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一、甘薯的生長髮育

(一)甘薯的一生

從栽插到收穫的生長髮育過程,即甘薯的一生,也稱甘薯的生育期。

甘薯從種植收穫的日期稱為當地的甘薯生長時期或自然生育期。在我國華北地區,春薯生育期一般為150~190天,夏薯為110~120天。

(1)苗床期。從下種至剪苗栽插為甘薯的苗床期。從下種至出苗為發芽出苗期,從出苗至第一次剪苗栽插為幼苗生長期。甘薯是陸續出苗和剪苗栽插的。

(2)髮根緩苗期。從栽插秧苗到主莖開始發生分枝為髮根緩苗期。這一時期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也是甘薯一生中最耐旱的時期。此期春薯需30~35天,夏薯需20天左右。

(3)分枝結薯期。從主莖發生分枝到地上莖葉封壟、地下塊根雛形形成,叫分枝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逐漸加快,腋芽迅速發展為分枝,春薯分枝數達最高值的80%,夏薯達90%。

甘薯的根可分為3種:鬚根、梗根和塊根(見表1-1)。

表1-1 甘薯根的類型比較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4)薯蔓同長期。從莖葉封壟到莖葉生長高峰期稱薯蔓同長期。此期以莖葉生長為中心,同時薯塊膨大也較快。莖葉迅速生長至高峰,葉面積指數達最高值(4左右),莖葉鮮重佔全生育期總鮮重的 60%以上,薯塊膨大增重佔總重的 30%~50%。在黃淮春夏甘薯區,一般春薯從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夏薯從8月上旬至9月上旬。

(5)回秧收穫期。甘薯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穫稱回秧收穫期。春甘薯一般在 8 月下旬以後,約2個月;夏甘薯在9月上旬以後,約1個月。此期的生育特點是生長中心由莖葉轉向塊根。春甘薯出現塊根膨大的主高峰(第二次高峰),所增加的薯重一般佔總薯重的 40%~50%,高的甚至達70%,是甘薯產量形成的主要時期。葉面積指數由4下降到3,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在2以上。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二)甘薯的產量及形成

甘薯的主要收穫物是塊根,其產量由每 667m2的株數、每株塊根數和塊根重量構成。單位面積株數是保證高產的關鍵,單株塊根數量對產量的影響大於塊根重量。

1.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是對產量影響最大的因素。

2.塊根數量

塊根是儲藏同化物的器官,多分佈在5~25cm的土層中。栽插後10~25天,是決定塊根形成的主要時期。

3.塊根重量

(1)春薯栽插後40天塊根開始膨大,膨大有兩個盛期和一個低谷。第一盛期出現在栽後60~75天,即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二盛期出現在栽後126~140天,即9月上、中旬。膨大過程中的低谷出現在栽後75~125天,即7月中旬到9月上旬。

(2)夏薯栽插後25~30天開始結薯。栽插後45~100天,即7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塊根膨大的盛期。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二、甘薯育苗技術

(一)甘薯良種的選擇

不同甘薯品種的特徵特性不同,各地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栽培條件及生產目的,選擇適宜的品種。

(1)徐薯18;

(2)豫薯13號;

(3)煙薯18;

(4)遺306;

(5)濟薯15號;

(6)冀薯6—8。

(二)中暑處理

1.精選種薯

剔除受傷、受凍、有病害的薯塊,保證上床種薯具有原品種的特徵,薯形端正,薯皮鮮亮光滑,薯塊大小適中,單薯重100~200g,白漿多,生活力強。

2.種薯消毒

種薯消毒有溫湯浸種、藥液浸種兩種方法。

(1)溫湯浸種:將經過精選的種薯裝入籮筐,置於58~60℃溫水中,上下輕緩運動幾次,使薯塊受熱均勻;2~3min後,水溫降至51~54℃,保持10min後,將籮筐提出降溫。

