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臨港新片區交通三年計劃:建設兩港快線、滬通鐵路二期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日前發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加快推進1條軌道、2個樞紐、2條鐵路、2條高快速路的對外交通“1+2+2+2”運輸體系建設。

《三年行動計劃》總體目標是到2022年,計劃實現新片區對外出行條件的提升和內部路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到2035年,計劃從全球、長三角、市域和新片區內部四個空間維度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從臨港新城出發至浦東樞紐、龍陽路樞紐、虹橋樞紐和臨近省份分別用時在15、30、60、100分鐘的交通出行能力。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推進對外快速交通網絡建設,近3年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形勢和要求,加強與鐵路等部門聯繫,進一步研究明確軌道交通網絡和對外幹道交通規劃,深化軌道制式比選,加快啟動建設。

讀圖|臨港新片區交通三年計劃:建設兩港快線、滬通鐵路二期

到2022年,加快推進對外交通“1+2+2+2”運輸體系建設,即兩港快線1條軌道,浦東樞紐、臨港樞紐2個樞紐,滬通鐵路二期、浦東鐵路複線及電氣化改造2條鐵路,S3、兩港快速路2條高快速路。在新片區範圍內,實現1小時通達重要對外交通樞紐。

讀圖|臨港新片區交通三年計劃:建設兩港快線、滬通鐵路二期

到2035年,加快研究完善並推動軌道交通規劃方案落地,包括滬通鐵路、滬乍杭鐵路和滬舟甬鐵路3條國鐵;兩港快線、軌道交通16號線、軌道交通21號線、曹奉線、奉賢線和南楓線6條總長約100公里的市域鐵;以浦東樞紐為主樞紐,四團樞紐等為地區樞紐,市域鐵路相關站點等為組團樞紐,圍繞組團樞紐佈置中運量交通。

讀圖|臨港新片區交通三年計劃:建設兩港快線、滬通鐵路二期

為明晰貨運體系架構,《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計劃在G1503與S2以南區域,基本形成與產業佈局一致的主、次兩個層次的貨運通道。一是由G1503、S2、兩港大道‐G228公路等構成的主要貨運通道;二是由林海公路、瓦洪公路、新四平公路、南蘆公路、東港公路、平莊公路、隨塘河路構成的次要貨運通道。

同時,研究並充分利用滬通鐵路、滬乍杭通道等鐵路、重要干支線公路以及洋山深水港、上海南港等港口碼頭、機場航空條件,推進新片區多式聯運發展。

讀圖|臨港新片區交通三年計劃:建設兩港快線、滬通鐵路二期

除對外快速交通網外,臨港新片區還將構建完善內部路網,落實骨幹道路建設。2020年新片區骨幹道路計劃完成開工40公里,2021年開工25公里,2022年及以後開工新建道路45公里,改建道路100公里,累計投資超過230億元。到2035年,推動在新片區範圍內,形成“二橫二縱一射”總里程約150公里的高快速路網,並形成“七橫十縱”總里程約400公里的幹線公路網。

讀圖|臨港新片區交通三年計劃:建設兩港快線、滬通鐵路二期讀圖|臨港新片區交通三年計劃:建設兩港快線、滬通鐵路二期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創新發展智慧交通,夯實交通設施“智慧化”能力基礎。到2022年,推動核心區路口信號燈聯網控制和交通誘導系統建設,提升智慧道路水平,試點發展“無人清掃”道路。推進核心區停車誘導系統建設,發展智慧停車。

提升公共交通“智慧化”服務水平,到2022年,公交站點智能化覆蓋率增加30%以上,力爭無人駕駛公交應用在新片區先行先試。

構建運輸管理“智慧化”高效平臺,全面結合港口集疏運系統和物流園區建設,支持智慧物流APP開發和智慧物流體系建設。在管理上形成統一的綜合交通信息智慧平臺,實現信息採集、信息發佈、電子警察等各類交通信息一體化,提供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務等。力爭至2022年,建設形成無人駕駛集裝箱運輸通道,促進保稅物流與國際貿易融合發展。

以下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全文:

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臨港新片區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管委會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推進臨港新片區建設,提升交通服務水平和品質,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組織制定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

2020年3月19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

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國發[2019]15號)和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滬委發〔2019〕20號)要求,進一步提升新片區交通服務水平和品質,著力把新片區打造成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成開放創新、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特制訂《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1月在上海調研時明確的“要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要求,以及“五個重要”的指示;響應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精神,按照交通引領發展、交通服務產業的思路,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交通服務要求,建設並夯實本地區佈局完善、立體互聯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地區交通發展水平,尤其是骨幹路網設施體系,實現新片區運輸高度開放目標。

(二)總體目標

到2035年,計劃從全球、長三角、市域和新片區內部四個空間維度,構建現代化、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15、30、60、100”的交通出行能力(即從臨港新城出發,至浦東樞紐、龍陽路樞紐、虹橋樞紐和臨近省份,分別用時在15、30、60、100分鐘)。組團內部通勤時間控制在45分鐘。

到2022年,計劃實現新片區對外出行條件的提升和內部路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市域層面,提升交通廊道的運輸能力和水平。形成中心城區和重點地區、主要樞紐之間的集約化快速通道聯繫。組團層面,構築多層次、綠色化的交通廊道。加強新片區組團之間的暢通聯繫,實現多樣化選擇的路徑。內部層面,提供人性化、智能化、集約化服務。確保新片區主城區內部功能組團之間的互聯互通,體現新片區交通特色。

(三)重點區域和實施年限

《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建設範圍為新片區產城融合區386平方公里,兼顧新片區873平方公里陸上交通規劃建設。計劃實施年限為2020-2022年。

