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合格的口罩是怎麼來的-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本報記者 奚振海 實習生 孫凌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口罩成為日常生活必需品。那麼一隻合格的口罩是怎麼來的?10月19-25日,廣西藥監局舉行醫療器械安全科普宣傳週活動以“安全用械,守護健康”為主題,向公眾宣傳我區防疫用醫療器械應急審批成果,科普醫療器械選購鑑別方法、正確使用知識等。

“原來經常用的口罩也是醫療器械,裡面還有這麼多門道。”10月19日,在南寧市百花嶺社區的科普宣傳週啟動儀式現場,一名參觀醫療器械科普展板的市民感慨。據介紹,醫療器械通常依據本身風險大小被分為三類,而醫用口罩被列為二類。

“判別口罩好不好,我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啟動現場科普展臺前,廣西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無源檢測室負責人方珍文把一張紙巾剪碎抖散,然後用口罩正面去接近,有的口罩粘起了很多紙屑,有的則幾乎沒有。“能粘起較多紙屑的口罩,吸附能力更強。”她介紹說,“吸附能力是醫用口罩最主要的功能指標之一,依靠中間層熔噴布上的靜電荷實現。”

口罩是怎麼生產的?10月22日,廣西藥監局邀請市民代表,走進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參觀,瞭解醫用口罩生產工藝流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醫用口罩要求嚴格,生產前要通過具備相關資質的機構進行的過濾效率、密合性、血液穿透等多項檢測,並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及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疫情發生後,對防疫物資緊缺局面,廣西藥監局創新審評審批方式,提升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供應保障能力。截至9月30日,全區共應急審批或備案362個防疫藥品醫療器械上市,醫用口罩企業從2家增加到99家。

一隻口罩從生產到上市,有監管部門的質量監管、檢測機構的嚴格把關。當天,廣西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向市民開放實驗室,介紹了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項目檢測情況。疫情發生後,該中心快速實現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紅外體溫計三大防疫用器械的全項目檢測。截至9月30日,該中心共接收應急檢驗及抽驗樣品1338批次,其中口罩982批次。同時,廣西藥監局強化全程檢查嚴格質量監管,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實現了防護藥械質量安全“零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