(2)藥液浸種:50%的託布津可溼性粉劑200倍液,或25%的多菌靈200倍液,浸種薯10min。

(三)育苗方式與種薯上床

育苗是甘薯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北方多用種薯育苗移栽,甘薯壯苗的標準是:苗齡適中,30~35天;春薯百苗重不少於500g,夏薯應更重些;根原基粗大,數目多,無氣生根;頂葉平齊,葉肥色綠;苗高20~25cm,不少於8節,節間短粗;剪口白漿多而濃;無病、蟲害。

1.育苗方式

甘薯育苗分為溫床和冷床兩大類。我國北方常用的育苗方式有以下幾種。

(1)改良回龍火炕育苗。這種苗床利用煤、秸稈、木柴等熱源加熱苗床。苗床溫度分佈均勻,保溫性能良好,管理方便,出苗快而多,防病效果好。如果結合覆蓋塑料薄膜,還可以節省煤或柴草的用量。但費工、費料。

(2)釀熱物溫床覆蓋塑料薄膜育苗。這種苗床利用微生物分解騾、馬糞或秸稈、雜草的纖維素發酵生熱,並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增溫進行育苗。騾馬糞的碳、氮比(C/N)為25∶1,適宜微生物分解。

(3)冷床覆蓋塑料薄膜育苗。這種苗床只利用塑料薄膜覆蓋,接收太陽能保溫、增溫。床土厚20~25cm。生產上多使用有孔薄膜,既利於多餘水分排出,也可減少水分損失。塑料薄膜的顏色以淺紫色為好。這種苗床薯苗粗壯,成活率高,但不易調溫,出苗相對慢而少。

(4)採苗圃。採苗圃是培育夏薯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既可以供應充足的無病壯苗,又可以在栽插完畢後割秧飼餵牲畜。

2.種薯上床技術

(1)適時育苗。時間一般在早春溫度穩定在 7~8℃,即在栽前 40 天左右開始育苗比較適宜。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前後進行育苗。

(2)填好床土。床土要疏鬆、肥沃、無病菌,最好使用沙質壤土。改良回龍火炕、釀熱物溫床覆蓋塑料薄膜苗床的床土厚度一般以5~8cm為宜。

(3)排薯技術。排薯的方法有斜排、平排和直排 3 種。人工和生物熱源苗床多采用斜排種薯。斜排種薯時:第一要掌握排種密度,一般應掌握中等薯塊排薯25kg/m2;第二要分清種甘薯的頭、尾和背、腹,保證頭、背朝上,尾、腹朝下,薯頭壓薯尾 1/3~1/4;第三要大、小薯分排,大薯排在炕中溫度較高處,小薯排在四周;大薯宜密排,小薯宜稀排;第四要掌握“上齊下不齊”的原則。長薯斜排,短薯直排,做到種薯上部平齊,以利薯苗整齊一致。

排薯後,可用40℃左右的溫水澆透床土;水下滲後,用木板在種薯上輕壓一下,再覆蓋沙土4~5cm;最後,加蓋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壓緊,夜間加草苫,以利提溫、保溫。

(四)甘薯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原則是:前期高溫催芽、防病;中期平溫長苗,催煉結合;後期低溫煉苗;採苗後注意澆水追肥。

1.前期管理

從排薯到出苗,以催為主,做到提溫、保溫相結合。種薯上床後,床溫應保持在35℃左右,保持4天,然後把床溫降到31℃左右。種薯上床後8~10天,幼苗出土。由於前期是育苗過程中溫度最高的階段,因此又叫高溫催芽階段。種薯上床時要澆足底墒水,出苗前既要曬床提溫和蓋床保溫,又要注意通風降溫,以免床溫升得過高。