二、加強對外交通聯繫,完善客貨運輸體系

(一)推進對外快速交通網絡建設

從目前到2035年,加快研究完善並推動軌道交通規劃方案落地。具體包括:3條國鐵(滬通鐵路、滬乍杭鐵路和滬舟甬鐵路);6條市域鐵(兩港快線、軌道交通16號線、軌道交通21號線、曹奉線、奉賢線和南楓線,總長約100公里);1+1+N樞紐(浦東樞紐為主樞紐,四團樞紐等為地區樞紐,市域鐵路相關站點等為組團樞紐,圍繞組團樞紐佈置中運量交通)。

近三年,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形勢和要求,加強與鐵路等部門聯繫,進一步研究明確軌道交通網絡和對外幹道交通規劃,深化軌道制式比選,加快啟動建設。從目前到2022年,加快推進對外交通“1+2+2+2”運輸體系建設,即:1條軌道(兩港快線),2個樞紐(浦東樞紐、臨港樞紐),2條鐵路(滬通鐵路二期、浦東鐵路複線及電氣化改造),2條高快速路(S3、兩港快速路)。在新片區範圍內,實現1小時通達重要對外交通樞紐。

(二)明晰貨運體系架構

結合新片區產業發展要求和開發進度,研究明確新片區貨運體系架構。到2022年,計劃在G1503與S2以南區域,基本形成與產業佈局一致的主、次兩個層次的貨運通道。一是由G1503、S2、兩港大道‐G228公路等構成的主要貨運通道;二是由林海公路、瓦洪公路、新四平公路、南蘆公路、東港公路、平莊公路、隨塘河路構成的次要貨運通道。

三、構建完善內部路網,服務引導地區發展

(一)深化路網供給定位

網絡層次上,新片區計劃形成由高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等構成的網絡層次分明的骨幹道路網絡體系,形成多層次通道,加強與長三角和中心城的快速聯繫。網絡結構上,加強內部各功能組團之間的幹線公路聯繫。到2022年,10萬人以上組團/新市鎮與核心區逐步實現一快一主聯繫,10萬人以上組團/新市鎮之間實現一主一輔聯繫,推動客貨功能分流。服務要求上,道路優先服務公共交通、步行與非機動車,實施無障礙設計,中央活動區道路空間中慢行加景觀整體控制在50%左右。

(二)落實骨幹道路建設

到2035年,推動在新片區範圍內,形成二橫二縱一射,總里程約150公里的高快速路網;七橫十縱,總里程約400公里的幹線公路網。通過加密局部路網、引導綠色出行,實現核心區(105地塊、103地塊)路網密度達到10km/km²;居住區路網密度達到8km/km²。產業和物流園路網密度達到6km/km²。

2020年,新片區骨幹道路計劃完成開工40公里。2021年開工25公里。2022年及以後開工新建道路45公里,改建道路100公里。累計投資超過230億元(建設清單和規劃圖見附件1)。

(三)提升公交服務水平

依託臨港交通有限公司平臺,承擔新片區公交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等職責,統籌各種公交資源,逐步建立符合新片區實際的公交客運服務體系和管理機制。重視公交基礎設施尤其是場站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通過設施改造進行微樞紐建設,提升公交服務水平。抓緊組織中運量公交規劃編制並實施。

近三年,抓緊推進“654321”+“3個一批”公共交通重點工作(工作重點和建設清單見附件2)。力爭到2022年,新片區產城融合區(不含浦東機場南側區域和小洋山島區域)343平方公里範圍內,公交線網密度增加20%,500米站點覆蓋率提升20%,公交到達機場門戶時間縮短50%,內部組團間公交通勤時間縮短20%,中運量公交建成30km以上。

(四)強化停車管理體系

經過三年優化策略,逐步健全停車管理體系:“提標準”,配建指標提升15%;“促開放”,20%新建泊位對社會開放;“定導向”,從需求驅動供給向限制和引導並重;“調價格”,發揮價格調節作用;“強監管”,加大事中事後停車綜合治理力度;“補短板”,科學規劃,資源共享;“保重點”,多措並舉增加供給,大型旅遊功能性項目停車供需矛盾趨於緩解;“優服務”,推進停車規範經營,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到2022年,形成基本平衡的靜態交通服務狀況。

(五)創新發展智慧交通

夯實交通設施“智慧化”能力基礎。從目前到2022年,著力推動核心區路口信號燈聯網控制和交通誘導系統建設,提升智慧道路水平,試點發展“無人清掃”道路。推進核心區停車誘導系統建設,發展智慧停車。

提升公共交通“智慧化”服務水平。加快公交智能調度、信息化站牌建設,實現公交實時信息查詢,落實智慧公交服務。到2022年,公交站點智能化覆蓋率增加30%以上,力爭無人駕駛公交應用在新片區先行先試。

打造運輸管理“智慧化”高效平臺。全面結合港口集疏運系統和物流園區建設,支持智慧物流APP開發和智慧物流體系建設。在管理上形成統一的綜合交通信息智慧平臺,實現信息採集、信息發佈、電子警察等各類交通信息一體化,提供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務等。力爭至2022年,建設形成無人駕駛集裝箱運輸通道,促進保稅物流與國際貿易融合發展。

四、保障機制

依託管委會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平臺,建立市政交通類建設項目協調機制。按照“建成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要求,進一步細化計劃節點目標,進一步加大項目儲備力度。聚焦方案落地、動遷騰地、項目審批等關鍵環節,加大協調力度,狠抓項目開工和建設進度。同時,建立《三年行動計劃》滾動編制機制,根據實際需要適時調整行動計劃,並組織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