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虎視天下,無人能敵。在嬴政奪取天下的計劃中,首當其衝地就是要滅掉與自己毗鄰,而國力又相對弱小的韓國。當時韓國的國君韓惠王,深知韓國即將有滅頂之災,但又不甘於亡國的命運,決定奮力一搏挽救韓國免於覆滅。

若要救韓,必須削弱秦國的實力。但是論軍事,韓國是絕對無法與秦國抗衡的,看來要達到目的,憑武力對抗是不行的,必須用些“計謀”才可以。韓惠王想到了通過讓秦國大興土木,來拖垮秦國的經濟,讓嬴政沒有足夠的財力發動戰爭,以此保全韓國。

前思後想,韓惠王決定派遣一名超級特工去秦國,勸說秦王修建一個在當時來說算是難以想象的超大型水利工程,實行“耗秦內力”的計劃,這名特工就是韓國最優秀的水利專家鄭國。鄭國不僅技術能力超強,口才也好,通過他的遊說,說服了秦王修建一條引涇水東流,注入洛水,全長三百多里的引水渠。

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這條水渠便是舉世矚目的鄭國渠,這條水渠完工後“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灌溉了關中平原280萬畝的土地,使原本因缺水而貧瘠的土地,成為千里沃野,大大推動了秦國的農業發展,令秦國在那個以農業為立國之本的年代,成為了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

當然既然國力強大了,掃平六國都不是事兒,韓國也難逃第一個被滅國的命運,韓惠王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這種國家級 “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劇情,在歷史上還真是少見,出現了這種情形,還真是值得把其中的原因好好分析一下:

一、韓惠王的失算

事實證明,如果想搞垮一個國家君主的意志力,可以入手的無非有兩條路:

1、讓他沉迷女色,導致荒淫無度,遠離忠臣,搞亂國家秩序。這樣的例子非常多,遠一點的有妲己禍亂商紂王,讓原本並非沒有能力的紂王,徹底成為了昏君,殺比干,驅忠良,最後落得亡國自焚的下場。近一些的有西施迷惑吳王夫差,勾結伯嚭陷害伍子胥,導致越王伐吳復仇成功。

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不過韓惠王似乎根本沒有打算從這個方面入手,當然原因很有可能不是他沒有想過這個方法,而是秦王嬴政在女色的問題上比較謹慎,基本上不會與哪個國家搞“聯姻”,組成攻守同盟關係那一套,甚至為了不費勁平衡裙帶關係,連正式的王后都沒有立過。以嬴政的個性,就算韓國進獻美女,估計他也上不了鉤。

2、讓他玩物喪志,荒廢朝政,財政虧空,國力衰弱。這其中周代的王子頹,因為愛好養牛,養到忘乎所以,以至於敵軍兵臨城下,他卻因怕耽誤喂牛,不接待前來送戰報的臣子,最終被俘被殺,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估計韓惠王是看上這個方式,只不過他忽略了,“投其所好”是為了讓對方“玩物喪志”,可不是“勵精圖治”。他對嬴政倒是真能稱得上“投其所好”,人家嬴政最想要的就是解決農業生產跟不上,難以及時給軍隊提供補給的問題,結果他就把解決方案送上門去了。

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看,用心良苦的韓惠王,肯定是沒有經濟觀念的。雖然大力發展國家的基礎建設,會因工程建設花費大筆金錢不假,但是也會因此推動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就像被全世界看成“基建狂魔”的現代中國,如果不是依靠幾十年如一日對國家基建項目的大力投入,怎麼可能出現現在高鐵縱橫,5G橫空的興旺局面?

雖說要讓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韓惠王理解這些道理,確實有點為難了他,但韓惠王這種希望通過秦國加強水利建設,促進農業發展,從而耗費財力、削弱國力的想法,未免太過天真,難道他就想不到一旦工程能夠順利結束,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嗎?