2.中期管理

從出苗後到煉苗前,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時期。要求催煉結合,催中有煉,使薯苗生長快而粗壯。出苗初期以催為主,溫度控制在28~30℃;齊苗後床溫降至22~25℃,使薯苗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生長。此期應注意:中午溫度過高,超過35℃時,要揭膜通風降溫,以防“灼苗”;夜間加蓋草苫,以防溫度下降。中期應增加灌水量,保證床土溼潤。此外,此期也可施入少量氮素化肥,促進薯苗健壯生長。

3.後期管理

從採苗前5~6天到採苗,以煉苗為主,煉中有催。所謂煉苗,就是讓樹苗在自然光照與溫度條件下經受鍛鍊,以提高其對自然條件的適應能力。關鍵措施是在採苗前5~6天澆一次透水,以後停止澆水,進行蹲苗。

4.採苗和採苗後管理。當苗高20cm時,應及時採苗,採苗提倡高剪苗,所以採苗後當天不要澆水,只加熱升溫(32℃左右)以利傷口癒合。第二天可澆水並追施肥料,追肥量為硫酸銨80~100g/m2。

5.甘薯爛床及其防治

(1)爛床的原因。育苗期間,種薯腐爛、死苗通稱爛床。爛床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病爛、熱爛、缺氧爛等幾種。

① 病爛。由於種薯、肥料或苗床上帶有黑斑病、軟腐病等病菌,或種薯受冷害、澇害而發生病害時,都會造成爛床。

② 熱爛。床溫較長時間在 40℃以上,容易發生熱傷爛床。受熱傷的種薯發軟,掰開不流白漿,擠壓時流出清水,肉色發暗。如果薯層下面溫度過高,則在薯塊下面先爛。另外浸種時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薯皮發暗,也會導致種薯軟爛。

③ 缺氧爛。缺氧爛在澆水過多、床土溼度過大、覆土太厚或床土堅實板結、通氣不良、嚴重缺氧的情況下發生。薯塊多由內向外爛,皮色發暗,有酒味。

(2)爛床的防止。針對甘薯爛床的原因,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止。一是嚴格清選無病、不受冷害澇害和不破皮受傷的種薯;二是進行種薯消毒;三是苗床要用無黑斑病菌、軟腐病菌的淨土、淨糞;四是排種後應用 35~38℃的高溫催芽 3~4 天。另外,還要防止苗床積水或床過高,覆蓋塑料薄膜的苗床要經常打開氣孔或揭開薄膜的兩端,更換新鮮空氣以防缺氧爛薯。

(3)發生爛床的補救技術。首先找出爛床的原因,然後根據發生爛床的時期和爛床程度,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出苗前,若發生零星或點片爛床,可連土挖出病薯,更換無病種薯和新土,並噴灑 500倍50%的託布津溼潤薯皮進行消毒,繼續育苗。如果爛種達到全床的30%以上,要用倒炕的方法,即把爛種薯挖出,另取無病、沒受冷害的種薯,並更換新土和沙,重新育苗。

出苗後,當黑斑病嚴重發生時,只能採取促使秧苗生長、爭取多采苗的措施。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三、甘薯大田整地與栽插

