢。其次,運營商信息化系統建設經驗豐富。運營商已經搭建起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多平臺資源,在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慧預警等方面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第三,運營商網絡具有互聯互通優勢。運營商網絡互聯互通是天然優勢,同時與政府各部門、企業長期合作,已經形成信息交互網絡。

國家應急管理部在2018年成立,目前各級政府正積極建設應急響應系統,但關鍵是要建立公共安全信息管理平臺,有這個才能指揮調度!具體建設應納入智慧城市,做為核心內容來建,應依託中國電信等國有電信網絡運營商的網絡來建設,做為公用事業來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