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

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

春江水暖鴨先知,2016年的雲棲大會,傑克馬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2017年的十九大總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建言‘新5%比舊8%好‘’。2018年春節還沒結束,以針對中國的‘301貿易調查’的簽署為標誌,貿易戰正式開打,2019年初發布2018年GDP增長率為6.6%,比2017年降了0.2個百分點。靠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的中國經濟兩瘸一拐,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齊頭並進。


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


就零售業來看,相比於其他細分領域還算吃的飽飯,但是同比來看,增長已經逐漸趨緩了。作為零售業整體溫度計的汽車零售總額,已經到了冰點以下,開始負增長。逼得發改委表示‘今年將制定出臺促進汽車消費,家電等熱點產品的措施,擴大居民消費’。

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

新與舊之爭

大背景下,同時還被被房地產市場壓縮的零售消費市場很多細分行業逐漸演變成了存量之間的競爭,典型的比如手機行業,TOP5廠商的出貨量2016年還是56.2%,2017年已經到了71.3%,整整增長了15.1個百分點。零售業是共和國的希望之子,全村人民都期望它能拉起這輛減速的馬車。所以新零售是不是這個問題的解藥?新比舊到底好在哪裡?

歷史上來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前店後廠’的傻子瓜子的作坊式零售,到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家樂福在中國搞的如火如荼的大賣場零售,再到淘寶/JD/拼多多等為代表的的電商零售,在電商銷售份額逐年驅緩,線下零售商感嘆生意難做的大背景下,零售業似乎也到了轉型的節點。從行業領頭企業的行為來看,新比舊好,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

傳統來講,零售業圍繞著‘貨,場,人‘展開。作坊式零售解決了貨的交換,大賣場零售解決了場的問題,電商銷售又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了線上版本,實現貨物到人之間的大規模分發。諸子百家在搞的新零售,很核心的一個點還是圍繞著此場景的重構。更多可選擇的貨,滿足滿足無論是追求99元的平衡車,還是’5000一顆的草莓的全體消費者群體。’從場來看,突出一個無處不在。線下店可以買,線上平臺也可以,看個抖音也可以跳轉購物,關鍵是這些渠道還都可以打通,不放過任何一個消費者渺小瞬間的購物慾望,還通過分發廣告平臺來反覆提醒。從O2O,到全渠道,到新零售,莫不是如此,任何場景,皆可消費。消費者的地位也在這個行業裡變的空前的高,為了搶存量,粉絲經濟,定向營銷,玩法多彩多樣。在有眾多選擇的消費者面前刷存在感,爭奪存量的蛋糕。

科技如何賦能零售

從零售品牌商的視角來看,有幾個永恆不變的聚焦問題:

營銷與留存:應該如何有更多的客戶關注到我們,過來消費?消費完還會再來?

供應鏈優化:怎麼才能剛剛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不會多到賣不掉,也不會市場正旺的時候缺沒貨。

戰略方向:我們到底做的怎麼樣?未來還可麼做可以嗎?不可以的話做什麼好?

科技一年幾多概念,這幾個問題卻永恆不變。A村的農民想用麥子換B村的牛,貨幣就出現了;下午不想出門又懶得做飯,打開手機就可以買智利的車釐子。古往今來,莫不如此。目前來看,在零售這個行業,有些概念特別火熱: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AR/VR,物聯網。

雲計算重點解決了一個信息的中心化問題。從營銷及留存視角,無數與消費者觸達的渠道(電商,微信公眾號,門店….)都成為了雲上數據的一個接口,消費者的360%信息,都在雲上有了一個彙集中心。供應鏈也是同理,數據的實時性和集中性,為優化供應鏈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物流和庫存,不必再拍腦袋或者遲鈍緩慢。

IOT技術與大數據技術與雲計算結合,產生出了更好的化學反應。有智能電子秤的海鮮店,不在需要秤完魚後再在POS上計算價格。有大數據技術的商場,知道到底哪裡人流量大,什麼時間人氣旺。消費者的體驗更好了,供給端也變得可以少三分蠻力,多幾分智慧。

人工智能重點解決了一個信息的處理問題。作為對人類行為的模擬和優化,AI在特定場景下的可靠性和效率上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有的場景下還有成本優勢。針對雲+大數據所產生的信息的批量處理(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等),替代人工,或者是以人工為輔助,優化企業成本,為零售企業產出更多的不同視角的更優的‘算法’。

AR/VR, 區塊鏈,都還是方興未艾的技術。應用場景還在初期。AR/VR未來在消費者體驗大有可為,線上消費場景總被詬病的消費體驗問題,AR/VR有足夠潛力去彌補其與線下消費之間的鴻溝。 區塊鏈針對零售行業當中的驗正問題,端到端的品控追溯,以及上下游之間的金融優化,有一定潛力。未來可期,只是目前還沒什麼企業拿出來實際可大規模落地的模型。

主要玩家在做什麼

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


新零售的戰場,最後也變成了馬爸爸和小馬哥的戰場。

新零售由馬爸爸首先提出,又有阿里系發揚廣大。馬爸爸提出的新零售,核心在於‘線上+線下+物流’。以盒馬鮮生為例,憑藉著集“生鮮超市+餐飲體驗+線上業務倉儲配送”於一體的開創性零售模式,廣大消費者收穫了耳目一新的購物體驗:一進入購物區,各種“蝦兵蟹將”琳琅滿目,旁邊設置了烹飪區,通過收取並不高的加工服務費,片刻間就可以為購買生鮮的顧客提供美味佳餚。

除了在線下門店內“逛吃逛吃”,盒馬鮮生的線上體驗同樣不凡。通過電子價籤等新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線下同品同價;再基於門店自動化物流設備,確保了門店的分揀效率,之於顧客便是足不出戶地在App上下單後,只要位於門店方圓5公里內,30分鐘即可送貨到家。

騰訊系的新零售,則是走出了一個不一樣的路線。騰訊的優勢在於流量,目前的變現方式主要是遊戲;遊戲行業賺錢效率是真的高,但是容易產生企業口碑問題還有監管風險,新零售無疑是進行流量轉化的有一個絕佳渠道。因此相比於阿里系的強勢化改造零售企業,騰訊系更加的去中心化,不追求改造,更追求合作共贏。騰訊系對標盒馬鮮生的是永輝超市的‘超級物種’,超級物種”是高端超市和生鮮餐飲的混合,定位為輕時尚及輕奢餐飲,以8090後等新消費群體作為主要目標客戶。店內經營的品類分為:波龍工坊、鮭魚工坊、盒牛工坊、麥子工坊等模塊,主要以生鮮為主。其中,波龍工坊、鮭魚工坊、盒牛工坊可以現場加工,就像海鮮大排檔,現場買單現場加工後食用。用戶還可以通過“永輝生活App”享受周邊三公里配送上門的服務(滿18元),目標30分鐘內送達。京東是永輝的大股東,京東物流為超級物種提供配送服務。

結果來看,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2016年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坪效約5.6萬元,大約是同業的3.7倍。超級物種遇上經典的中國式創始人分家,2018年前三季度虧損6個億。新零售大戰剛剛開始,卻遠未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