(一)整地技術

(1)整地:主要有深耕和結合深耕增施基肥。

(2)起壟:是甘薯生產中普遍採用的一種高產技術。實行壟作要注意:一是壟向以南北為好;二是土壤不能過溼或過幹;三是壟脊高而寬,壟溝深且窄。

(二)甘薯秧苗選擇與栽插

1.秧苗選擇與處理技術

(1)選用壯苗。栽插前要去雜,去劣,去損傷,去病、蟲危害的樹苗,選用壯苗栽插。

(2)大小苗分栽。大小苗、壯弱苗要分開栽插。

(3)夏薯帶頂芽栽插。夏薯帶頂芽栽插,頂端優勢強,生長快。不帶頂芽,則失去頂端優勢,生長緩慢,一般減產10%左右。

(4)薯苗消毒。採用50%的辛硫磷100倍液或託布津1000倍液浸苗基部(7~10cm)10~20min,進行薯苗消毒,可防止線蟲病和黑斑病。

2.適時早栽

春甘薯要適時早栽,夏甘薯要搶時早栽。甘薯是無性繁殖農作物,塊根膨大沒有明顯的終止期,只要溫度條件適宜,生長期越長,幹物質積累越多,產量越高。

春薯一般以5~10cm地溫穩定在17℃為栽插適期。夏薯季節性強,生長期短,應搶時早栽,儘可能在收麥後10天內栽插完畢。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長蔓型品種宜稀,短蔓型品種宜密;乾旱瘠薄地宜密,水、肥條件好的地宜稀;生長期長、莖葉茂盛的宜稀,反之宜密;早栽宜稀,晚栽宜密;長蔓、水平栽插入土節數多、結薯多,宜稀,短蔓、直栽宜密;以收穫薯塊為目的宜稀,做飼料或蔬菜用時,以青割莖葉為主,宜密。春薯一般的栽插密度,高水、肥地,每667m2 2500~3000株;中等水、肥地,每667m2 3000~4000株;山嶺薄地,每667m2 4000~5000株。行距60~66cm,株距25~27cm。

4.栽插方式與方法

生產上主要有 4 種栽插方式。一是壟栽單行,等行距;二是大壟栽雙行,即壟頂交錯栽兩行,這種方式有利於排水除澇;三是堆栽,每堆栽 6 株左右,這種方式土、肥集中,有利於促進個體充分發展,單株產量較高。此外,還有平地栽等其他栽插方式。

甘薯栽插方法有水平淺栽法、改良水平淺栽法、直栽法、斜栽法、釣鉤式栽法和船底式栽法6種。

(1)水平淺栽法:入土各節平栽在3cm深的淺土層內。栽插淺,入土節數多,且入土各節處於疏鬆的表土層內,能滿足甘薯根部好氣喜溫的要求,因而結薯多,產量高。

(2)改良水平淺栽法:適宜於春季乾旱地區採用。採用水平淺栽法和改良水平淺栽法,要求樹苗26~28cm以上,比其他方法多1~3節。

(3)直栽法和斜栽法:該法入土深(2~4節位),深10~13cm,容易髮根,易成活,緩苗快,抗旱力強,但結薯少,大薯多,適宜於乾旱瘠薄的山坡地。

(4)釣鉤式栽法和船底式栽法:苗的基部在淺土層內(2~3cm),中部各節略深(4~6cm)。由於入土節位多,具備水平淺插法和斜插法的優點,所以對結薯有利,但抗旱性不如斜栽法。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四、甘薯田間管理

甘薯田間管理分為3個管理時期:生長前期、生長中期和生長後期。

(一)前期管理

甘薯從扦插到封壟前為前期。春薯約需60~70天,7月上、中旬封壟,夏薯約需40天,在7月底、8月初封壟。

1.生育特點

地上部生長較慢,纖維根發展較快,以生長根系為中心。以後是長分枝和結薯時期,地上部生長開始轉快,進入生長莖葉與薯塊為中心的時期。

2.主攻目標

在保證全苗的前提下,促進根系、莖葉和群體的均衡生長。春甘薯的生長前期,田間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全苗,促葉早發,早結薯。夏甘薯的生長前期,莖葉生長較快,但由於生長期較短,也是以促為主、促控結合。

3.管理技術

(1)查苗補栽。栽插後3~5天及時檢查,一旦發現缺苗、死苗,要及時補栽,補苗在傍晚進行。若條件允許,也可在甘薯栽插時在田邊地頭栽一些備用苗,補苗時連根帶土一起挖,使之栽後不需要緩苗,避免大小苗現象。