況且振興國力靠什麼?一靠經濟,二靠科技。估計像鄭國這樣的科技人才,嬴政絞盡腦汁都想不出應該從哪裡去“引進”,他倒是平白就給人家送上門去了,讓秦國正在“踏破鐵鞋無覓處”時,天下掉下大餡餅,毫無代價地得到了當時最頂尖的水利專家,這種“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好事,精明的秦王,怎麼捨得坐失良機呢?對比下來,覺得韓惠王真是失智又失算,乾的都是賠本的買賣。

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二、精於謀劃的秦王

相對於韓惠王的糊塗失算,秦王嬴政的精明和深謀遠慮自然是溢於言表,關於這方面,咱們前文已經做了簡短的分析,這裡就不贅述了。不過能夠體現秦王更加精明的一面,倒不在於他目光長遠、有勇氣和魄力承接這樣規模浩大的工程,而是他在知道鄭國間諜身份後的處理方式。

本來韓惠王輸送尖端科技人才當間諜,推動敵國搞經濟建設這個事情就夠離譜了,沒想到這個間諜的身份居然還沒做好保密工作,鄭國是間諜,居然讓秦國人發現了,這下不僅韓惠王的心思成了盡人皆知的秘密,就連鄭國的性命也危在旦夕了。

要是按常規的思維方式,會怎樣處置間諜呢?殺無赦,或者剝奪他的自由,不讓他有繼續從事間諜活動的可能性,這恐怕是處置暴露身份的間諜的通行做法了。但是秦國當時的情況,鄭國渠才修了一半,而且放眼望去,秦國上下也找不出一個可以與鄭國比肩的水利工程師,能夠擔當繼續修渠的重任了。

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都說秦王嬴政殘暴,可是在處理鄭國這件事情上,他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包容心和政治遠見。經過利弊權衡,他決定放了鄭國,只要他能夠繼續做工程的總指揮,就不去追究他的間諜罪。也正是這個決定,成就了一項偉大的工程,給秦國的壯大打下了不容忽視的基礎。

有人說,難道嬴政就不怕鄭國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搞小動作嗎?關於這個問題,估計嬴政是借鑑了“風險控制”的思維模式。在現代經濟學中,人們普遍認同“投資風險越高,投資回報越大”的理論。雖然嬴政生活在兩千多年前,但是在他的心裡,應該也是深深明白這個道理的。

雖然用鄭國,這個有前科的人是會有一定的風險,但是鑑於當時鄭國無可替代的技術水平,還有工程完工後,帶給秦國整體的巨大利益,這個風險是值得去冒的。況且在風險之外,還有一個 “風險控制”的保全機制,那就是秦國完全可以密切監督鄭國的言行,切斷他與韓國的往來,既然如此,讓鄭國繼續主持工程建設,才是符合秦國整體利益的最佳選擇。

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三、審時度勢的鄭國

其實在整個事件中,不管韓惠王是否失算,秦王嬴政是否精明,鄭國的態度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鄭國的態度是至死效忠韓惠王,將間諜工作進行到底,估計就算是秦王再精明,也難保施工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

但是鄭國改變了初衷,他的志向已經從最初的協助韓王,轉變成要將這個凝聚了自己心血的舉世矚目的巨大工程進行到底,所以當自己間諜的身份被發現時,他以此向秦王當面陳情,得到了秦王的寬宥。

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在修建鄭國渠的過程中,鄭國也已經將秦國與韓國的形勢進行了對比,看到了秦國一統天下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所趨,所以審時度勢,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秦國也沒有忘記他,在鄭國渠完工後,人們便用鄭國的名字來命名這項偉大的工程,以此紀念這位傑出的水利專家

韓惠王成功幫倒忙,“疲秦”大計,成為令秦國強大的關鍵所在

鄭國渠的建成,不僅讓秦國成為戰國第一強國,並且為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為後世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2016年,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省第一個世界級灌溉工程遺產。只是,當今天的人們為鄭國讚歎、並享受著鄭國渠帶來的利益時,那位“賠夫人又折兵”的韓惠王,若於地下有知,面對這樣的結果,會是一個怎樣的心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