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雨生百谷夏将至,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武夷山茶人们循着大自然的节律踏歌而行,一年中生产最忙的时节正式拉开帷幕


《茶疏》有讲,“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武夷岩茶有着自己的一套生长规律,周期在每年四、五月(谷雨至立夏)间。谷雨后立夏前采摘的茶青,制出的成品茶,内质丰富,香气幽长,滋味醇厚,独具“岩骨花香”之岩韵风格这也是岩茶最好的状态。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南国溪阴暖,先春发茗芽。采从轻竹笼,蒸自白云家。”


这首诗所讲的是正是武夷山春茶。如诗中所写,春分过后,气温回暖,武夷山中充满春意。石阶上爬满碧绿的青苔,山崖上的茶树都发出嫩芽,整个山林都充满嫩叶散发的岩骨花香。


采摘标准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因为岩茶的性质与绿茶等其他茶种的性质略有不同,且采摘的老嫩程度对岩茶质量影响颇大,采摘过嫩,不能满足焙制技术的要求,成茶香气偏低,味较苦涩,相反,采摘太老则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谷雨后采摘嫩度是最合适的。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岩茶一般以一芽三叶摘为标准,讲究采摘中开面,就是顶上的芽叶张开,相当于第二张叶子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肉桂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中大开面最佳。采中开面的春茶滋味醇厚,香气内敛沉稳,馥郁饱满,香气丰富且沉于水中,余韵悠长,堪称一年佳品。


茶叶品质取决于茶青质量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茶叶品质取决于茶青的质量,而茶青的质量优劣受茶树品质、日常的茶树管理、园区地理位置条件和茶青的采摘过程的影响。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1、茶青的选择标准:武夷岩茶所采摘茶青的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发育较为成熟的新梢芽叶方可采摘,一般以开面三至四叶为宜,开面三叶的茶叶是武夷岩茶茶青最佳的采摘标准;采摘的茶叶表面应无水滴或水露、叶面完整、无破损、新鲜、厚度均匀、无病虫害。


2、采摘时间:茶叶采摘期主要由当年气候(温度、湿度)、茶树位置、品种、茶园管理等因素决定。如采摘恰好遇到下雨或露水未干时,不宜对武夷岩茶进行采摘,需等到晴天、露水干后才能进行采摘,此时茶青质量较好。因此茶青采摘多受天气的影响,适宜选在多云、晴天的时候进行采摘,有利于茶叶品质的保持。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采摘肉桂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采摘老枞


3、采摘方法:武夷岩茶采摘方式有人工和机械两种。人工采摘占用人力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处较为适用。机械采摘省劳力、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


学茶笔记——武夷岩茶制作之采摘


4、茶青运输:采摘下来的茶青应立即放在透气、干净的篮子或筐中。在茶青采摘之后应迅速运至茶叶加工车间,运输时刻注意茶青的通风、散热、不宜多次搬运,堆放茶青不宜厚度过大,不宜重物压在茶青上,减少茶叶受到机械损伤,避免茶青品质发生劣变。不同山场、不同采摘时间、不同品种分开制作。


4、“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每种茶的采摘时间都关系着茶叶成品的质量。一般来说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接下去之后5-7月就进入精制环节啦!捡剔,复焙,归堆,拼配,文火慢炖,成品茶装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