(2)中耕培土。中耕時間宜早,在秧苗成活後即可進行,封壟後停止,避免傷害莖葉。一般春薯中耕3~5次,夏薯2~3次。中耕深度先深後淺,土壤含水量多時深鋤,土壤含水量少時淺鋤。第1~2次深6~7cm,以後3~4cm。中耕結合培土,可以避免露根、露薯,減輕蟲、鼠危害。雨後塌壟更要及時培土。

(3)追施苗肥與壯秧催薯肥。苗肥要早施,一般可結合查苗補栽進行,以速效氮肥為主,每667m2施硫酸銨3~5kg,挖穴深施蓋土。追施苗肥對象以小苗、弱苗為主,促使苗齊、苗勻。栽後30~40天,即團棵期前後追施壯秧催薯肥,每667m2可追施硫酸銨7~10kg、硫酸鉀10kg(或草木灰100kg),開溝深施,隨即澆水並中耕。瘠薄地,基肥不足時,可提早施用。基肥量大的高產田單施鉀肥即可。

(4)輕澆促秧水。緩苗期一般不澆水,但遇土壤過於乾旱時,可以隔溝輕澆。分枝團棵期,如遇乾旱,應澆1次透水。分枝結薯期若土壤相對溼度低於60%,可輕澆1~2次,採取澆小水或隔溝澆的方法。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間持水量的 70%~80%,對促進莖葉生長和塊根膨大有明顯效果。澆水後要及時中耕鬆土,防止土壤板結,利通氣保墒、提溫。

(5)打頂心。高肥、水地,當莖蔓伸長到30cm左右時開始打頂。打頂要早、要短,宜選在晴天中午進行。

(6)防治地下害蟲。甘薯苗期常有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危害,要及時進行防治,以免造成缺苗。農業防治可採用合理輪作,清潔田園。化學防治可採用土壤處理,即用5%的辛硫磷顆粒劑每667m2 2kg,在起壟時撒入土內,對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有較好的效果。

(二)中期管理

甘薯從封壟到回秧前為生長中期。

1.生育特點

莖葉生長較快,薯塊膨大較慢,以地上生長為中心。

2.主攻目標

高產田以控為主,即控制莖葉徒長,促進塊根膨大;一般田塊促進莖葉生長、塊根膨大。

3.管理技術

(1)中期排水與灌溉。甘薯生長中期正值雨季,若薯田遇雨積水,最好當日排去,如果受淹2~3天,薯塊就會喪失生命力而腐爛。此期一般不需要澆水,但如遇伏旱,可隔溝澆小水,以水調肥,促進莖葉生長,塊根膨大。

(2)雨後提蔓。雨後提蔓就是雨後將莖葉提起後仍放回原處,既能防止莖節發生纖維根,控制莖葉徒長,又能調節土壤含水量與地溫。提蔓勿使莖葉損傷和翻轉。提蔓時間應在 8 月下旬以前,以2~3次為宜。農民有雨後翻蔓的傳統習慣,翻蔓是減產的。因此提倡提蔓,杜絕翻蔓。

(3)根際、根外施肥。甘薯生長中期需鉀量多,因此可在根際追施硫酸鉀,每 667m2用20~25kg。同時,也可用100kg草木灰10倍液進行根外噴肥。

(4)防治莖葉害蟲。危害甘薯莖葉的害蟲主要有斜紋夜蛾、天蛾、造橋蟲、卷葉蟲等。

① 斜紋夜蛾的防治。可摘除卵塊,集中深埋;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化學防治可用 4.5%的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噴霧。

② 甘薯天蛾的防治。在幼蟲盛發期,及時捏殺新卷葉內的幼蟲;化學防治是在幼蟲3齡前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也可用菊酯類農藥1500倍噴霧。

