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名將,雁門關一戰聲名遠揚,為何最終戰死沙場?

楊家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千百年來楊氏一門滿是忠烈的故事被編成了戲曲或是電視劇在人群中流傳。人們記憶最深刻的或許是穆桂英53歲再掛帥,又或許是楊家五世請纓齊出徵。然而上述的掛帥與出征兩件事情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楊家故事裡只有楊繼業戰死沙場較為符合歷史。那麼歷史上的北宋名將、雁門關一戰聲名遠揚的大將軍為何會死在戰場上?

他是北宋名將,雁門關一戰聲名遠揚,為何最終戰死沙場?

楊繼業本名叫做楊業,繼業是戲文中的稱呼。他的父親楊信是後漢高官,擁有一身好武藝,身為長子的楊業也學有所成並誓死為後漢效忠。北宋建立之後楊業曾經勸漢主投降大宋,但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反對。雖一心向往大宋但他並沒有因此背叛後漢,而是一如既往的為北漢王朝效忠。太宗征討太原的時候曾派人去招降楊業,此時的他深知後漢已經無路可走而後痛哭一場歸宋。

歸宋之後他得到了重用,太宗不僅任命他軍衛大將軍還讓他負責邊疆地區的守衛安全。太平興國年間契丹派遣十萬人馬攻打大宋的雁門關,而此時的楊業手底下只有幾千精兵,根本沒有與契丹軍隊抗衡的能力。但他知道此戰契丹軍必定戒備鬆懈,於是他帶領一隊人馬偷襲了契丹的後方。此戰楊業帶領士兵以一敵百,不久打的敵軍潰不成軍還俘虜了一個敵軍貴族。

他是北宋名將,雁門關一戰聲名遠揚,為何最終戰死沙場?

雁門關大捷後楊業聲名在外,契丹軍只要一看到“楊”的旗幟就嚇得不敢進軍。這時有一些奸佞小人嫉妒他被皇帝新人便上書構陷於他,但太宗看到這樣的奏摺權當沒看見一樣,他不僅不相信奸佞的話還將這些奏摺交給楊業看,意在表示自己十分信任他。幾年後契丹老國王逝世,新即位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太宗覺得此時最適合攻打契丹便任命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帥,讓二人帶領數萬大軍北征。

北征剛開始的時候宋軍勢如破竹,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雲、應、寰、朔四州,但不久後有一路宋軍受到了阻撓,他們不得不返回代州聽從安排。沒多久太宗讓楊業等人把上述四州的百姓遷到內地,趁著這個空當契丹軍又收回了寰州。宋朝將領商量對策時楊業主張先轉移百姓而後再掉過頭對付契丹軍隊。但先鋒官王侁不以為意,他覺得大宋富國強兵怎會怕小小的契丹,他主張先打契丹再撤百姓,主將潘美也同意了他的意見。

他是北宋名將,雁門關一戰聲名遠揚,為何最終戰死沙場?

面對主將與先鋒的決策楊業苦苦哀求,他覺得此番行動必定會損兵折將便不同意他們的做法。然而其他人覺得楊業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貪生怕死他請求在諸將前面領軍作戰。果不出楊業所料,此戰主將潘美以及先鋒王侁低估了契丹的實力,沒多久楊業帶領的軍隊就被斬殺乾淨,他也被契丹軍俘虜了過去。三日後楊業在契丹軍中絕食而死,從此大宋再無神將。

他是北宋名將,雁門關一戰聲名遠揚,為何最終戰死沙場?

楊業的一生在契丹軍營中畫上了句號,開篇提出的有關楊業為何戰死沙場的問題我們也能解決了。他之所以戰死沙場一是因為主將與先鋒過分輕敵,二則是因為他想證明自己並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不過筆者以為致使他戰死沙場的罪魁禍首還是那個先鋒官王侁,如果不是他過分輕敵又說服了主將,楊業怎麼會年紀輕輕的就戰死沙場並且屍存異地不能魂歸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