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小孩实验

从最早开始,成人应对孩子的方式就受到孩子性别的影响。比如,在一项研究父母对新生儿的最初反应的实验中(Rubin,Provenza和Luria,1974),当父母说到儿子时都觉得他更强壮、更大、更协调和更警觉;女儿则被认为更小、更柔弱和更精致。很明显,父母把性别刻板印象带到他们与儿童的交往中。然而,究竟是这些期待导致了儿童的行为差异还是成人对已经存在的差异做出的反应?影响又是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名为イ小孩实验的研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举其中的一个例子(Condry和Condry,1976)。200多个成人(男女都包括)被试组观看了一段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的录像。对其中的一些人说婴儿是个男孩(叫戴维),而对另外一些人说婴儿是女孩(叫安娜)。从婴儿的长相和衣着既看不出是男性,也看不出是女性。录像中,这个婴儿对各种玩具,比如小熊和娃娃,以及各种刺激物,比如玩偶盒和突然很响的一声蜂鸣作出反应。成人被要求描述这个婴儿每次反应时的表情。结果清楚地显示了他们受到了自认为的婴儿性别的影响。比如,当戴维对玩偶盒的反应是哭时,大部分成年人觉得这是发怒;当安娜表现出完全相同的行为时,大家觉得这是害怕。根据提供的性别标签,同一个婴儿的相同反应被成人判定为不同的反应。男婴和女婴之间的差异只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

还有其他许多实验研究イ小孩的反应(见Golombok和Fivush,1994;Stern和KarraKer,1989)。尽管运用了同样的方法,这些研究在细节和被试上还是有所不同。比如,孩子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录像中呈现的,成人是否与孩子交往,成人有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成人被期待做出的判断的类型,等等。有些研究得出了与上面举的例子同样明显的结果,表明关于婴儿性别的认识确实影响了成人的行为。比如,给出一堆玩具,有的被认为是男孩的,如汽车或者橡皮榔头,有的则被认为是女孩的,如娃娃或茶具。成人更可能把男孩的玩具说成是男孩玩的,但也把女孩的玩具说成是女孩玩的。同样,他们更可能鼓励“男孩”玩得尽兴,积极地探索玩具,但是对“女孩”则更温柔,觉得他们更依赖大人的帮助。但是,其他的研究并没有得出那么明显的结果,可见,不同的测量方法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当成人被要求给婴儿的性格特征排名时(如有多么友好、有多么合作,等等),性别标识造成的区别不大,婴儿的真实性格在他们被感受的方式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但是,成人应对婴儿的实际方式更可能受到所提供的性别标识的影响:他们的交往方式、提供刺激物的类型、选择玩具的类型确实反映了他们从研究者那里得到有关婴儿性别的信息。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发现:当儿童被要求去和イ小孩交往时,他们比成年人更强烈地受到研究者提供的性别信息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的性别身份,因此在感受和回应男性和女性时采取了更极端和更僵化的态度(Stern和Karraker,1989)。

因此,性别标识的效果看上去没有我们以前认为的那样强烈。是否把一个孩子看成是男孩或者女孩只是影响他人反应的因素之一。在关于孩子的其他信息如他或者她的真实性格,很少或者很模糊的时候,性别标识的效果最强。但是,当这个效果被发现时,它几乎毫无例外地与性别的刻板印象一致,因此很可能在儿童的性别发展中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