(三)後期管理

甘薯生長後期是從回秧到收穫,一般情況下在8月下旬以後為回秧期。

1.生育特點

莖葉重量稍有減少,塊根迅速膨大,生長中心由地上轉到地下。

2.主攻目標

以促為主,防止莖葉早衰,延長功能葉壽命,提高葉片的光合功能,促進塊根膨大和澱粉積累,力爭高產。

3.管理技術

(1)追施保薯肥。8 月下旬甘薯進入回秧期後,對葉色落黃稍快、容易發生早衰或莖葉長勢差的地塊可追施少量速效氮肥,每667m2施硫酸銨4~7kg,兌水500kg;或用200kg人糞尿,兌水5~6倍,沿壟上裂縫灌入。

(2)根外噴施磷、鉀肥。甘薯後期根外噴施 1%~2%的尿素溶液,在缺磷、鉀地區噴施2%~5%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667m2噴施75~100kg,每隔半個月噴1次,共2次。

(3)旱灌澇排。土壤溼度降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 50%以下時,葉片落黃快,不利於光合作用和養分運轉。因此,如遇秋旱少雨,要及時澆水。澆水量要小,避免造成土壤板結,通氣不良,影響薯塊膨大。但在塊根收刨前20天內不宜澆水,以免降低塊根的耐儲藏性。如遇秋澇,要及時排水。

(4)雨後提蔓。9月上、中旬,雨後可再提蔓1次。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五、甘薯的收穫與儲藏

(一)甘薯的收穫

1.收穫適期

生產上一般從氣溫降到17~18℃時開始收穫,降到10℃,即枯霜前收完。

在收穫次序上,一般先收春薯,後收夏薯;先收種用薯,後收食用薯。切幹用的春薯,或騰茬種冬小麥的田塊,一般在“寒露”前後收刨;留種用的夏薯在“霜降”前收刨;儲藏食用的稍晚一些,但枯霜前一定要收完。

2.收穫方法

早晨不易落葉,要抓緊時間割秧、晾田;上午刨薯,下午曬薯、入窖。土壤過溼時,應早割秧,晾曬一段時間後再收刨。

(二)甘薯的儲藏

1.影響甘薯安全儲藏的因素

引起爛窖的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

(1)溫度。溫度低於 9℃並持續一段時間,甘薯就會發生冷害;溫度低於-2℃,就會發生凍害。在甘薯儲藏期間,保持窖溫在10~15℃,是安全儲藏的基本保證條件之一。

(2)溼度。甘薯安全儲藏的溼度,一般以相對溼度的85%~90%為宜。

(3)空氣。以氧氣含量不低於18%為宜。

(4)病害。引起腐爛的病害主要是軟腐病、黑斑病,其次是莖線蟲病等。軟腐病發生於儲藏後期。黑斑病和莖線蟲病常在儲藏期間發病。

2.甘薯安全儲藏技術

(1)因地制宜建窖。

(2)把好入窖關。一是精選甘薯;二是高溫高溼處理;三是老窖消毒。

3.加強薯窖管理

甘薯儲藏期間的管理主要是溫度、溼度和空氣的調節。其中溫度是主要條件。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前期通氣降溫、降溼,中期保溫、保溼、防寒,後期平穩窖溫。

(1)前期(入窖後20~30天)管理。前期以通風降溫散溼為主,使窖溫不超過15℃,相對溼度保持在90%左右。測試薯堆溫度時應將溫度計置於薯堆內部,測溫時間在中午。

(2)中期(入窖20~30天后至翌年立春)管理。該期時間最長,天氣寒冷,最易遭冷、凍害。因此,本期應以保溫、保溼、防寒為中心,力爭使窖溫穩定在11~13℃,最低不低於10℃;相對溼度保持在 85%~90%。此期測溫時應將溫度計置於薯堆表面,測溫時間在早上或傍晚。

(3)後期(立春至出窖)管理。此期氣溫回升,但寒暖多變,極易招致軟腐病危害,儲藏中期受凍害的甘薯開始腐爛。因此,後期管理必須根據天氣寒暖變化,既注意通風,又保暖、防寒。特別是早春遇有寒流時,更應注意保暖防寒,使窖溫繼續維持11~13℃。同時,還要及時剔除腐爛和發芽的薯塊。

