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歷史深處的邊城


與雁門關初識,大概是七八歲的時候,七八歲的小孩兒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每天午間心心念唸的是長篇評書《楊家將》。楊業一家鎮守雁門要塞,滿門忠烈前赴後繼,“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的雁門關第一次將英雄主義的種子播下,開啟了我人生的矇昧。

再識雁門關,是讀“平沙落雁”的故事。故事說到王昭君不屑諂媚畫師毛延壽,被獻於匈奴單于和親。昭君淚別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黃沙滾滾、馬嘶雁鳴、大雁南迴,昭君回望來路的三千風雨,遠離的骨肉家園,心緒千迴百轉,於馬上彈奏《琵琶怨》。悽婉悅耳的琴聲,明豔動人的女子,連天空南飛的北雁都黯然銷魂,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為了王昭君的雅稱。“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八月幷州雁,清汾照旅群,南來還北往,無計得隨君”,雁門關的孤城萬刃、羌笛楊柳、“緲萬里層雲,千里暮雪”的大雁,形成我記憶裡永恆的意象,是我人生的另一場美學啟蒙。

雁門關:歷史深處的邊城

三識雁門關,是在課堂上偷偷讀《天龍八部》。金庸寫到“離雁門關已不過十餘里地方,眾人都放下了心,下馬牽韁,緩緩而行。。。。蕭峰緩緩回頭,見到石壁旁一株花樹,耳中似乎聽到了阿朱當年躲在樹後的聲音。蕭峰熱淚盈眶,走到樹旁,伸手摩挲樹幹,見那樹比之當日與阿朱相會時已高了不少。一時間傷心欲絕,渾忘了身外之事”。蕭峰一生慷慨豪邁,錚錚鐵骨,這“雖千萬人吾往矣”曠世男兒因胡漢之見,在茫茫世間竟幾無立錐之地,後為罷兩國紛爭為生民立命,蕭峰終於於雁門關外引刀成快,一代英雄自此折戟沉沙,煙消雲散。那時年少,十五歲的我讀到“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許約,燭畔鬢雲有舊盟”這裡,一時間竟不知身在何處,瞬間魂遊萬里,飛度雁門關外,抬頭見寒風蕭蕭,飛雪飄零,孤樓高聳,斯人已去,年少的我不禁怔怔地落下淚來。雁門關的雄關似鐵,殘陽如血,英雄末路,聚少離多,讓那時的我略諳了一二人生況味。

真正見到雁門關是十幾年後,彼時陷於瑣事的我每天忙忙碌碌,早已忘記了年少時心心念唸的雁門關。與雁門關的意外初逢,像是一場他鄉遇故知、舊地又重遊,也更像是一場早已緣定的邂逅。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太原不似長安有樂遊原,但共有的是歷史的厚重和悠遠。適逢十月假期,我們臨時決定驅車向大同方向北去。正是秋高氣爽,天高雲淡。自太原向北,一路行去,秋氣漸濃,兩旁樹木花草漸由淺變深,由綠變黃,由翠黃變淺紅再變深紅。

雁門關:歷史深處的邊城

行行復行行,車行至代縣,一個岔路口我們誤入了一條小路。隨意行去,兩旁漸漸開闊,窗外出現了高聳連綿的封土,無數個黃土之丘排列著整齊的陣型,靜靜佇立在塞外的荒郊原野,說不出的震撼。車窗外,有幾個大字“廣武古墓群”閃過,原來我們已行至內外長城之間的古戰場。歷史上代縣因地勢險要,一度是中原漢族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兵家必爭之地,這“廣武古墓”必是戰爭中無數英烈的長眠之處。“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長眠在此的戰士為國精忠,青山埋骨,終究沒能再回去拜見自己朝思暮想的娘。

車再向前行十餘里,“雁門關”三個紅色的大字赫然出現在眼前。我們果斷地決定先去拜訪雁門關,然後再去大同。站在雁門關的腳下,極目向上眺去,“中華第一關”高懸在關門之上。拾步而上,雁門關蒼蒼巍巍,矗立在群山之上,此時陽光夕照,倦鳥西還,遊人不至,寂靜中的雁門關彷彿自千年歷史深處緩緩而來,帶著滄海桑田的寂寞等待著我的到來。

雁門關:歷史深處的邊城

雁門關始稱於唐代,坐落於雁門山中,以“險”著稱,又名西陘關,自古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於長城之上,雄視關外,南控中原,北扼大漠,自古有“得雁門者得天下”。登上數百個臺階,站在關上看關外群山起伏連綿,土長城風霜不改蜿蜒而去,烽臺聳峙守衛於長城之上。遙想當年雁門關外,鼓角相聞,金戈鐵馬,旌旗鎧甲,彷彿看得到“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景象。手撫雁門關上的青磚,坑窪不平,依稀佈滿了歲月磨礪的痕跡。回望關內,夕陽早已把城牆染成了紅色,一時秋風瑟瑟,紅旗獵獵,不禁讓人想起了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踏著雁門關的青石板路走去,分別有四座名洞、甕城、邊貿街與一處名驛站,這四座名洞分別是:雅士洞、公主洞、將軍洞、帝王洞。導遊說,楊家將僅僅是人們熟知的雁門關的一角,雁門關的將軍洞歷史上有李牧、郅都、衛青、霍去病、李廣等22位名將,潘仁美屬於小說的演繹,真正的潘美也是歷史名將,他的雕像此時也正端坐於堂上與楊業“分庭抗禮”。邊貿街位於雁門寨與甕城門之間,在明清兩代這裡是邊關貿易最繁華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鋪路,青磚砌牆,再現了明清邊貿街的風采。從導遊處得知,雁門關是晉商向北發展的“北三線”駝道之一,勤奮的晉商就是從這裡走出西口,走向了世界。

雁門關:歷史深處的邊城

站在雁門關的最高處極目遠望,南是古老的靖邊樓,北是廣武古墓群。夕陽西下,群山起伏,千年的歷史古老滄桑。回望“中華第一關”的匾牌,雁門關下無數的英雄在歷史的長河裡林立,他們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如今在長長的歲月裡,跟這雁門關一樣在天地間靜默、無言。我身無長物,唯有借金庸大俠《天龍八部》的蘇幕遮向楊家將致敬,向王昭君致敬,向李牧衛青潘美們致敬,向廣武古墓的無數英雄們致敬:

昔時因 今日意

胡漢恩仇 須傾英雄淚

雖萬千人吾往矣 悄立雁門 絕壁無餘字


文章來源:太原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