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说你都不听?搞这个不行!农村老人为啥会这样说?

:“搞这个不行,真的不行!娃儿你要听话,我吃的米比你吃的盐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啥事没经见过,我劝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那,那咋就不行?人家邻村的王大胖不是搞得挺好吗?咋轮到我就不中了?”

:“你还嘴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还是多想想,可别由着性子去干!”

以上是父子两人的对话,父亲老俞今年已经快七十了,是在农村土地上干了一辈子的人,而儿子小俞则是经常外出务工的,地里的活基本上没怎么干过。

小俞夫妻打了这些工,手里也有些积蓄,两个孩子一直在家当留守儿童,作父母的心里觉得很愧疚,又加上老爸身体不太好,就想回来干点别的营生,既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孩子又不耽误挣钱,一举两得!

两口子思来想去想搞养殖,学习林村王大胖养羊,可为啥老父亲会这样反对呢?明明人家搞养羊赚了钱呀!轮到自己就不行了呢?

咋说你都不听?搞这个不行!农村老人为啥会这样说?


其实老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养殖业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众所周知“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不管是养家禽:鸡鸭鹅或是猪牛羊都是有一定技术要求,无论是消毒防疫或是饲料配比都有严格要求,不是咱们想咋搞就咋搞,想当然那可不行,一个小步骤的疏忽就可能给养殖带来灭顶之灾。

像我—朋友前些年搞养殖的确赚了不少钱,可是后来那一年规模扩展大了,因为防疫这个环节没有跟上,一次就亏损了二十多万。

二,市场行情波动大,增加了养殖风险

养殖这一行可不是你把它养好就成了,最关键的一点是销售,是以较高的价格销售才能获利。而如何去掌控价格行情呢?这的确是一门大的学问。

就比如去年的猪价谁想到会涨那么高,一斤二三十元,涨了两倍!养猪户笑得合不拢嘴,赚了个左兜鼓鼓右兜涨,走路都得意洋洋!而那些提前出栏的人把肠子都悔青了。

咋说你都不听?搞这个不行!农村老人为啥会这样说?


三,投入大,见效慢

养殖业如果要所发展就必须上规模。规模化、标准化再加上科学的喂养和管理才能赚到钱。而投入这一块就需要一大笔资金,例如养一千只蛋鸡就要准备个两三万块钱。

收效也慢,它不像路边摆个小摊,东西卖完了,资金就回笼了,利润也出来了,也许是一天更快的就一两个小时。

养殖业不行,最快的像养肉鸡,从养小鸡到出栏最快的也需要四十五天。

四,养殖业粪便处理是道难题

养殖业中畜禽的粪便要求无害化处理。但是很多小型养殖厂因为资金和场地所限,粪便处理不到位,乱堆乱放污水四溢,恶臭扑鼻,苍蝇蚊子横飞,不仅污染环境也惹得民怨沸腾,造成邻里不合。

又因为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环保这一块抓得比较严,对养殖污染零容忍,加大了处罚力度,使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厂因为没有资金处理粪便而转产或破产。


五,农村人家底薄,赢起输不起,经不起折腾

起点低、家底薄这是很多农民朋友的现状,毕竞村里一下子能拿出个百八十万的人家还是屈指可数的。搞养殖投入又这么大,弄不好赔了可咋办?这事不太保险,还得跟家人商量商量。赢走输不起弄不好就前功尽弃!整个家底都得搭进去!

思量再三,那是前怕狼后怕虎,既眼馋别人赚钱又担心自己创业失利,真是矛盾。特别是老年人见过的事情多了,未免心里担惊害怕,这才苦口婆心相劝。

那么养殖业在农村能不能搞?该怎样搞?

小编以为农村的养殖业还是有发展前景的,尤其是食草类家畜的饲养在未来还是不错的。

如何去经营呢?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适度养殖再规模化发展,掌握市场行情的波动方向,降低饲料成本,科学管理精心饲养,养殖户抱团取暖走种殖、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线才是取胜之道!

农民朋友要从事养殖这一行,就要坚定信心,认真分析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对于农村老年人的意见既不能不闻不问一意孤行,又不能听之信之贻误养殖商机。

咋说你都不听?搞这个不行!农村老人为啥会这样说?


朋友们,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当然关注一下更好。

我是大江东流,聊农村能人,谈发家之事,欢迎大家沟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