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後浪》,什麼是“自由的選擇”?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紀念101年前“五四”愛國運動的日子,網絡上最火的應該是一個《後浪》的視頻。

說實話,從視頻中看到了B站的誠意,何冰老師極具張力和富有感情的演講,華美的視頻和精彩的剪輯,其中不乏電子競技等為國爭光等熱點,一時間全網轉播,連央視都為止點贊站臺。

朋友圈裡90後的轉的不多,70後、80後倒是有不少轉發的,竊以為大概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吧。

作為85後的中年人,已過了而立之年,我在看完之後,卻心生不適,不是因為自己馬齒徒增而感慨,而是因為這個片子實在是不接地氣。

主流媒體最愛的就是說教,可伴隨著網絡時代的發達,信息獲得的便利性,與其反作用的洗腦,不如直面現實,把困難和矛盾剖腸開肚攤開給大家看,也許效果會更好。

嚮往的,和“擁有的”是兩碼事。

文中“自由選擇”的權力,我身邊認識的人,好像都沒有。

我可以選擇不搬磚麼?

我可以選擇不還房貸麼?

還是我可以選擇不上班去國外旅遊?

後來我想明白了,這個文章適合王撕蔥同志,和中國極少數的一小撮站在財富金字塔頂端的有產階級子弟。

片中沒有出現一個農村場景,沒有一個農民青年或城市底層子弟,沒有一個操作工、快遞員、廉價大學生……大概率可能這些人不算人。

現實中大部分青年其實沒那麼光鮮靚麗,可能在工廠流水線上機械地重複勞動;可能騎著電驢穿梭在送外賣路上,揮汗如雨,爭分奪秒;有可能在烈日炎炎的工地上,汗流浹背,苦不堪言。

還有可能是苦讀到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好不容易衝破千軍萬馬找到一份“體面”工作,白天坐在繁華熙攘的辦公樓裡,衣著體面,美其名曰“白領”,每天面對著盛氣凌人的領導和頤指氣使的同事,囂張的唾沫都快被噴到臉上。

無休無止地加班動輒996,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逼仄的出租屋,狹窄破舊如同狗窩,僅僅只能放下一張床,疫情當前,房東還要漲價。

不敢生病,不敢請假,不敢隨意離職,算算每月的收入和開銷,想要在這個城市買房遙遙無期,城市之大卻難以立足,和土著鄰居們共享的無非是空氣罷了。

這個城市不需要你的人,只需要你交的社保和廉價勞動力。

婚戀、買房以及未來的子女教育和父母贍養等,每個人焦慮地如同五指山下的孫猴子,才發現放肆開心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才懂得為什麼很多中年人喜歡喝酒消愁。

相比上一代人,我們可以自由的看知乎聊微信,刷抖音等,看更多的綜藝節目、肥皂劇和網絡小說,獲取更多的垃圾信息,但也僅此而已。

但片中未曾出現一幕這樣的場景,我們其實也是人,而且應該是大多數。

建議演講題目應改為,“獻給新一代城市中產階級子弟等的一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