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文明長存一坪綠

一一寫在2020年湖南郴州宜章縣第七中學《七中校志》編纂時

七中!文明長存一坪綠

當宜章縣第七中學《七中校志》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置於我的案頭時,相信,無論是走出家鄉的遊子,還是天天堅守著這片故土的父老鄉親,都會為之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細心研讀,見微知著,不僅可以從中感受人情世事滄桑,感知宜章縣七中學校的變遷歷史,感悟現實生活的啟示;我還可以從一個學校的發展軌跡中看到一個國家向前跨越的矯健步伐,以及文明進步的響亮足音。這本《七中校志》是留給每位在外羈旅的遊子和父老鄉親、還有子孫後代的一份珍貴史料,也是獻給每位想認識七中、瞭解七中的廣大讀者的一份特殊厚禮。

七中!文明長存一坪綠

七中的甬道,像結滿青苔的古道那樣,厚朴而悠長,像古亭口的石板道一般,幽然而深邃,它伸向朗朗書聲的教室,縈紆五湖四海奮鬥著的學子們往昔的鏗鏘足音。歐式建築風格的四合院,綠樹成蔭的甬道,欲遮住光陰和歲月而不得的酸棗林,還有那激發無數學子們意氣風發的騰飛夢想的偌大的田徑場,無不引發數千學子的眷戀之情,還有難捨之意。我-----一位務農的稼穡翁,曾經在七中做了四年生活校工(2014至2017年),短短几年的時光,在那裡目睹了老師們對學生循循善誘的教育,兢兢業業的辛勞。他們猶如春雨,把一點一滴的知識撒落在學子們的心窩窩裡;像一根一根的蠟燭,照亮著學生們理想的天空,燃燒自己生命的熱血;同時,又似黑夜裡的燈塔,沿領著龍躍鳳鳴的學子們走向燦爛輝煌的遠方。

七中!文明長存一坪綠

老師們的勤奮、辛勞的動力來自何方?我不知道。去請教一位剛剛下課,手握教學工具的老師,他說,我們的動力,來自對大地,對祖國的熱愛!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嚮往!

七中!文明長存一坪綠

那些意氣風發的老師,陽光璀璨的學生以及欣欣向榮草木,讓沉寂百年的校園充滿蓬勃生機,煥發繁盛朝氣,每一位師生,都在用熱切的期許迎接共和國的復興,並信心百倍地為著這激動人心的復興而努力奮鬥著。七中!不僅積澱了厚重的歷史----這裡留下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開國領袖、元勳的足跡,而且培養了不少為民造福、為國爭光的仁人志士-----谷運璀、楊書案等科學、文學界的翹楚以及許多默默無聞為國效力的芸芸學子。回顧歷史,七中,她業績輝煌,展望未來,七中,她前景光明。而今的七中:指點江山科學高峰由此去,栽培桃李國家棟梁自斯而來。

七中!因學校培養的大批量的中級文化層次的知識分子對宜章縣東部地區6大鄉鎮的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學校所屬培育地區的赤石、楊梅山、平和、裡田、長策、瑤崗仙的廣大原住民及新籍居民,均將七中所在地的三望坪視為文化聖地,對其懷有一份水乳交融的親和力,一份念茲在茲的眷戀感,一份永不釋懷的感恩之情。

南嶺荒原,因著三望坪的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漸漸祛褪荒蕪、野蠻之風,走進樂曲如潮、祥雲入境的騰飛時代。

溜走的是時間,流逝的是歲月,揮不去的是三望坪的師生們與日月同輝的激情,還有與時俱進的赤水那樣澎湃著的滿腔熱血!

七中!七中!!七中!!!負陰抱陽的您,永遠,永遠厚德載物、生生不息,文明長存。

這文明呵,多像校園圍牆外那生機盎然的綠色植物啊------青春、活潑、勃興。(宜章縣赤石鄉曹田村4組鄧樹現 曾波、黃小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