(三)薯幹儲藏

甘薯切片曬乾儲藏是有效的儲藏方法。薯幹含水量在11%以下,才宜入倉。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六、脫毒甘薯生產技術

(一)病毒對甘薯生產的影響

甘薯屬無性繁殖生產,長期的病毒侵染導致甘薯種性退化、產量下降、品質變劣。甘薯病毒病調查結果表明:甘薯產區發病率是100%,甘薯品種發病率是100%,苗床和田間植株顯症率為40%~70%,直接減產20%~40%或更多。

(二)脫毒甘薯的增產效果

脫毒甘薯栽插後返苗快,營養生長旺盛,光合勢強;結薯早,結薯多,大中薯增加,具有顯著的增產潛力。脫毒甘薯一般增產 20%~30%。甘薯脫毒技術是當前推廣的農業高新成果之一。

(三)甘薯脫毒的方法與技術

甘薯病毒生活在甘薯細胞中,難以用藥物防治。由於甘薯莖尖分生組織的輸導組織不健全,並含有大量的生長激素等原因,所以使病毒顆粒在莖尖生長點處很少存在或沒有,即“莖尖無毒或少毒”。採用組織培養技術,在無菌條件下,獲取無毒或少毒的莖尖培養出無病毒甘薯新苗,即脫毒甘薯苗。恢復甘薯優良種性,是目前國內外防治甘薯病毒唯一的有效方法。

甘薯脫毒配套技術大致有以下10個環節。

(1)確定當地最適用的品種;

(2)對種薯催芽、消毒,無菌條件下,在解剖鏡下切取帶1~2個葉原基的莖尖分生組織,置於基礎培養基和適度溫光條件下進行培養;

(3)通過病毒檢測證實是無毒苗;

(4)通過生產性能鑑定,鑑定出無毒良種苗;

(5)對無毒苗採取工廠化試管切段快繁;

(6)煉苗;

(7)網室防傳毒,快繁生產原種薯或苗;

(8)網室或空間隔離生產原種薯或苗;

(9)用原種生產良種薯或苗;

(10)農戶種植良種薯或苗。

甘薯的種植技術,做好這些,想不高產都難

七、甘薯地膜覆蓋生產技術

(一)覆膜甘薯的適宜範圍

甘薯地膜覆蓋主要適宜於我國北方的淺山丘陵半乾旱地區。覆膜,能有效提高地溫,增加積溫,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增產效果非常顯著。但在高寒山區,特別是海拔1000m以上的地區、低窪易澇地區、重鹽鹼地等不宜覆膜。

(二)覆膜甘薯對土壤的特別要求

1.土壤要肥厚

甘薯覆膜栽培比一般露地栽培對土壤條件的要求高些,主要是選擇土層深厚、疏鬆透氣、蓄水保肥能力強的中等以上肥力水平的平地或緩坡梯田,肥力水平差的瘠薄地不宜覆膜。

2.底肥要充足

甘薯覆膜栽培,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長量均高於露地栽培,需肥量較大,因此必須多施底肥。地膜甘薯一般的底肥施用標準為:每667m2施腐熟的優質農家肥3500~4000kg,碳酸氫銨40kg,磷酸二銨 15kg,草木灰100kg。甘薯需鉀較多,高產田應每 667m2再施硫酸鉀 5~10kg。施肥方法:應採用深層施肥與分層施肥相結合。甘薯根系多集中分佈在25~30cm的土層內,底肥應施在24~28cm的土層內。施肥與起壟結合進行。

3.堅持起壟栽培

甘薯地膜覆蓋栽培,必須起壟,以達到加厚疏鬆土層、增大受光面積、提高地溫、利於排水的目的。起壟比平栽一般增產8.9%~10%。根據覆膜方式不同,起壟一般有以下兩種規格。

