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建設取得矚目成績

2020年4月28日,朔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發佈。朔州市政府新聞辦負責人丁建新主持會議,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蘭世和,山西農大博士生導師、中國草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省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專家組組長、朔州市政府特聘草牧業專家董寬虎,山西農大博士生導師、山西省現代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專家組成員劉強,山西農大博士生導師、中國草學會理事、山西省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專家組成員趙祥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種養結合壯大規模

近年來,朔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的戰略部署,把草牧業列入全市“2+7+N”產業體系,突出發展牛、羊、草三大產業,取得明顯成效。山西北肉出口平臺朔州肉業基地、山西奶業大省朔州優質奶源基地建設進展順利。

會上獲悉:朔州市草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全市農業的一項新興產業。2019年全株青貯玉米、苜蓿、燕麥草種植面積85萬畝,生產全株玉米青貯100萬噸、裹包苜蓿青貯10萬多噸、燕麥草3萬噸。除本地使用外,還大量向大同、晉中,特別是向內蒙古自治區銷售。草業服務組織、龍頭企業異軍突起。全株玉米收貯服務組織151個,日收貯能力7萬畝。苜蓿燕麥草收穫加工龍頭企業5個,日收割加工能力1萬畝,除服務本市外,還輻射大同、忻州、運城、內蒙古、河北、甘肅等地。草業發展給養殖業和農民帶來良好經濟效益。每年一頭奶牛可節約成本1000元;每出欄一隻羊可節約成本20元;每畝苜蓿純收益1000-1500元、燕麥草300元左右,均比糧食作物翻了一番。

肉羊產業已形成完整的全產業鏈。朔州市肉羊產業走出了“牧繁農育”“自繁自育”兩措並舉的發展道路,建成了240萬平方米的圈舍,年出欄肉羊佔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市現有肉羊屠宰企業2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600萬隻,加工水平全國領先。生產的速凍分割產品160多種,熟食製品38種。建起了腸衣、羊絨和皮革加工廠。2018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懷仁(國際)羔羊肉交易大會,知名度迅速擴大,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從去年開始,落實省委、省政府北肉平臺戰略,投資1.8億元建設懷仁肉類交易中心,三個龍頭企業獲得了出口資質,啟動建設了3個出口肉羊養殖基地。

奶源基地建設獲得新成效。朔州市是山西奶業建設的重點區域,近幾年,他們走大草場、大牧場、草畜一體的現代化奶源基地建設之路,奶牛存欄、鮮奶產量均佔到了全省的一半以上,建成現代化奶牛場154座,推行了散欄飼養、TMR全日糧飼餵、自動化擠奶、智能化管理等先進技術和設施,優質牧草飼餵覆蓋面達到了100%,全市成母牛平均單產達9噸以上,日產鮮奶 1300多噸,鮮奶質量全國一流。成為蒙牛、伊利、光明、新希望、古城集團等乳業的重要奶源基地。

生豬產業發展迅速。朔州市加大非洲豬瘟防控和招商引資力度,生豬產業發展迅速。近三年,引進了大象集團、新希望集團和雙胞胎集團,生豬產業發展水平和規模迅速提升。預計今年年底,母豬存欄將達到10萬頭,是三年前的3倍多。生豬屠宰、飼料加工項目正在落地中。

科技助力產業建設

近兩年,朔州市落實朔州市委書記陳振亮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發展中的瓶頸和難關,指導服務好最後一公里,提升雁門關農牧交錯帶和草牧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要求,與山西農大、省農科院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集中了山西農大、省農科院最優秀的8位草牧業專家,開展了8個研究課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朔州市燕麥草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由董寬虎教授團隊承擔,進行了燕麥草品種、田間管理、加工調製技術試驗,顯示最高畝產草量650公斤。

“肉羊日糧營養調控與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由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羊業專家毛楊毅團隊承擔,通過朔州本地優質牧草育肥肉羊試驗,結果顯示,羊瘤胃發育健康狀況良好、營養物質消化率顯著提高、體脂減少、肉質提高、較穀物育肥成本降低20元等。

“本地產優質牧草奶牛飼餵效果研究”課題,由劉強教授團隊承擔,通過苜蓿裹包青貯飼餵奶牛試驗,結果顯示,標準奶日產量增加1.35公斤、瘤胃氨態氮下降、粗纖維消化率提高血液、胃液PH值沒有明顯變化,奶牛健康狀況良好,各項生理生產指標良好。試驗為朔州本地產裹包苜蓿青貯替代進口特級、一級苜蓿乾草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效果。

“牧草混合裹包青貯加工調製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課題,由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張元慶研究員團隊承擔,開展了牧草青貯加工調製育肥肉牛,日增重增加,經濟效益提高,證明全株玉米青貯和苜蓿等育肥肉牛比穀物酒糟效果鮮明,目前試驗單位己大批量推廣使用牧草飼餵肉牛。

“青貯玉米與豆料混貯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 由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石永紅研究員團隊承擔,開展的玉米套種拉巴豆技術取得成效,為進一步探討提高土地牧草產量和質量提供了新途徑,今年朔州市將要開展牛羊飼餵效果研究,形成完整的種、加、用成果。

“苜蓿種植技術集成及青貯苜蓿質量標準制定”課題,由房麗寧博士、劉建寧研究員開展,制定的朔州裹包苜蓿青貯標準已報省審定,將服務於牧草生產和牛羊養殖。

“數字草業”課題,由趙祥教授承擔,開展的智能草業平臺、開發的朔州草牧業數字平臺接近完工,朔州草牧業也要搭上智慧快車。

“混播草場技術研究”課題,由山農大王永新教授承擔,第一期四個種植組合的混播草場取得積極進展。

下一步,按照省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建設戰略的部署要求,大力發展草牧業,將這批成果推廣轉化到草牧業生產實踐中,為打造銷售收入100億元肉業基地、年產100萬噸鮮奶基地、100萬畝飼草、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基地,為全省晉北肉業平臺建設和北方奶業大省建設趟出一條路。

本報記者 李德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