(1)單壟覆蓋。壟高10cm,壟面寬40cm,壟底寬70cm,壟面定植兩行,其間小行距為40cm,兩壟間相鄰的大行距為60cm。

(2)雙壟覆蓋。壟高8~10cm,壟底寬60cm,壟溝寬30~40cm,每壟定植1行。兩壟和中間所夾壟溝為 1 條覆膜帶,用地膜覆蓋。雙壟覆蓋比單壟覆蓋的增產幅度較大,其原因一是雙壟覆蓋,受光面積大,增溫快;二是保墒比單壟覆蓋好。

(三)覆膜前噴除草劑

噴除草劑是覆膜甘薯防止雜草滋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拉索250g或除草醚50g,也可用72%的都爾100~150g,兌水75kg,在覆膜前噴灑,使壟面形成一層藥膜。如果先栽苗後覆膜,則為防止藥害,可在噴施前用土將苗蓋上,並外露一葉作標記,然後噴除草劑,噴施藥後按標記扶出薯苗,再覆蓋地膜。

(四)選膜與覆膜

1.選膜

單壟覆蓋一般採用厚度為0.006~0.008mm、寬度為80cm的聚乙烯地膜;雙壟覆蓋採用厚度為0.006~0.008mm、寬度為110cm的聚乙烯地膜。

2.覆膜

甘薯覆膜栽培只有掌握好“一增、三早、四蓋四不蓋”,才能實現高產。

(1)“一增”,即增加密度。地膜甘薯宜密不宜稀,一般甘薯密度保證在每 667m2 3500株以上。

(2)“三早”,即早育苗,採用火炕育苗以保證在4月上旬薯苗出床;早起壟,在3月上旬及時起壟,保證膜能蓋嚴地壟;早栽插,栽插日期應比露地提前,宜在4月上、中旬栽插。

(3)“四蓋四不蓋”,即蓋嚴不蓋露,蓋膜時以蓋嚴薯壟為準,蓋膜後,在壟兩邊用細土壓嚴地膜,每隔 6m 壓一條土帶以防鼓膜;蓋優不蓋劣,地膜甘薯應選擇增產潛力大的優良薯種,如豫薯8號、78066、南薯88等;蓋壯不蓋弱,地膜田要選用壯苗,忌用弱苗,以利於栽全苗;蓋溼不蓋幹,蓋膜雖然保墒,但土壤必須足墒。

(五)覆膜甘薯的田間管理

1.提蔓,打頂

提蔓可防止不定根扎透地膜而破壞地膜封閉的小環境,還可控制甘薯莖葉徒長,促使塊根膨大。提蔓時不要損傷莖葉和倒翻薯蔓。打頂可調節養分的運轉,控制莖蔓生長,有利於養分向塊根輸送。蓋膜甘薯的莖蔓長到30cm左右時,開始打頂;分枝伸長到30cm時再繼續打頂。打頂時間宜選在晴天中午。

2.追肥

若基肥不足,則土壤肥力低,覆膜甘薯在生長中期將出現脫肥症狀,應及早追肥。追肥時可用 1%~2%的尿素或 0.1%~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灑葉片。封壟後,對葉色變黃的早衰田塊,隔15天噴1次尿素或過磷酸鈣。在甘薯膨大期,每667m2追人糞尿500kg,在膜上打孔施入。

3.施用膨大素

噴施膨大素是甘薯獲得高產的主要措施之一。方法是,在栽插前用紅薯膨大素 10g 兌水2kg,浸苗根部10分鐘後移栽。8月底9月初,再用1000倍液葉面噴灑。

4.噴矮壯素和縮節胺

覆膜甘薯莖葉生長旺盛,封壟後,在雨後葉面噴灑(800~1000)×10-6濃度的矮壯素稀釋液,約10天后再噴灑1次,噴2~3次即可。每次每667m2噴縮節胺藥液75kg,以控制莖葉旺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